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丁亚丽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它所关照的是美国南北战争后的南方人,尤其是没落贵族的生存状态这一重大历史题材,向读者昭示的是南方人在经历这一非常历史时期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殊而复杂的心态.小说的主人公艾米莉有着显赫的社会地位,而正是这种至尊无上的地位和其它众多原因导致她悲惨的结局.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家庭以及自身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艾米莉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社会文化心态的意蕴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35-40
关于社会文化心态的意蕴指向 ,先哲们进行了苦苦探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了原则性阐释。据此 ,笔者以历史唯物论、文化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三者相结合为视角 ,界定了社会文化心态的含义。认为 ,社会文化心态是指反映特定文化境域且具有自发性质的社会文化心理氛围 ;指社会倾向性强烈且具有公众特征的届时文化行为意向及社会心理动态形式 ;指介于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间的社会普通意识 相似文献
3.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作家所理解的“以一种新的形式来展示作家所能意识到的历史和现实,或者说独特的生命体验”的现实主义创作。作品中所蕴含的关于20世纪中国历史命运的思考,在诸多主要人物的人生际遇中较为清晰地凸现出了民族文化心理的脉络。本文正是以梳理人物文化心理结构及其文化冲突为契机,来考察作品反映民族心史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4.
陈曼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为四维构成机制,即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和人格追求方式。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中,由于道德伦理情感的凸出,从而形成了以道德情感涵化心理结构中其他三维结构的道德伦理型结构模式。传统的思维模式具有经验伦理化的倾向,传统的情感模式熔铸出道德伦理化的价值观,传统的行为模式具有因循保守、注重实用的特点,传统的人格追求方式造成了两重化的道德理想。这种道德伦理化的文化心理结构,又由于道德伦理本身内在矛盾的制约,产生一些无法克服的矛盾,从而形成了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双重人格和多层面的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5.
赖志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11):132-135
注重和开展对人类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的差异及成因的研究成了当今学术界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评价《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个人物形象 ,并探讨其文化心理结构的主要成因和内心文化架构 相似文献
6.
黄立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3):105-107
方维保《中国现代叙事文学的情感与叙述》一书,从现代文学文本的叙述与修辞入手,追踪作家独特的文化心态和心理结构,结合具体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进行局部与整体、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全面把握,努力使理论阐述做到既深入又清晰、既富有思辨又具有个体的特征,这种文化研究与文本阅读紧密结合的方法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诸多问题上给读者提供了积极和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杨美英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5):87-89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悲剧系列小说之一,具有着浓厚的悲剧意识.一个作家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直接制约着他的文学作品的创作.小说<永别了,武器>,无论是主人公悲剧的人生观,忧郁的内心世界,还是其人生的经历及其对生命中孤独、失败、死亡的思索,都具有着作家海明威潜移默化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意映. 相似文献
8.
杨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6):101-103
翻译的创造性误读是指译者对原作进行的有意识的改变和重写.从著名翻译家林语堂的英译本<中国传奇>出发,作者分析了翻译的创造性误读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前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创造性误读并非是对原作和文化的亵渎,而是文学生产和文化接受过程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对翻译研究与翻译实践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
:感情在艺术活动中有一定的作用。情绪是作者在绘画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在绘画艺术创作中 ,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导致作者对创作内容的取舍、色彩的运用及构图、用笔的不同。只要是正常人 ,我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 ,都能读懂作品中人物的表情 ,并知道这些表情所代表的内在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10.
郑鸿芹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141-144
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受到种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鲁迅采取“直译”翻译方法的根源,可以运用译学研究文化学派的理论,从文化层面上予以解读,以此探得操纵其“直译”方法的思想意识和诗学,表现为“洋为中用”“拿来主义”的文化立场以及实现中国语文改革,建立现代新文学的文化目标,从而揭示翻译具有的思想和文化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日社交语言文化差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巧玲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119-121
人际交往始于称呼语。称呼语体现着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彼此间的亲疏关系,以及相互尊重、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由于中日民族风俗习惯各异,交际语言有很大的区别。中日交流中语言运用的恰当与否,对交际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索中日交际语言的异同,对了解丰富细腻的民族文化内涵、加强两国友好往来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郭红彦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1):114-116
科技文化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资源,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河南省正处于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高校大力提供科技文化技术支撑。河南高校要努力做好科技文化创新工作,不断提高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贡献度,助推实现中原崛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