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卢梭构想的人民主权的政治体系是其公民参与理论的基础,人民主权的理念要求公民的政治参与,公民的政治参与则体现了人民主权.公民参与是卢梭民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卢梭推崇公民参与,但并非完全的直接民主论者,并非主张由公民参与决定所有公共事务的直接民主制,而是强调体现人民主权的重要的公共事务由公民参与来决定.卢梭认为参与政治决定中的公民既有私人性又有公共性,他承认公民参与时偏私的现实性、正当性,却更强调公民参与时的公共精神、道德人格,体现了对公民参与中的私人性和公共性的辩证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卢梭在其社会契约理论中提出了公民概念,并将公民和自然人、臣民、人民做出区分。卢梭认为,公民是主权权威的积极参与者,拥有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卢梭还在公民和法治之间建立起必然联系,认为法律是公民自由和权利的保障,同时公民必须服从法律的统治;卢梭还赋予了公民以道德人格,把公民美德作为共和国良性运转的内在要求。围绕卢梭的公民理论,人们展开了关于共和主义公民观和自由主义公民观的争论。争论的实质在于,如何既能保障个人享有充分自由权利,又能维护共同体稳定的秩序  相似文献   

3.
贡斯当与卢梭关于人民主权学说的相似点在于都把"自由"作为其逻辑起点和归宿,他们人民主权学说的不同点在于"人民主权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人民主权是否可以分割"、"人民主权的实现形式是间接民主还是直接民主"这三个方面。贡斯当通过对卢梭人民主权学说的批判,把"抽象的人民主权学说"演化成"具体的人民主权学说"。抽象的人民主权必须落实为具体的制度安排,否则其极有可能成为"暴政"的口实。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之后,卢梭的人民主权的民主思想更多地受到诘难和否定。事实上,平等观念是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前提。卢梭是从平等的诉求走向民主政治的建构的,平等是民主的前提,没有平等就没有民主,而民主则是平等的实现,民主是人人平等的政治共同体。人民主权是卢梭民主思想的核心理念。建立在社会契约论基础上的人民主权理论是一种规范性的民主理论,人民主权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原则,是现代民主国家的合法性基础,以事实上的实证经验来否定作为规范的人民主权理论是不恰当的。公意概念是卢梭民主思想的重要基石。卢梭将服从公意看做个人自由的保证,并强调个人服从公意时仍然享有生命、财富和自由的自然的权利,反对以公意来压制个人的自由,所谓集体的暴政、极权主义民主的说法并不符合卢梭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5.
主权与治权(政府权力)的划分在卢梭的民主思想中具有重要意义。卢梭认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因而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也是不能代表和不能转让的。但是,在治权层面,卢梭认为可以而且应该实行代表制。也就是说,卢梭既主张人民主权,又主张代议制民主,前者是卢梭民主思想的规范层面,而后者是其现实层面。人民主权相对于代议制民主具有优先性,但是后者也有很大的独立性,卢梭希冀在两者之间实现某种平衡,从而建立一种优良政体。  相似文献   

6.
人民主权理论经历从洛克首创的以反抗为核心的人民主权观,又演绎为卢梭提出的以公意为基点的人民主权论,最后发展到哈贝马斯倡导的以程序为特征的人民主权思想。三位思想家对作为宪政的核心价值的人民主权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而推动宪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主权理论自布丹在16世纪提出以来,几经变迁,人民主权从此成为不可超越的主权理念。但是传统主权理论在实践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在国际法和自愿基础上的主权让渡不违背主权原则;而现在谈民族国家消亡为时尚早,主权并不是一个“过时”的概念,只要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的功能存在,主权国家就不会消亡;理论上的争执和相对主权观并不能成为干涉他国主权的理由;主权是解决国家利益问题的核心,是随国家利益的变化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8.
人民主权理论经历从洛克首创的以反抗为核心的人民主权观,又演绎为卢梭提出的以公意为基点的人民主权论,最后发展到哈贝马斯倡导的以程序为特征的人民主权思想。三位思想家对作为宪政的核心价值的人民主权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而推动宪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平民思想家--卢梭,从自然状态出发论述了人类社会中公意指导下的国家主权.<社会契约论>集中体现了他"人民主权论"的政治思想.他认为"主权不是别的,它就是公意的行驶""永远都不能被转让",也"不能被分割".社会契约也赋予政治共同体控制它的成员的绝对权力,但国家权力最终属于人民,人民把公意委托给主权者,公意指导之下的权力才被称为主权,所以公意永远都是正确的,在这个前提下它对专权的指导作用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从“人”的眼光出发,以天赋人权为旗帜,以自然法、契约论为理论武器,将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教会和宗教神学。代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让.雅克.卢梭在继承前人主权理论的成果和形成“公意”概念之后将国家与主权两个概念相联系,并以其“人民主权”理论开创了政治权力合法性讨论的历史先河,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启蒙运动的反思是卢梭思想体系的关键主题。卢梭在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具体层面对启蒙思想进行了诊断和质疑,并尝试以公民教育方案实现对启蒙运动的积极取代。公民教育方案以自然和公民美德作为理想人格的双重准则,尝试以自然人为起点,完成对爱国公民的塑造。然而,自然和公民美德的两种原则之间存在着内在张力,这个张力决定了公民教育方案的矛盾性,也导致公民教育方案对启蒙的超越并未完成。对卢梭思想前提的分析表明,公民教育方案的矛盾,来源于卢梭对政治的自然性的拒绝。把握卢梭与自然哲人的内在思想关联,有助于理解卢梭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卢梭思想中的世界主义和普遍意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认同普遍人性和普世道德的存在,但他认为由于人类社会并不构成具有道德人格的共同体,所以人类的普遍意志不能成为政治和道德生活的准则。卢梭也拒绝构想具有统一主权的世界城邦,因为世界城邦会削弱公民的道德责任。卢梭认为应当通过政治共同体的普遍意志来实现普世道德,因为政治共同体会促成道德意识的形成,普遍意志则通过对利己自爱和依附关系的抑制实现了自由、平等、正义。普遍意志必须和共同体的特性以及爱国主义相结合才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政治和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13.
自然权利论和人民主权论是卢梭《社会契约论》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卢梭民主哲学的基石。在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之上,卢梭构建了一个理性王国。他的这个理性王国,是以18世纪瑞士日内瓦为蓝本的,采取的是一种小国政治。在民主的国家,作为主权者的人民需要通过某种形式来维持主权权威,这种形式即是合法的集会。随着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多数暴虐问题开始显现并有泛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霍布斯对近代政治哲学的一个贡献就是把国家奠定在人性的基础之上,但是,他关于国家权力不可分解的绝对主权论却是成问题的。这里的关键在于,他没有洞见到寻求安全的公共意志既是普遍人格,又是每个个体人格的一个普遍身份,正是它与被推选出来的第三方进行缔约,才产生了国家。这意味着国家主权不是绝对的,而是可分解与可收回的。任何拒绝分解的国家权力都必然导致腐败,而权力腐败本质上就是一种战争,权力的普遍腐败乃是一种内战状态。  相似文献   

15.
卢梭继承苏格拉底的古典政治哲学,他以苏格拉底哲学质疑启蒙运动。卢梭提出,商业文明滋生出毫无公民责任感的布尔乔亚,而人类社会的最佳状况是公民社会,只有公民社会中的人们才能够追求德性。与之相应,公民社会中的哲人不应当普遍启蒙民众,因为启蒙运动只会使民众暴露在自然的暴戾之中而无处容身,哲人也必然随之变质。无论是在政治著作中还是在自传性著作中,卢梭都意在调节公民社会与公民哲人的关系,并试图建立适合公民社会的宗教或情感教育。可惜的是,卢梭的继承者们没能坚持卢梭的苏格拉底主义,他们对卢梭的偏执理解反而推进了现代性浪潮。  相似文献   

16.
人民主权宪法原则简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什么是人民主权,人民主权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人民主权对现代宪法宪政的作用。通过对世界各国的宪法的文本分析证实了人民主权原则已成为现代宪法宪政的首要原则。文章认为,人民主权理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自卢梭系统提出以来本身也在不断进行完善、更趋理性,人民主权宪法原则亦需要与时俱进,通过机制完善及制度创新把人民主权的崇高政治价值和宪法的庄严规定真正落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生活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财产公开的合宪性问题,追根溯源还是在于人民主权这一宪法基本原则。人民主权的理论,无论是洛克、卢梭还是马克思,都主张人民对政府权力和官员进行监督和制约。事实上,财产公开是人民主权的落实和具体化,通过对公职人员财产的监督实现对权力的监督,保障权力服务于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