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建国初期,法制实践延续了革命时期群众运动的方式。具体表现为,采取以政策引导法制实践的办法,对干部与群众进行思想教育与法制宣传,以实现不同社会阶层主体对新法律制度的理解与接受之目标。1950年的《婚姻法》贯彻运动便采用此种法制实践路径。该路径选择能够加速新法落实,减少因法制不完备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这也造成群众在法律观重塑过程中对法制和政策的错位理解与法律认同感降低等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对我国农村妇女的土地流失进行了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农村妇女在离异后无法在"夫家"重新获得土地,而失去了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权利。而婚姻法实行的是夫妻共同财产制,婚前财产不纳入共同财产范围,为此提出完善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确定在特殊情况下,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可以纳入共同财产范围,已维护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3.
1950年《婚姻法》的颁布实施,不仅是中国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的深刻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涉及个人生活、社会秩序乃至国家制度安排的重大社会改革,更是中国妇女人权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新《婚姻法》颁布后,中央人民政府运用教育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从上至下开展了全国性的宣传、教育以及严惩犯罪行为的活动,积极健康的婚姻新风尚开始出现。《婚姻法》颁布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封建婚姻观念和诸多社会条件的制约,不少地区仍有一些消极落后的婚姻现象存在,甚至有不少妇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说明,现代婚姻制度的真正建立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家务劳动看起来是日常生活小事,然而却常会引起家庭中的矛盾冲突。从保障性别平等的角度出发,我国《婚姻法》虽已开始关注家务劳动问题,但其有关规定仍然存在不足而有待完善。《婚姻法》对家务劳动付出者权益的保障,不应当仅仅体现在离婚时,而更应该注重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引导人们肯定并尊重家务劳动的价值,倡导夫妻共同承担家务责任并消除家务劳动的性别化,也是《婚姻法》在保障性别平等中理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皖籍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是极具代表性的先进群体。随着《新青年》的创刊,在陈独秀的周围迅速地结集了以皖籍进步青年知识分子为主的作者队伍。而那些非皖籍的撰稿者们,无一不是与陈独秀关系熟稔或是有过一定的交往。地域情结固然是促成他们聚集的首要因素,但是共同的思想基点才是他们相互之间得以合作和联络的情感纽带和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动员作用,文章以微博动员为例,运用SWOT分析框架,对新媒体在重大公共危机中进行社会动员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抗击肺炎过程中生成了社会公众弱关系-强信任、国家与公众强回应性-强信任互动逻辑。按照"发展优势、克服劣势、把握机会、排除威胁"原则构建纵横相交的社会动员体系能进一步优化新媒体的社会动员。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 ,从来没有哪一部法律的修改像婚姻法的修改这样广泛地牵动国民的心。本文就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谈了新《婚姻法》出台的必要性在于现行婚姻法的两大缺陷 ;现代婚姻家庭关系的日益法制化 ;社会中的道德失范现象蔓延到婚姻家庭领域 ;婚姻家庭及其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以之为调整对象的婚姻法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 ,从而突显出新《婚姻法》出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以四川省泸州市B镇为例,解读从乡到镇的小范围迁移下陪读对农村妇女的影响,发现妇女成为陪读家长的主力军,对农村妇女的影响呈现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但无论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都强化了"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性别分工,导致农村妇女走出家庭、再次就业困难重重.在自我感受方面,农村妇女对陪读持肯定态度,但面临着陪读和就业难以兼顾的矛盾.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传统的性别分工是陪读妈妈现象产生的根源.因此在宏观层面应进一步关注和加强农村教育,倡导性别平等;在微观层面应将对陪读妈妈的服务纳入专业的社会工作之中,通过积极开展农村妇女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村家庭提供儿童服务等方式,帮助农村妇女实现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转型中国,政治参与正在网络社会中广泛形成。网络社会人际关系的特征与政治参与形成的扩散性动员的需求相拟合。网络社会人际关系的高密度、群簇化、多维连接和单一、非正式、弱关系的特性使得扩散性动员能够围绕特定事件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从而促进网络社会中集体行动的广泛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5月12日汶川地震是对我国灾害应急救助体系的一次直接考验.面对大的自然灾害,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很难形成快速、高效、协调的应急机制,因此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进行社会动员,调动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危机是提高应急管理效能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战略研究的角度,提出了对社会动员进行战略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蒋介石发动新生活运动是为了动员民众对他的支持,他的动员是依赖政府权力的组织化动员,在对各机关、学生、民众团体以及下层民众动员的过程中,都借助了政府的权力。之所以采取这样一种动员方式,在于蒋介石所采用的“礼义廉耻”已失去了起作用的基础。新生活运动的社会动员由于不顾民众的实际需要,其动员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12.
诉苦和划分阶级是苏南土改运动中消灭地主阶级、树立新权威的一种有效动员手段,在改造传统内向型乡村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时苦、阶级等话语的深入人心历经了新政权与农民之间的一系列互动,成为农民国家观念形成和社会重新类型化的发端。诉苦使农民的苦难从私域走向公域,将生存竞争转化为阶级矛盾;阶级划分根据土地、劳动、剥削等要素赋予乡村成员新的身份特征,把各种社会关系纳入意识形态框架,确立了一种国家控制下的新型等级秩序。  相似文献   

13.
以回族农村妇女为研究对象,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分别对回族农村妇女社会资本的占有和动用情况做了描述和分析。研究发现,回族农村妇女社会资本占有量不足,社会资本动用能力较弱,与她们的社会网络状况和其他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4.
方志比较研究是认识方志地位、价值的重要方法。以明清皖志比较为例,分析了清代皖志的地位、特点。清代皖志是在明代方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沿袭明代方志内容、体例、体裁较多,但也有较大发展变化,内容更为丰富,体例更加完善,为后世方志的编修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经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 2 1世纪的全面发展 ,不仅对我国婚姻家庭及婚姻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且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为婚姻家庭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2 0 0 1年 4月 2 8日颁布实施的新《婚姻法》深刻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婚姻家庭发展的客观现实 ,是维护婚姻家庭稳定和提高婚姻家庭质量的重要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婚姻法》第四十条的规定中的有关提法,笔者有不同的认识。条款中的有关合理提法应为:……一方……付出较多劳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提出支付劳务报酬,另一方必须予以支付。  相似文献   

17.
婚姻制度与规定婚姻制度的《婚姻法》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的创制、执行与之后的历次修订,促进了中国妇女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提升了妇女的家庭与社会地位,实现了男女的和谐互动,增加了社会整体福利。这个历程也反映了制度变迁与社会变革的不同步性——制度设计可能超越时代,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旗帜,促成强制性制度变迁,也可能滞后于社会进步,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而发生改变,形成诱致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8.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农民协会、贫农团等群众组织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动员,激发了人民群众革命和建设的热情。在农民协会和贫农团的参与和推动下,苏区的各项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有力地巩固和发展了苏维埃政权,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并树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重视和保障妇女权益、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妇女运动从阶级解放走向社会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的颁布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妇女解放的重要举措,带来了妇女婚姻家庭的巨大变化。天津较早颁布并大力推行新《婚姻法》,尤其是轰轰烈烈的贯彻《婚姻法》运动,对天津妇女的婚姻家庭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天津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天津日报》等资料为基础,对此问题作一系统的实证研究。新《婚姻法》促进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新式婚姻家庭观念逐渐确立,促进婚姻制度变革和社会主义新妇女的形成,妇女解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对当今《婚姻法》的完善及妇女问题的解决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广东农村452名妇女的调查分析表明:农村妇女的日常沟通具有事件一关系结合性特征,基于事件的沟通对象种类相对单一,基于对象的沟通事件信息相对集中;丈夫、娘家人是农村妇女主要的沟通对象,夫家人处于沟通边缘;农村妇女的对外沟通主要围绕生育遭遇、身体健康和抚育子女等话题展开:夫妻关系融洽虽是妇女评价生活幸福的最主要标准,但很少有妇女与丈夫谈论该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