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价值论视阈下体育的本质、功能及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龙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6):101-103
通过对体育起源以及体育概念及其本质不同认识的分析,提出以日常语言学派定义体育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体育的功能、作用及价值进行辨析,指出用体育功能来简单地替代体育价值不科学,体育价值应体现在“人”与“物”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燕成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5)
采用文献法对高校体育社会功能的概念进行诠释,归纳出高校体育社会功能的落脚点最终表现为对社会的服务.包括:高校体育为促进人才的社会化服务;为培养体育指导人才服务;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为全民健身的宣传服务;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杨兵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4):98-101
高校体育教育要抓住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强化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意识,深化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凸显学校体育教育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问题,以实现教学改革目标为前提,设计了改革内容: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理念,及时更新体育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依托休闲体育助力健康中国,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将教学内容向现代化和休闲化方向发展,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体育与健康意识、体育锻炼的实践、生活方式等情况,对烟台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体育的认识及参与程度、对健康的理解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饶国桢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1,20(3):49-51
加强师范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既能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体育技术水平,理论水平,促进他们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又能使他们毕业后引导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文章根据师范生体育意识的特点,探讨加强培养他们体育意识的途径,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展开。 相似文献
6.
阎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5,7(3):234-236
根据对沈阳建筑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高校学生体育、健康意识与行为现状进行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有较好的健康意识,对体育有良好的认识态度,已逐渐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证明了体育教育改革卓有成效,体育教学正向健身化、娱乐化、兴趣化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孔建平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4(2):48-52
体育植根于人的心理需求.健身体育和竞技体育源自不同的生命意识.竞技体育具有公众仪式性质,公众心理需求造就两类体育偶像.生命意识及献身精神是发展体育运动的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继辉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1):111-112
高校体育差生体育意识与体育品质调查结果显示,体育差生的综合体育意识与品质低于正常大学生,建议高校体育教学应注重对体育差生体育意识及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魏晓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5):9-11
近年来,终身体育观念的提出,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而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高阶段,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时期。因此,高校体育应加强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使学生更加适应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淑芝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2):133-135
本文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参与体育的意识比较高,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平均每天达到一小时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4.59%,有43.52%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但男女生相比在数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男生体育意识和行为明显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1.
亓凤香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112-114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创业思想,强化创业品质,提高创业智能。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途径包括学科教育、环境陶冶、活动培养和实践锻炼。 相似文献
12.
合理利用高校体育文化资源 促进城市社区体育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运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城市高校体育文化资源状况和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并针对如何利用高校体育文化资源,促进城市社区体育健康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对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调查表明:我国学生存在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危机。据此,文章从家庭、学校应试教育和传统社会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成因,并提出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田学英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3)
羞耻感是指行为主体对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有悖于自己内心赞同的道德、伦理、标准、规范、价值观等时产生的一种带有不光彩、不体面体验的情感。在教育中实施羞耻感教育,就是要通过树立正确导向,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赏识教育,举行各种有益活动,并适当运用惩罚手段,根据学生的心理、道德发展水平,进行个性化羞耻感教育,培育学生的移情能力、合作精神、自制自爱、责任心等良好品质,通过教会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妥善管理自己的羞耻感,进而促进个人的成长,最终达到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石峰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6,(2)
体育运动的美感表现为质感、馆舍、场地、器具、音乐、图标的直观美;姿态性的、力量性的、悲壮性的、成就性的、矫健性的、武士性的、潇洒性的、创造性的运动美;团队求和谐、临危心不乱、受挫不言败、有功不轻狂、无名心不悔的人文精神美。这值得我们加以珍惜、延续和创造。 相似文献
17.
公平与公平感的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翁定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在人的社会活动中, 寻求分配或交换的公平与公正、保持心理上的公平感, 是人们行为的一个社会准则, 也是人们判断行为是非的一个伦理标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 公平感的产生, 既是人际之间社会比较的结果, 也是社会规范、社会准则在个体身上内化的结果。当人感受到不公平时, 会采取种种心理上或行为上的手段, 力图消除不公平, 恢复心理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郭荣茂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53-5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社会后果使人们生活在风险社会之中。为了应对科学技术所产生的灾难性风险,作为科学技术研究者的科学家尤其应当树立起社会责任感。他们应坚持求真与求善相统一,使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应积极参与和影响政府的决策;应坦诚相见,赢得大众的信任;应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论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能迁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技能迁移的原理 ,指出在体育教学中存在运动技能迁移现象 ,分析了体育教学中促进技能迁移的各种有效条件及教师应采取的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