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商法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由于现实的需要,逐步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商事法律规范。但商法理论的研究一直落后于商法本身的实践,以至于在我国还没有相对成熟的商法理论,也没有相对完备的商法体系,甚至连商法能否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在理论和实践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歧。因此从法律本位的视角来研究商法的特性及其独立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商法的起源问题是商法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之一。关于商法的起源有多种学说,但独立的商法起源于中世纪。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商人阶层的产生及力量的壮大是商法产生的必要条件。打破传统、勇于创新,扶持商人阶层的发展是研究商法的起源对振兴我国商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商分立的商事立法模式是世界各国的立法发展趋势。民商分立体制下存在着两种商法立法模式:独立的商法典和单行的商事法律。这两种立法模式各具利弊。对于我国来说,妥当的选择是舍弃商法典模式,在单行法的基础上以一部商法通则予以统率。  相似文献   

4.
公法与私法的二元划分学说起源于古罗马。学界关于公、私法的划分标准存在四种较有解释力和影响力的学说,即利益说、主体说、权力服从说以及综合说。无论以哪一种标准划分公、私法,商法均具有私法本质。20世纪以来,国家公权力逐渐向私人商事领域渗透,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并支持"商法公法化"学说,但由于该学说本身语义上的误导性以及学者论证的不完备性,致使"商法公法化"理论缺乏准确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啸与动物的天籁近似,人类在前语言时期用啸进行交流,利用啸的生物语言特性狩猎,在啸的发生发展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人类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诗歌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在于其具有韵律与节奏追求。这种追求由于兼备了构成诗歌意义的特质,而与音乐、舞蹈对节奏的追求呈现出明显的不同。诗歌作品的节奏从本质上说是人类自身节奏感的一种外化表现。人类自身节奏感是以二节拍为主要形式特征的节奏,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在人类生活与劳动过程中逐渐积淀与进化,衍生出三节拍、四节拍等多种样式,并且逐渐具有了社会文化学与美学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啸与动物的天籁近似,人类在前语言时期用啸进行交流,利用啸的生物语言特性狩猎,在啸的发生发展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人类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国商事通则的制定对于我国商事法律制度建设的现代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商法基本原则的厘定和商法精神的弘扬与普及则是顺利制定商事通则的关键,二者的成功实现取决于对商事法律关系基本特征的准确把握。商事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曾经是学界热议的话题,其中的主流观点却值得反思。商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是"聚合性"而非"营利性",商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根本区别在于"量变导致了质变"。这直接决定了商法与民法有着大相径庭的原则和精神。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代商法实践中的民间法、习惯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民间法、习惯法对中外法制建设的影响及其后果,以及它对我国商法实践及发展历程上理解,商法与民间法、习惯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和促进关系,如果以民间法、习惯法思维介入现实经济活动,并从国家法、成文法的反面即民间法、习惯法视角,理性地分析我国现代商法实践中客观、普遍存在且被国家法、成文法否定的几个具体问题如民间金融组织、民间金融业务、民间借贷行为、民间集资行为、资本市场委托理财行为,那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被国家法、成文法否定的行为虽然合理但不合法,法律应当从前瞻的角度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10.
汉朝与罗马社会生活中都有较为丰富的娱乐活动.汉朝之娱乐活动多来自民间,罗马之娱乐活动多为当政者与贵族所提供.汉朝与罗马的娱乐活动中都不乏竞技性活动,但无论是活动内容还是活动旨趣都大相径庭.罗马的竞技性活动是社会娱乐活动中最重要、最受欢迎的内容,以角斗为代表的身体对抗是竞技主题,这种对抗既是表演又非表演,实质是血腥的绞杀.汉朝的竞技性活动只是社会娱乐活动的一部分,有身体对抗性竞技,但只是表演,非身体对抗性竞技是竞技性活动的主要构成.汉朝与罗马社会娱乐生活之不同,是由各自不同的文明发展道路和文明基因传承所决定的.罗马文明与汉文明都植根于农耕文明,但罗马在战争与掠夺中走上了殖民化的帝国之路,并以其公民为主体形成了寄生性的城市文明.汉朝则在实现统一的基础上造就了以社会整体为单位的典型的农耕文明,这是和平而非战争的文明,是内生而非殖民的文明,是自给自足而非掠夺的文明,这也是中国传统文明的重要基因构成.  相似文献   

11.
罗马法中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功能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马法是现代民法的源头,民事行为能力制度在罗马法中已经有了相关内容,也体现了其制度功能.罗马法中关于行为能力制度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人法部分.民事行为能力制度在罗马法中体现出其界定民事主体属性的功能,以及组织社会结构、控制社会秩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罗马法以及中世纪的日耳曼法共同构成了近代大陆法系夫妻财产制的历史渊源。前者的典型夫妻财产制是建立在分别财产制上的嫁资制,它以夫妻别体主义为基础,是法定财产制的起源。后者的典型夫妻财产制是共同财产制,它以夫妻一体为基础,并开创了约定财产制的先例。两类夫妻财产制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别;这些差异,正是不同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罗马法地上权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上权是用益物权的一种,肇始于罗马法,并为大陆法系国家民法所继承。罗马法的地上权制度仅仅是现代民法地上权制度的一个雏形。但是,它对后世民法关于用益物权的立法,在观念和技术上产生的巨大影响却是深远的,值得我国在设计相应土地用益物权制度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法的地域性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历史上疆城辽阔 ,各地风土人情各异 ,对法文化有深刻影响。本文从政区变迁和地域差别的角度出发 ,反思对中国传统法既有研究的局限 ,在方法论上提出借助地域性视角研究中国传统法的切入点和步骤 ,并进行了初步的例示性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国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将留置权置于第四编“担保物权”之下,继“抵押权”、“质权”之后设专章加以规定.留置权在罗马法中虽经历了从程序性制度到实体法制度的发展,但始终未曾被赋予对债的“物的担保”的性质.《意大利民法典》采用优先权性质的留置权制度,中国《物权法》采用的则是担保物权性质的留置权制度.前者产生于交易快捷性和安全性的需要,威慑相对人履行义务,其通过司法程序执行仅是偶然;后者具有迟延抗辩和物的担保的双重功能,在不履行时允许权利人从留置物获得满足.但《物权法》把债务人迟延设为行使留置权的条件,其有关条文在执行主体和债权人延迟“接受”的效果上令人疑惑,进而使留置权失去了其应有的威慑功能.可行的解决办法是取消留置权的担保物权性质,重构该制度内部的有机性.  相似文献   

16.
书话作为以书籍为中心谈资的散文类创作,究其渊源,和传统文化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对目录解题、题跋和诗话词话三类传统文体的介绍和分析,探讨现代书话从它们所受的影响及在创作中体现出的对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17.
罗马法的世俗化是罗马法历史发展演进的结果。世俗化的本质是去宗教化,反映的是人对神的驱逐。罗马共和国前期发生的罗马法走出神龛、为平民所知悉并不是"世俗化"的表现,而是大众化过程。因为当时不具有"去宗教"的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浅析中世纪罗马法研究首先在意大利城市兴起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的意大利处在多股政治势力的统治之下 ,它们之间的斗争导致了地方自治的增强 ,地方自治所倚靠的是城市。中世纪意大利的城市程度不同地保存了罗马帝国时期的传统 ,市政生活开始得较早。意大利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从中世纪早期起商业贸易活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就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并由此打造了意大利城市社会结构的特点 ,相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组成了同业公会。各社会群体参与对城市进行管理的要求引发了城市自治运动 ,城市自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综合当时现有的各种法律和法令。罗马法具有辩证的法律规范 ,能够提供综合各种法令的法律原则 ,因而在意大利城市中兴起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近代银行立法与研究始于晚清,民国时呈现蓬勃之势,大量银行法译作与专著以及专门的研究团体出现。从法学构成要素来看,近代银行立法较完善,法学研究活动较活跃,政府及民众运用法律调整银行及金融关系意识也越发深入。可以说,近代银行法学趋于形成。但由于缺乏代表性的银行法学著作及法学家,未有系统的法学教育与法学理论,至南京国民政府结束时,近代银行法学终未形成。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在罗马出现了以夏洛亚为中心的罗马法学派,汇集了意大利各地最优秀的罗马法学家,包括彭梵得、德·法兰齐西、阿兰乔·鲁伊兹、贝蒂、格罗索等人。他们采用了多元化的方法论,包括教义学、历史学、语言学、碑铭学等,发展出完备的罗马法课程和新的研究领域。他们的成果和经验经由杰出的学生,如布里叶瑟、塔拉曼卡、卡塔兰诺的继承和发扬,形成了当代意大利罗马法研究的基础,并对比较法、民法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