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关于汉文化的形成,学术界有多次探讨。从陵寝制度着手分析汉文化的形成,其中秦始皇陵对西汉帝陵的影响最大,此外通过对二者的相互比较,我们发现西汉的陵寝制度是对秦始皇陵的继承和发展,并吸收楚文化因素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朱顺玲 《南都学坛》2005,25(5):34-36
陵县,就是以帝陵、后陵为中心而设立的县。陵县经历先秦时期的萌芽、秦代的初步形成和西汉时期的成熟三个发展阶段,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封建法制的恤刑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恤刑原则是中国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伴随着封建法制的不断完善,恤刑原则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封建立法者对恤刑原则的贯彻也更加深入和全面。恤刑原则的实质是为封建统治者的专制统治服务的。恤刑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法制的破坏,充分体现了中国封建法制的特色一是法自君出,皇权至上;二是礼律融合,礼高于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帝王陵墓上铭刻大型石雕起于什么时期?有学者以为起于东汉。对秦始皇帝陵上有没有大型石雕,多数学者很少论及,有的学者持否定态度。因为这是关于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涉及到秦始皇帝陵布局的重要问题,所以拟陈管见,以就教于博学诸君。  相似文献   

5.
北魏陵寝制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睿 《南都学坛》2009,29(1):41-42
就目前的资料来看,迁都洛阳以后,北魏的陵寝建制受到了中原地区家族葬的影响,而通过对方山永固陵的研究可以看出,迁都洛阳以前,北魏帝陵的墓室结构就沿用了中原地区自汉以来的传统形制,在陵前立石殿、石碑、石兽、石阙的做法更是与东汉时期盛行的墓祭礼俗密切相关。但是,将墓地与佛寺结合起来,则是北魏陵寝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唐代,士庶丧礼和皇帝丧礼之中均出现七七斋和地藏十王斋等佛道斋会和行香仪式,以儒家礼仪为主的国丧已经混入了佛教追荐仪式。保存至今的唐代帝陵神道两侧的石柱一改传统样式,采用摩尼宝珠柱的形式,将佛教蕴涵融入帝陵,在帝陵礼仪空间中见出佛法与皇权的结合。对唐陵石柱与佛教的具体关系,其形制来源,以及其在帝陵究竟产生何种意义等问题的探讨,有助于理解帝陵礼仪空间的文化蕴涵在唐代的演变。透过唐陵石柱,不仅看到当时佛教对皇权的辅翼功能,帝王在佛教盛行的社会环境中如何被神圣化,也可读出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叠加和交错中的皇室贵族与士民的复杂信仰。  相似文献   

7.
北魏经孝文帝“汉化”改革,确立了本朝的陵寝制度,使得曹魏时期衰落的陵寝制度重新获得了流行和发展,并为之后隋唐时期陵寝制度的成熟与繁荣打下了基础。北魏陵寝制度体现了各民族各区域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传承汉制的同时带来新的文化元素和时代特征。北魏陵寝制度的成熟和确立经历了金陵、方山永固陵、洛阳制度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论查理大帝的教会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洛林王朝是西欧封建制度产生的起点,封建关系发展尚不成熟,继承王位后的查理大帝通过战争和实施基督教化发展封建关系,推行采邑制。基督教化加强了封建王权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以采邑制为基础的封建关系。另一方面教会的政治职能促进了教会的封建化,教士成为王室的官员,王权对教会的控制也由此加强。在此基础上在法兰克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世俗的和教会的两个并存的封建贵族阶层。这种统治格局对西欧封建统治政权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农民的皇权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根源是什么?有的同志认为“皇权主义是农民本身的问题,它的根源主要应当到农民身上去找。”我认为这一命题并不完备。农民有接受皇权主义的土壤,但农民本身并不会产生皇权主义。农民的皇权主义是地主阶级皇权主义思想影响的结果。“皇权主义”属于地主阶级观念形态,其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地主阶级所代表的封建经济制度和封建生产关系,而农民阶级的阶级本质和观念形态则主要表现为平均主义、平等思  相似文献   

10.
北宋陵寝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阴阳堪舆术影响甚盛,陵寝制度深受其影响。在择陵地和布局陵园时,严格遵循南高北低、东穹西垂的地势要求。祔葬的皇后和陪葬的皇室墓区位于帝陵的西北方,陵前石雕像的数目、位置固定,三重方上陵台寓意山陵。丰富的随葬品包含着实用器和明器两大类。此外 北宋还在陵区设有皇家寺院分别为先帝祈祷、追福。  相似文献   

11.
皇帝做为历代封建国家机构的核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基本特征。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历代封建国家通过一整套对皇帝及皇太子进行约束与培养的制度,对皇权进行各方面的限制,以平衡和维系封建国家的发展,本文对此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位于关中地区的十一座西汉帝陵,在位置和布局上是否有规律,一直引来人们不断的争论,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其陵寝兴建必然符合当时社会的“礼制”,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日益增多,国内市场逐渐扩大,商人资本也空前活跃,封建经济已经出现了解体的征候,即在一些手工业生产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这种新生产关系的演进与发展又是十分的迟滞和缓慢,这与封建统治势力对商人资本发展的扼制、阻碍作用有着密切联系。对于这一点,过去史学界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对明代万历时期征商狂潮的论述。笔者通过对明钞关制度的考察,试图从封建统治机构内部机制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俸禄制度源远流长,自战国秦汉至清末,历2000余年。俸禄制度的诞生、演变和发展,对于维护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造就和培养封建统治人才,曾经起过重要作用,但由于封建政治制度的本质属性所决定,中国封建社会的俸禄制度也存在着难以克眼的弊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上,封建统一王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巩固和加强,无疑曾对历史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中央集权乃是皇权至上,皇权独揽一切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它的不断加强便是皇权的不断提高。而在阶级斗争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发展中,皇权的不断提高则往往引起了内朝官的得势,外朝法定相权的被取代,正规宰相制度的被蔑弃,乃至外戚宦官专政,加剧政治混乱,动摇、瘫痪、瓦解中央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等等变化。历史事实表明,加强中央集权并非始终起着积极作用,而是在某些时候某些情况下也曾起过消极作用的。本文拟从两汉内朝官尚书职权的因革,对此问题,试作剖析,略申其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代帝王对陵墓制度及祭祀礼向来倍加重视,这是一种推崇皇权、维护专制统治的手段。然而在帝王及其他皇室宗亲墓葬的名称指代上,却一直缺乏清晰的脉络,直到明、清两朝,帝、后、妃及王室宗亲墓葬的名称、建筑规制日益明确,本文追溯"园"、"寝"、"陵"、"园寝"、"陵寝"等关键字、词的原始含义,解读字或词背后所蕴涵的历史信息,说明彼此不同的指代范围,并力求还原历朝帝王和皇亲宗室墓葬名称的演变历程,区分"陵寝"和"园寝"的准确定义,以求对中国古代陵墓制度作出补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雏形是在秦汉时期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以后才确立起来的。这一制度经历了魏晋的发展、隋唐的成熟、宋元明清的强化,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作为巩固封建皇权统治的重要手段,在加强中央对地方、政府对官员的控制和调整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作为封建政治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监察制度的运行及其作用的发挥总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从秦汉至唐宋,即从公元前316年至公元1279年,土家族经历了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和封建地主制的并存时期。在这一段漫长的时间内,土家族一直是在羁縻制度下自然而缓慢地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史学史上 ,宋代皇权对国史修纂的控制和干预是全方位的。宋代通过一系列的制度程序把国史修纂的各个环节置于封建皇帝亲自审查和监控之下 ,从而影响并损害了史学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20.
赋税和徭役是支撑封建国家的两大经济支柱。封建统治阶级利用他们掌握的国家机器,“强迫农民缴纳贡税,并强迫农民从事无偿的劳役,去养活一大群的国家官吏和主要地是为了镇压农民之用的军队。”借以维持他们的封建统治和保护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权力。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封建的赋役制度在这时也日趋完善。劳动人民的赋役负担愈益繁杂。特别是关中人民的赋役更为沉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