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屈原在中国文人的心中是一个极具悲剧内涵的文化符号,通过阐述屈原人生的三大悲剧内容,从政治、文化、主体三个角度来探讨屈原悲剧人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尼采悲剧理论可以追溯到希腊悲剧。在悲剧起源问题上,尼采以日神的“恬静”与酒神的“醉狂”经希腊人意志活动而结合来解释“悲剧的诞生”;在回答如何对待痛苦死亡这一哲学终极问题上,尼采改造了叔本华哲学,将人生的悲剧性与希腊乐观的人生态度调合为一;通过对悲剧“音乐精神”的分析,尼采张扬了非理性主义,显示出西方哲学对人类生存世界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3.
尼采悲剧理论可以追溯到希腊悲剧。在悲剧起源问题上,尼采以日神的“恬静”与酒神的“醉狂”经希腊人意志活动而结合来解释“悲剧的诞生”;在回答如何对待痛苦死亡这一哲学终极问题上,尼采改造了叔本华哲学,将人生的悲剧性与希腊乐观的人生态度调合为一;通过对悲剧“音乐精神”的分析,尼采张扬了非理性主义,显示出西方哲学对人类生存世界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4.
中西悲剧在悲剧冲突选择上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悲剧最根本的不同就是选择悲剧人物和悲剧冲突的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冲突主要表现在外在的正义力量战胜邪恶势力的过程中,西方悲剧的悲剧冲突则主要表现在内在的人性善战胜人性恶的过程中。中西悲剧的悲剧冲突的解决却是相当一致的。这就是它们都追求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进步的统一。因为中西悲剧的悲剧人物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人物是完美的,所以中国悲剧是通过否定和拒绝邪恶势力来完成这个统一的,而西方悲剧的悲剧人物是有缺陷的,所以西方悲剧是通过否定人自身的缺陷和罪过来完成这个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冯梦龙笔下的悲剧主题的深度,不是简单地、一般地表现薄情郎的无情无义,突出妓女的坚贞刚烈,而主要是挖掘悲剧产生的根源。杜十娘的悲剧深刻展示了爱情作为人的自然本性与束缚人们身心的封建社会伦理的冲突;揭示了她的人生理想与封建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折射出真情与金钱的冲突。明代特殊的社会状况、意识形态以及人文思潮,赋予了杜十娘形象独特的悲剧意蕴和内涵。  相似文献   

6.
就屈骚悲慨美的类型观察 ,确实存在着其某篇作品与西方某种悲剧理论的精神本质相通的现象。如《离骚》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尺度和“净化”观点 ,《渔父》与黑格尔的悲剧冲突说 ,《九章》与车尔尼雪夫斯基源于“美是生活”的“善恶斗争”理论等。可以说 ,屈骚悲慨美的基本类型 ,暗合了西方悲剧观念的发展史 ,并具有某种综合、涵容、启迪的意义。因而 ,我们决不能仅据西方的一种悲剧理论来分析屈原所有的作品 ,也可以断定 ,西方至今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一种悲剧理论能阐释我国所有的悲剧创作。这一发现的理论意义在于 :发现相通之处决不只是单方而是对双方都有启发意义 ,我们可从西方的文学作品和理论中吸取可资借鉴的东西 ,西方也可以从我们几千年积聚下来的浩瀚的作品海洋和理论宝库中吸取营养。  相似文献   

7.
阮籍的《咏怀》诗含蓄而隐晦,但其间所流露出来的悲剧意识是显而易见的。阮籍身处魏晋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时代的因素及个体意识的觉醒使他的人生悲剧意识带上了政治悲剧意识与生命悲剧意识的双重色彩,并且明显具有从屈原的政治悲剧意识转向苏武的生命悲剧意识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李白希望通过游宦的方式一举而为卿相,辅佐君王济世安邦,然后功成身退,可惜未能如愿。他毕生游于家、国之间,处于家、国两边都难以和合的分离状态,陷入无依无托的人生困境,李白诗歌的悲剧意识是其悲剧人生的形象反映,主要指向家与国两个层面。功业未就、家国无依、世人不解和人生苦短所产生的悲愤和忧愁构成其悲剧意识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作品与屈原楚辞所表现出来的悲剧精神,虽因历史文化背景、民族风格等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但其对命运的思索与抗争却又十分接近,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性的人生抉择,是其悲剧的起点和终点.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对比较研究古希腊和楚文化中的悲剧精神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屈原的悲剧意识与楚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结合屈原的生平事迹及诗赋文本,笔者拟从地理文化、民俗文化、学术文化等三个层面对这一问题加以初步探讨。我们认为:地理文化是屈原悲剧意识滋生的土壤;民俗文化是屈原悲剧意识萌芽的氛围;学术文化是屈原悲剧意识成长的养料。  相似文献   

11.
席勒从艺术的层面把审美快感而不是道德视为悲剧艺术的目的,道德则是作为达到审美快感的途径。悲剧的道德观念又是通过目的性和反目的性的矛盾冲突实现的,从而奠定了黑格尔悲剧冲突理论的基础。同时,悲剧又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它以自身的“悲剧形式”(特征)来实现其道德和理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13.
悲剧的酒神本质:尼采的悲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尼采认为,希腊悲剧在本质上是酒神艺术。他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了悲剧的酒神本质:一、悲剧起源于酒神颂音乐(D ithurambos),悲剧诞生的过程是酒神音乐不断向日神的形象世界迸发的过程;二、在悲剧中,日神形象仅是表达酒神冲动的手段;三、悲剧快感实质上是一种形而上的慰藉,即通过个体的毁灭而给人的一种与宇宙本体结合为一体的神秘陶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国古典悲剧形态的“喜剧性”情结人手,通过一种广泛的文化比较研究,从民俗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与“季节神话”的神话学渊源;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与儒、道思想的认识论关系;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与尼采悲剧观的“同质”现象;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的存在意义;从而得出中国古典悲剧其实是一种原始悲剧的结论,进而指出中国古典悲剧与黑格尔“古典悲剧”的“异质”之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生命意识、超越动机、动机与效果悖反、两难境地几方面,阐述《罗生门》思想的悲剧性;从作品的题解、意象、情节构筑,阐述《罗生门》艺术表现的悲剧性,进而认识作品对人性、对人的生存状态、对社会、对环境的反思,从而认识它的价值和深厚内蕴。  相似文献   

16.
2 0 0 2年是明末杰出的思想家李贽逝世 4 0 0周年 ,他一生中对宋明理学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学术批判 ,而有权有势的论敌对他却进行了一系列残酷的政治迫害 ,这就形成了李贽被迫害致死的悲剧。李贽至死也不明白真正推崇儒学的是那些将它作为统治工具的当时和历代的最高统治者 ,而绝不仅仅是理学家 ,这也是他的悲剧所在  相似文献   

17.
悲剧人物形象分"有为型"悲剧形象、"无为型"悲剧形象,它们既决定了悲剧展现方式--强式与弱式,又决定了悲剧审美类型--"高调悲剧"、"低调悲剧"."高调悲剧"以"入世"理想激情鼓舞人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带给人们积极入世的热情的崇高感、奋斗感,让"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闪烁."低调悲剧"以"出世"态度迫使人们反思世界与自己,它促使人们怀疑生活、批判生活、理解生活,带给人们消极出世的冷漠的失落感、超脱感."高调悲剧"、"低调悲剧"满足人们多重情感需要,满足了不同人的不同审美欲望,因而悲剧才具有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优美的,但这些人物所展示的情爱世界却大都是悲剧性的.这些悲剧性的产生,有社会大环境及自然环境的恶劣,封建礼教及旧制度、旧社会陈规陋习的束缚及毒害,也有与青楼女子之间的产生了真正的爱却不能持久,还有不凑巧或因人去世而好梦难圆的悲剧.与中国古典爱情悲剧相比较,沈从文笔下的爱情悲剧有着更加宽广的外延和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浅论王国维悲剧思想的本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的悲剧思想因其浓郁的悲观色彩和过多的西方话语一直受到学界的批评。其实构成王氏接受叔本华悲剧理论的文化先行结构——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悲观主义思想才是重要的,同时王氏悲剧思想与晚明清初之际的悲观主义文艺观念确实有着诸多暗合相通之处,换言之,王国维的悲剧思想并非西方话语的移植和搬用,而是有着鲜明的本土文化特征的。  相似文献   

20.
论叔本华的悲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现代最早引进的西方悲剧理论是叔本华的悲剧理论,而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是围绕人类所受的痛苦并如何摆脱这种痛苦展开的。这种痛苦的摆脱是人的主观认识的产物,叔本华更强调人类的悲剧命运,个体只是体现了这种悲剧命运。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是没有善恶分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