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广雅>为增益扩充<尔雅>而作,它在汉语规范、训诂学、词义学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文献学术价值,为研究科学的汉语语言学史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学语料,对近现代汉语语言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由石河子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教授赵杰所著的《汉语语言学》一书,以普通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汉语各要素的静态描写为中心,以古代汉语和文学语言的动态分析为两翼,以汉语和周边外语的关系为创新点,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汉语语言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其内容丰富,语言准确,实用性、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现代书面语的演化过程中蕴含着外来文化渗入的方方面面.虽然汉语现代书面语的源头白话由来已久,但“五四”前后,随着西学的大规模引进,印欧语系各种语言的词汇、语法等无疑对汉语新的词汇系统、词法系统和句法系统的出现具有重要影响。而近代以来引入的印欧语法体系、西方语言学研究方法对现代汉语的定型和规范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汉语现代书面语的发展也有地区差,大陆与港台之间就因隔绝等因素呈现各自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联绵词的研究主要有两个领域。一个是注重概念、性质的整体研究,一个是进行具体的个案辨析。前者,从理论到理论,容易流于形而上的虚无;后者,不仅零打碎敲、挂一漏万,而且常常是从词源学的角度以古论今。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常常又是互相剥离,造成研究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对于现代联绵词族群特征,仍然没有获得一个具体而清晰的整体印象。现选取反映现代汉语词汇概貌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将其所收录的联绵词为对象,从用字特征、语音构成、词义特点等方面对现代汉语联绵词作一全面而系统的考察。采用计量分析法,从用字特征、语音构成、词义特点等方面全面而系统地考察《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所收录的595个联绵词,廓清现代联绵词从形式到内容两方面的基本特征,鲜明地显现出现代联绵词族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潘文国"字本位"观点轻视现代语言学理论和理性思考,对传统语言学抱残守缺,对违背文字规律的学说和学术错觉情有独钟。潘文国试图牵强附会地把我们从刚刚步入的词本位的科学道路上带回字本位对汉语"字"的蒙昧认识的历史中去。  相似文献   

6.
西方现代语言学关于语言的系统观念,对"语言"和"言语"的划分,关于语言符号"能指"、"所指"的观念,关于语句"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等理论观点,对中国新诗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引进西方现代语言学的观念,可以推动中国新诗史和新诗基础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考察《现代汉语规范词典》A部字头和词条对《现代汉语词典》的增删可以发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字头的收录方面更精粹,更规范,更符合现代汉语的用字实际;在词条的收录方面更丰富,更有时代感,更能体现与时俱进的治学精神;是对老一代语言学家精心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现代语育学的开创者瑞士语言学家费尔南德·德·索绪尔可以说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语盲学家,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916年由他的两个学生巴利和施薛霭在索绪尔身后根据听课笔记整理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成了整个20世纪现代语盲学的经典著作,影响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语言学家和普通的语言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库恩的范式理论建立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前科学时期--常态科学时期--危机时期--革命时期--新的常态科学时期…….科学从一个范式转向另一个范式.变得更为复杂和专业化,科学进步了,但科学并不必然越来越接近真理.库恩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与现代语言学的变迁基本上是契合的,现代语言学的变迁线索,是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到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再到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现在语言学已进入后现代语言学时代,进入一个没有"常态"的"新时期",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单一的语言学研究范式,语言学的研究范式已发生了转向,即从结构转向解构,从一元转向多元,从静态转向动态.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新增词语为例,从认知发展造成语言表达的“空位”与“补位”、求新求异与自我价值实现的认知需求角度对新词语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共同认知语境、突显原则、顺接原则和隐喻思维等新词语的流行理据进行了阐释,力求全面认识新词语.  相似文献   

11.
谈中国现代文化转型,应该有一个共同的言说基础.中国现代文化转型对中国现代诗学有着巨大的影响,一方面,中国现代的文化思潮、文化思想,不仅直接制约着中国现代诗学的发生,而且直接规定着它的精神和气质;另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化转型的格局、思维方式及其复杂性在中国现代诗学的发生中也清晰可辨.  相似文献   

12.
在古老中华文明向现代中国转换的历史进程中,现代汉语写作具有奠基性、标志性意义,它为现代中国的生长提供了强大的平台和载体,进而推进了现代中国的文明进程。文言写作向现代汉语写作的成功转换,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所创造的最伟大的业绩之一。近年来所谓汉语写作的“失语”论、“汉语写作危机”论,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汉语写作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又经历了中西文化撞击和现代化洗礼,融汇了西方语言的优势和特长,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融合力和再生力,随着民族的强盛,汉语写作必将发出更强大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关现代性的研究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话语资源,现代新诗的现代性问题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现代新诗的现代性问题本身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问题,包括现代新诗从题材到主题以至语言艺术方式等多个方面.语言问题是其中最受忽视然而最为重要的问题.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事实上从根本上制约和决定了现代新诗现代化的方向及其内涵.而现代新诗现代性本身则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15.
在诗歌一元论理论前提下,中国新诗的评价标准一直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中国新诗为表现现代生活的"新原质",进行了一系列"非诗化"的探索,从而获得诗歌现代性品格,因此,以古典诗歌的意境理论作为新诗评价标准是错位的。对新诗合法性理论的文化反思,是确立新诗评价标准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代翻译对中国现代观念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翻译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个时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总体上是沿着科学技术翻译、社会科学翻译和文学翻译的线索而发展.这一阶段纷繁的翻译活动书写了中国现代性源起的轨迹,引发了中国现代性中地球模式、民族协同观的形成,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制度转型、道德规范与价值体系重构、人权观念革新、中国旧文学思想颠覆与新文学形式生成以及现代白话文建立等中国现代性的核心元素和特征.翻译的这一历史渐进性书写,发生在中西占今的交叉坐标体系上,经由全球现代化趋势和中国特定文化本根性共同作用而完成,塑造了中国的现代观念.  相似文献   

17.
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与中古汉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汉语史的分期,多数学者认为可分为四段,即上古——先秦两汉(或以东汉为过渡时期而属下)、中古——魏晋南北南、近代——唐宋元明至清初、现代——清代中叶迄今。由于中古和近代是白话系统由萌芽而渐臻成熟的时期,所以近代汉语与中古汉语的关系尤其密切。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必须联系中古汉语,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近代翻译对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从中国小说的近代发展历程线索和中外文化第二次大规模碰撞与融合,即近代西学翻译的背景来看,近代翻译对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影响表现在5个方面:汉语语言的通俗化、创作技巧的革新、功能的嬗变、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创作局面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不仅仅代表语言本身,还是文化的存在,因此语言的更新不仅是语言本身的转换,也是文化观念和心理的转换。从“五四”白话文运动肇始,文言文的存在状态和古典文化形态变得模糊而暧昧,白话文所开创的现代文化显示了其特有的现代性特征。本文以“五四”语言革命为个案来探讨现代白话文体与现代文化形态的关系,考察作为独立语言系统的现代白话如何促成现代文化与古典文化的分野以及精神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的冲击导致传统的解体,即脱圣入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中国知识分子丧失了生存的根基, 成为社会流民、政治流民和文化流民。这造成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现代性焦虑。于是, 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寻找生存家园即自我认同的过程。他们投身革命,并在传统社会主义中获得了社会认同、 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但在这个过程中, 知识分子也付出了牺牲现代性特性的代价。随着现代性进程的重新启动,中国知识分子将重新确立自己的生存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