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争议:诚大,还是利大? 9月11日,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引起卫生部高度关注。这一新闻不啻于中国乳业的“9·11”事件。  相似文献   

2.
《北方人》2006,(6)
意大利媒体对他的评价是,“根本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大脑和舌头”早在"9·11"事件之后,贝卢斯科尼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就宣称西方文明远比伊斯兰文明高级得多,引起了轩然大波。2002年12月,针对国内失业工人增多的情况,他甚至鼓励工人们到黑市上去寻找工作机会。  相似文献   

3.
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后黑暗的日子里,一小群来自白宫和司法部的律师开始辩论一些新奇的法律政策来有助于防止另一个袭击事件的发生。不久,布什总统开始授权国家安全局,在无须法院正式批准的情况下,对美国的恐怖嫌疑分子包括美国公民,安装电子窃听器。  相似文献   

4.
禾斗 《社区》2010,(31):20-22
"国际话题"与"家常话题" "它是灭绝人类的极恶行径!但历史已经过去了,我们应该面向未来,不能再结怨了。""怎么看‘9·11’事件和奥巴马当选?""‘9·11’事件是恐怖行为,你们反对,我们也不赞成!至于奥巴马当选,  相似文献   

5.
2014年1月9日,央视一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与新浪微博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推出微博收视指数.为电视媒体从社会化传播的维度开展节目评估、营销传播提供标准化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6.
随着“9·11”事件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发生,小布什政府为了达到反恐目的,建立单极世界,出笼了“先发制人”的对外战略。形成这种单边主义政策的主要原因在于布什所具有的世界观。但其战略难以得到其他国家、国际舆论的支持,也受到国内政治因素的制约,同时也缺乏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刘波 《百姓生活》2010,(4):60-61
阿波罗计划,又称阿波罗工程,是美国从1961年5月到1972年12月从事的6次载人登月飞行任务。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迈克尔·柯林斯,驾驶着“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跨过38万公里的征程,承载着全人类的梦想踏上了月球表面。“阿波罗”成功登月,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领域历经多年的思辩,认为“历史事实”不是“历史事件”本身,而是历史学家选择和构建的结果,并存在于过去的遗留物或文献中。借鉴这一理论,“新闻事实”并非“新闻事件”,而是新闻记者对新闻事件的选择、描述和认知,是超越了“新闻事件”的一个象征和事象。  相似文献   

9.
“先发制人”战略是新世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之要核,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布什政府对“9·11”事件后世界总体形势的判断,也印证了美国单超独霸的计划和理论,而伊拉克战争又是此战略的首次实验。“先发制人”战略的确立,意味着美国进行了自冷战后的最重大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调整,表明美国在某些场合已经放弃了在冷战时期所奉行的“遏制与威慑”战略,已经并必将对国际秩序和机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9·11”事件后,在恐怖主义和反恐战争的推动下,大国关系经历了深刻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也呈现出诸多特点,特别是美国成为这次大国关系调整的关键因素。对这些特点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当前大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5月11日,在国内各大媒体的财经头版和各大网站的财经首页上登出醒目标题:“汪延确认辞去新浪CEO职位”—一纠缠汪延两年多的下课传闻终于成真。这个29岁就成为中国第一新闻门户网站总裁、31岁升任CEO的汪延,可以说是和新浪联系最紧密的人,但在新浪步入了平稳的发展时期后,却开始和新浪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浪“热门微博”榜、新闻中心新闻榜的比较发现,媒体议程与微博议程之间的“议程碰撞”挑战媒体议程设置能力.微博意见领袖的强大影响力和号召力、微博用户偏重感性的认知模式影响微博议程的形成.在微博平台上,媒体应采用人际传播模式与受众进行平等沟通,借力已有意见领袖“放大”媒体声音,注重用户的情感诉求,在“温情”媒体角色扮演中探索议程设置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与美国移民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改变了一切” ,如何打击恐怖主义 ,如何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将恐怖分子拒之国门外 ,这些无疑是美国所面临的最迫切问题 ,也引发了美国国内新一轮的移民政策大讨论。“9·11”后美国政府出台了什么样的移民和边境安全政策 ?今后美国的移民政策走势如何 ?这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翟勇 《社区》2011,(31):33-33
“茶园坡路上有鞭炮纸屑,谁来管?”9月15日上午10时21分,新浪微博“牵手树木岭”收到粉丝传递的这消息。短短一个小时后,微博更新:“鞭炮纸屑经过保洁员的打扫,已经清理完毕!”  相似文献   

15.
王立静 《可乐》2010,(1):81-81
由“9·11”世贸中心废墟钢材建成的美国军舰“纽约”号从美国新奥尔良开始了它的“处女航”,“纽约”号军舰使用了7.5吨来自世贸双子塔的钢材,“9·11”事件后不久,美国政府就决定把计划新建的一艘军舰命名为“纽约”号,以示纪念。对于仍然沉浸在恐怖袭击悲痛中的纽约人来说。这艘保存着世贸中心记忆的军舰,是一个新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徐小平 《21世纪》2008,(1):16-17
中国大陆赴美学生签证通过率高达80%左右,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去年,我在美国短期访问,读到国内新浪新闻的一则消息,曾让我感慨不已:"据英文《中国日报》消息,美国驻华使馆总领事李启明先生(Michael Regan)11月21日在北京表示,美国驻华使领馆2007财政年度给中国大陆颁发了51546个学生签证,比2006财政年度增加40%,这个数字是2004年的几乎两倍,也高于9·11事件之前的水平。"李启明先生在美国驻华使馆新闻发布会上说,在中国大陆地区,目前学生签证的通过率高达80%左右。他说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美国欢迎包括中国留学生在内的世界各地留学生赴美学习。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后国际形势的特点及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 ,全世界为之震惊。然而 ,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不仅仅是事件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事件是谁策划的、以及美国如何报复等直观层面的问题 ,而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即事件对美国国际战略、中亚局势、大国关系、全球经济、世界格局和我国国际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拟就这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以期引起更深入的讨论。一  “9·11”事件使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国际战略一度陷入困惑和混乱之中。自冷战以来所形成的、冷战后仍然起主导作用的那套传统意识形态定式和战略思维模式 ,面对“9·11”事件 ,似乎…  相似文献   

18.
1971年发生震惊中外的林彪“9·13”叛逃事件时,我正在北京当兵,亲身经历并参加了那场特殊的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事情虽已过去35年了,但我至今难忘。我于1969年参军,被编入4651部队后勤军需处。参军后,我连续5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后被任命为班长,又被评选为“优秀班长”  相似文献   

19.
“新闻策划”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策划”之我见董天策关键词:新闻策划报道策划事件策划公关新闻“新闻策划”是近年来令人注目而又引起争议的现象与问题。新闻界和学术界已就此发表了许多文章,并且围绕着新闻能不能策划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但是,由于论者往往根据各自的理解来使用“新闻策...  相似文献   

20.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这是自二战以来美国本土最惨烈的大灾难。警钟,“不仅仅是为美利坚而鸣”,也是为整个人类社会而鸣。“9·11”美国大灾足令人类铭刻于心,我们至少可以从中感悟出以下几点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公民有免于恐惧的权利,政府有使公民免于恐惧的义务;对国际和国内的恐怖行为,政府都要积极进行防范和打击。 “9·11”恐怖袭击事件,显然不只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