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海滨 《民族论坛》2003,(11):11-13
著名工艺美术家刘恪山先生说:“虎形山(在隆回县)的瑶族挑花拙中藏巧,立意新颖,以形传神,具有一种憨厚、坚实的乡土之美,能引发人们无限的想像、诱以幽远的境界、无穷的韵味,真乃中华一绝也。”雪峰山花瑶服饰是历史与现实、理想与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它既表现了花瑶的民族特征,又是雪峰山花瑶民族历史的缩影。怎一个“鲜”字了得——雪峰山花瑶服饰博览@刘海滨  相似文献   

2.
花瑶"呜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歌的一种,源自于花瑶人辛勤劳作时的自我愉悦、抒情作乐的歌谣,其题材均来源于生活,而其中"高腔山歌"属于隆回瑶族山歌分支的艺术形式,艺术特征高亢嘹亮、悠远奔放,完整全面地反映了花瑶民族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美好生活的境界,体现了花瑶人民古老、神秘而独特的文化传统。由于瑶族女性服饰色彩斑斓、花俏抢眼,故名花瑶。从古至今,花瑶"呜哇"伴随着花瑶人耕息劳作,伴随着花瑶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民族奇迹,其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邵阳隆回县西北端的虎形山,居住着我国瑶族的一个分支——花瑶,至今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全乡13150人中,花瑶同胞5194人。其中尤以崇木凼村最为集中,全村833人,花瑶633人,堪称中国花瑶第一村。  相似文献   

4.
关键词     
《民族论坛》2014,(9):66-66
《花瑶》 9月27日上午,隆回首部电影《花瑶》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首映仪式。它以隆回少数民族花瑶为创作背景,讲述了祖孙两代两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全景展现了隆回花瑶的风土人情及民俗文化,再现了花瑶同胞在农桑、婚俗、服饰、神祀等独特的民俗风情,揭开了花瑶民俗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5.
季慷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135-136
花瑶"呜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歌的一种,源自于花瑶人辛勤劳作时的自我愉悦、抒情作乐的歌谣,其题材均来源于生活,而其中"高腔山歌"属于隆回瑶族山歌分支的艺术形式,艺术特征高亢嘹亮、悠远奔放,完整全面地反映了花瑶民族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美好生活的境界,体现了花瑶人民古老、神秘而独特的文化传统.由于瑶族女性服饰色彩斑斓、花俏抢眼,故名花瑶.从古至今,花瑶"呜哇"伴随着花瑶人耕息劳作,伴随着花瑶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民族奇迹,其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7月,以米莉、黄勇军为主要作者的花瑶文化研究丛书三种——《花瑶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国家、传统与性别——现代化进程中花瑶民族的社会发展与制度变迁》、《瑶山上的中国——花瑶民族的生存境遇考察》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些成果距离湖南省隆回县2004年立项的"花瑶文化研究"项目结题,已整整过去了九年。作者之一的黄勇军家族曾在花瑶聚居地长期生活,具备良好的地域优势。因此,丛书三种抓住了  相似文献   

7.
罗建军 《中国民族》2012,(10):52-55
2008年5月的一天,我国著名摄影家、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唐大柏站在湖南溆浦县山背村的一个山头,俯瞰着层层叠叠、盘旋而上的梯田,满怀激情地预言道:"花瑶梯田,既是花瑶民族的聚居地,又是天下一绝的梯田风光。可以想象,以山背为龙头的溆浦花瑶梯田,完全有可能成为继张家界之后,湖南省的又一处享誉世界的自然遗产和人文遗产,也将是溆浦县走向世界的崭新起点。"  相似文献   

8.
《民族论坛》2014,(8):67-67
8月13日,由溆浦县人民政府与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山背花瑶梯田景区项目启动。省旅游局局长张值恒、怀化市副市长杨开风等出席启动仪式。据了解,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拟投资5亿元建设的LU背花瑶梯田景区,将分3期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9.
花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湖南雪峰山东北麓的隆回县与溆浦县交界地区。花瑶人口极少,文化形式却丰富多样。目前学界对花瑶的婚俗、宗教信仰、挑花艺术及其文化旅游开发等相关问题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在黔桂铁路一个叫“瑶寨”的小车站上,有一位被瑶寨人民称颂为“老同”的铁路工人——晏福珍。“老同”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句瑶话,意思是同宗、同祖、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同胞兄弟。由此可见,瑶寨同胞是多么爱戴老晏了。  相似文献   

11.
族是我国南方山区的一个古老民族。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湖南瑶族人口最多的县,占全省瑶族总人口的38%,占全县总人口的62%。根据居住地和经济生活,可将江华县瑶族分为高山瑶、过山瑶和平地瑶,其中高山瑶主要集中在明渚岭及其以东的高山区,主要经济活动为林业生产。“招郎入赘”是江华高山瑶十分流行的婚姻形式。在这种婚嫁模式下,形成了明显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生育文化。1、“招郎入赘”婚的基本形式目前,江华高山瑶的婚嫁模式的主流是“男娶女嫁”,约占70%。但瑶族女子向来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留在家中“讨丈夫”的比例相当高。没有女儿的家庭也…  相似文献   

12.
和平人民齐欢呼,帝国主义心发焦高道高坡神云宵,朵朵差花随风瓢;薄花建花如彩笔,蔽天上面写喜报。蜚天上面写喜报,“一O七O攻下了!”“一○七○”攻下了(朝鲜族)@善之~~  相似文献   

13.
<正>"瑶家山寨哟,扎戏台呀哟……"4月3日,受湖南经视邀请,邵阳隆回花瑶山寨人首度走进经视节目录播大厅,参加《越策越开心》7周年特别节目"桃花开朵朵、越策走透透"的录制,在灯光和舞台的衬托下,花瑶姑娘小伙显得格外入眼。在著名节目主  相似文献   

14.
马铁鹰 《民族论坛》2004,(10):18-19
花瑶是瑶族的一支,以其五彩斑斓的服饰而得名,主要散居于隆回县西北部小沙江地区,现约7000人。该地区崇山峻岭,地处偏僻,山涧纵横,溪峒密布;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故花瑶山歌唱道:"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对面喊得应,走路半天多;要想得生活,全靠自己做!"就是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花瑶姑娘,以其聪明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广东、江西等省、自治区,共二百多万人口,其中,广西占百分之六十一之多,自古就有“五岭无山不有瑶”之说。历史上瑶族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人们根据其服饰、习俗等特征将其分为顶板瑶、盘古瑶、过山瑶、红瑶、花瑶、白裤瑶等30多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在长期与周边各民族杂居交往中,多数瑶族还兼通汉语、苗语、壮语、侗语等。他们多在海拔一千至二千多米的边远山区劈山筑寨,开土造田,过着自耕而食,自织而衣的与世隔绝般的自给生活,有着极强的生命创造力。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相似文献   

16.
地处广西西南边陲的那坡县,是个以壮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县。那坡县共有瑶族3,993人,主要为蓝靛瑶和大板瑶,此外还有“土瑶”522人。这部分“土瑶”目前主要分布在该县两个乡的五个村屯和城厢镇。其中,合龙乡仁合村荣屯是土瑶最大的聚居村寨,共有310人,其余则分布在共和村(53人),坡荷乡的善合村(104人),果把村(7人),永安村(50人),城厢镇(7人)。“土瑶”,又称“铁瑶”,“六瑶”。为何叫“土瑶”、“铁瑶”,其原意尚不甚  相似文献   

17.
月11日,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县民委召开了首次发展瑶文化座谈会。  座谈会的主题是“围绕理论上探讨瑶文化的深刻内涵、实践上探索发展瑶文化对策、精心打造瑶文化品牌、发展促进民族区域经济”。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发展有江华瑶族特色的瑶文化,刻不容缓,意义重大。座谈会决定今年成立瑶文化研究机构。 江华召开发展瑶文化座谈会@欧阳江湖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论坛》2013,(5):54-55
正遗产发现地:怀化市会同县在美丽的雪峰山南麓,有一个村落,沅水上游的主要支流巫水自村前流过,三面环山,形同椅状,因而得名"高椅"。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杠菩萨"的申报地就是高椅村。沅水上游是五溪的腹地,侗、苗、瑶等少数民族聚居,历史上巫风盛行。"杠菩萨"是一种由巫师演唱的古老傩戏,分布于沅水上游广大地域,包括中方县、洪江市、洪江  相似文献   

19.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自称“朵努”,因男子常年穿白色土布灯笼裤而得名,人口三万有余,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的里湖、八圩两个瑶族乡以及贵州省的荔波等地的崇山峻岭之中。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以及白裤瑶老人的讲述,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的白裤瑶在宋代以前就已经从湖南、贵州两省迁到八圩、里湖一带的千山万壑之中,并发展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山地民族。  相似文献   

20.
“凿壁探婚”,瑶语叫“闹门墙”,是谈情说爱的同义语。这是瑶族男女青年的一种独特择偶方式。在荔波县瑶麓乡的瑶家村寨,凡有儿女的人家,家家都有专给姑娘们谈恋爱的房间(瑶话叫闺),外族人称探婚房。“探婚房”从每家新建房子时便开始设置。每个家庭的姑娘,都要在青春期后进入此房,等待小伙子的追求。上一代姑娘走完了,房子空下来,等到下一代姑娘长大成人;大姐走了,二妹进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