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西藏志》是清代前期一部记录西藏历史的重要典籍,它保存了大量有关疆圉、物产、历史、宗教、习俗、山川、典制等的记载,突破了以往涉藏概念化的叙述方式,通过对《西藏志》的梳理注重对不同藏区习俗的辨别、比对,用史实再现西藏社会人民的生活实况。  相似文献   

2.
新疆主流媒体的传播语种在全国各级媒体中是最多的,但精品栏目、高端节目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这一方面和新疆的环境因素、受众的认识水平、欣赏水平有关,尤其是跟新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有关。因此,主流媒体要搞清传播习俗对社会生活发生的作用,使传播习俗能够对社会生活发挥积极的、正面的作用,并防止其产生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大岛,风景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物产资源十分丰富。世居海南岛的黎族兄弟,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刚直勇敢,有顽强的意志,富于斗争精神,世世代代在祖国南疆土地上射猎、捕捞、纺织、耕耘。长期以来,在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人民的共同劳动下,把海南岛从原始荒芜的岛屿开拓成为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并在共同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4.
邱浚是明代一个重要的政治家、理论家、经济学家,他博学多才,著述甚富,诗文满天下,有一代文宗之誉。他的经世治国之才和经济学观点,有些在今天还有可借鉴之处。邱浚的《南溟奇甸赋》,正是以经世治国和经济学观点对海南岛当时的现实情景作了深刻而确切的概括。它笔力雄劲,气势磅礴,对海南岛的地理位置、气候、交通、物产、历史发展、文化、经济、风俗习惯、人民生活情况等多方面作了描述。尤其是作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以敏锐的政治眼光记述了海南岛优越独特和有利的一面,如海南气候温暖,物产繁盛,资源丰富,人才辈出等等。读之给人一种自豪奋发的激情。  相似文献   

5.
清人周亮工在闽生活前后长达12年之久,故其所著《闽小记》对福建各地的风土民情、物产习俗,以及人文景观,都做了详细记载。他在卷一中自述:"予在闽前后十二载,有不解者七。"本人在此试以解释,并以此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生产生活习俗作为仡佬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与异文化的频繁接触,发生了变迁。特别是最近几十年,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仡佬族生产生活习俗在濡化和涵化过程中越来越碎片化。通过对变迁内容的考察与分析,以求全面展现仡佬民族文化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潮汕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婚姻禁忌习俗。潮汕婚姻禁忌习俗具有对幸福美满婚姻的追求;对喜庆欢乐婚礼气氛的点缀;符合一定的科学道理与社会道德规范等社会文化意义。由于社会的变迁,受现代文明的冲击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意识观念转变的影响,潮汕婚姻禁忌习俗发生了极大的流变。我们必须从潮汕婚姻禁忌习俗的流变中进行积极的思考,正确看待各种潮汕禁忌习俗,发挥其在建设文化潮汕、和谐潮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希腊半岛是希腊文明的中心。希腊半岛多山、耕地少、海岸线长、岛屿多、气候温和舒适、阳光充足。古希腊人崇尚自然、心胸开阔、敢于冒险、崇尚竞争。他们喜爱在户外进行体育活动、喜欢竞技运动、追求胜利和荣誉、崇尚健美的人体。裸体竞技是古希腊的运动习俗。古希腊的自然环境特点是影响古希腊人酷爱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族民间骨信仰习俗可以分为人体骨骼信仰和动物骨体信仰。骨信仰习俗的形成既有赖于人们对生物体的认知 ,又受到远古宗教文化的影响 ;既受到生活、生产环境的影响 ,又渗透着世俗的观念。现在骨信仰习俗表现出其有意的一面 ,同时也有与社会发展变化不相适应的一面 ,这给民俗学研究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必须重视环境社会学——谈社会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的环境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环境变化最敏感和较早开始研究的是自然科学家,随后医学家、心理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等也开始关注环境问题。近年全球环境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利用不当所引起。有些知识和技术已经被自然科学所证实或发明出来,但在传播和应用中受到国际政治、社会体制、经济效益、传统习俗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当提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环境研究,人的能动作用是环境变化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社会学作为研究人类社会及其活动的一门学科,在21世纪环境科学的发展中也将发挥自己的作用环境社会学的核心是研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行为(个体或群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我们把环境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大致分为几个部分:(1)传统文化习俗、社区行为规范对环境的影响。不同的人类群体在与自然界长期相处中形成了各自的生产习惯和生活习俗,以适应、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研究各民族、各地区传统经济活动、生活习俗与自然界的关系,探讨在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如何在新的水准上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2)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环境的影响。社会学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的传统民间舞蹈"花鼓子"与土家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土家人的现代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代表着土家族传统的喜俗文化,构成了民俗旅游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将对土家人构建和谐新农村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村习俗是其社会心理的反映与外显,它普遍地反映了民众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祈愿心理以及交往与游乐心理等,其特点为根深蒂固的稳定性、内涵丰富的区域性与自然纯真的淳朴性。农村习俗心理的本质,即乡村民众对自己所从事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主观能动反映,并外化与表现为特定的社会习俗,其基本成因则在于生产方式的基础作用、生活方式的决定作用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等。引导与重塑造良好的农村习俗心理,重要的在于了解民心,引导民意;深入教育,引领民风;优化环境,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3.
民俗集民族的、地域的、历史的、心理的等诸多文化因素于一体,是最具审美特质的"生活材料"。我国现代小说家对女性的婚姻习俗、禁忌恶俗和信仰习俗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这些民俗成为作家反映女性社会地位、生存状况、文化心态以及解剖国民灵魂的最好标本。  相似文献   

14.
"花鼓子"是土家族的传统民间舞蹈,但对土家人的生活却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土家人对几大重要人生礼仪的庆贺,是土家族地区民俗旅游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对土家人构建和谐新农村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生仪礼与习俗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仪礼是社会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自然人通过"人生仪礼"的过程,实际就是社会对每一个人的习俗化过程.而这个过程也就是民俗生活,是民俗主体把自己的生命投入民俗模式而构成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从中原文化对契丹、女真民族文化的影响及契丹、女真文化对中原文化影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辽金时期契丹、女真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法律文化、伦理文化、宗教文化、生活习俗、文学、艺术等方面。契丹、女真文化对中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活习俗、畜牧经济、民族性格、音乐舞蹈等方面。文化的认同是文化抉择的前提、是民族和谐的基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丧悼哀毁习俗将哭悼伤身毁颜与否,作为人格评判尺度,叙述模式还将丧悼主体充分儿童化.以往较多注意到儒家伦理纲常对丧亲者恪尽孝道的影响,这之中还有道家返朴归真思想,力求以古朴真淳的亲亲之情面对人生变故.叙述者在一种精心选择的框架中体现着自己的道德责任.该习俗成就了悼祭文学主题,而文学主题超文史性叙述模式经久活跃,对相关民俗心理、行为的嗣续也起到了不应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代贵州民族地区普遍存在"不落夫家"的婚姻习俗,必然影响到其家庭中男女性别角色.这主要表现在生产劳动中的"男逸女劳"、生育习俗中的产翁制和夫妻年龄结构中的"老妻少夫"现象等,说明清代贵州民族地区女性在生产生活中居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黄姚是广西一个保留了古老建筑风貌、历史传统、社会习俗特征的村镇。最早的居民是壮族和瑶族。宋代以后,大量汉民南迁,黄姚的汉族大姓则主要是清代以来从广东辗转而来。古镇建筑呈现出东南汉族风格,尤为讲究“风水”。古镇地处偏僻,但居民多以经商为生,在保障生活较邻区富裕的同时,在外界文化不断的冲击中,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传统风习。  相似文献   

20.
民间动物造型不仅是一种民间美术,更是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层面上显示的一种民间文化现象.它的存在和发展与丰富的民俗活动紧密联系着,本文主要分析了民间动物造型艺术与生产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信仰民俗和装饰游艺民俗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