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江西在中部6省中的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只有采取超常规的发展思路和举措,才能实现迅速崛起。要运用并购机制,使有优势的企业迅速实现资本集中,做大做强;要走联合合作的路子,与发达省市实现互动发展;要通过引进途径,引入大企业、大资本和优秀企业家,缩短江西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江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江西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还存在诸如观念落后、企业耗能高、资源短缺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因应之策,大力发展江西循环经济,以推动江西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盆红艳艳的灯笼辣椒,一盆果实累累的西红柿,一盆碧绿欲滴的四季葱,不仅能美化你的居室,而且可以随意采摘食用。这就是江西兴国县青年农民刘国庆推出的“盆景蔬菜”。刘国庆1996年初中毕业后,前往广州一苗圃厂打工期间,  相似文献   

4.
江西文化产业近年虽有所发展,但总体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发展我省文化产业,要围绕江西在中部崛起和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科学规划和确定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发展立足点、发展重点与发展突破口,以实现它的超常规的快速发展,并且要采取强有力的重大举措去推动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劳工,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只是出卖自己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女劳工的地位尤其低下,被社会所瞧不起。因此,在女性人才开发的园地中,人们常易忽视这一方土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女劳工再也不是被人瞧不起的“打工妹”了。尤其是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女劳工已成为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这些年来,广东有近200万外地劳工,其中60%以上是女性(在以“三来一补”为主的乡镇企业中,很多厂的比例高达80%以上),大多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些年轻的女性们,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努力地创造自己,创造自己新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6.
目前江西正致力于实施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措施,通过对 1992~2003年城乡居民消费比较分析,找出城乡居民消费差异,进而为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内需、拉动江西经济增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江西农村义务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已成为江西农村义务教育和社会全面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它直接制约了江西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影响着江西农村人口质量的提高,并进一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影响着社会的公平、公正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设置的初衷是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对外汉语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研究生毕业人数呈爆发式增长;二是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和国外汉语教学点的蓬勃发展,使得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向学院化方向发展,导致师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据我们对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这几所我国最早设立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2011年已没有毕业学生直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位于东部发达地区高校的情况尚且如此,那么,中部地区情况可能就更为突出。由于地域差异和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中部地区对外汉语教学主要集中在高校,社会培训机构极少,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在这些地区甚至连打工的机会都没有。因此从招生和就业角度考虑,调整培养目标,在中部省区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9.
中部地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分布处于不均衡的状态,且2002-2006年这五年间不均衡状况有所加剧.总体上根据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可将中部六省划分为两个集团:湖北、河南、湖南为第一集团,山西、安徽、江西为第二集团.两个集团在能力基础、发展速度、发展水平上差异明显,尤其是山西、江西两省与其他四省差距较大.对此可以从技术创新主体的培育、创新密集区建设、中部地区创新能力整合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0.
甘荣俊 《九江学院学报》2014,(1):121-125,116
省际毗邻地区通常是各省的边缘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是由于它们有非常良好的门户地理优势,使得它们在各省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省际毗邻地区只有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开展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化分力为合力,才能保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湘鄂赣地区是我国中部地区的核心地带,在中部崛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湘鄂赣省际毗邻地区经济开发非常必要。以湖南岳阳市、湖北咸宁市和江西九江市这三个彼此接壤的典型的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湘鄂赣省际毗邻地区经济开发策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在强调以工业化为主导,促进江西经济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同时,江西农业领域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农业信息化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使农业得到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吸收能力是一个地区能否吸引外资,能否消化、利用外资技术的先决条件。近年来,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加快,但存量依然很低。中国各地区吸收能力的因素分析表明,中部地区FDI吸收能力与东部地区差距还很大,特别是技术和制度吸收能力相对很弱。因此,国家应加大对中部地区的财政偏斜。中部各省应加大对教育和科研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福利,留住并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在不危及经济安全的前提下,国家应进一步加大中部地区的开放程度,完善金融体系,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加强省际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六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促进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走一条城乡协调、工农互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此,在分析中部地区城镇化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城镇化三种典型模式和国内城镇化的三种主要模式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促进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若干制度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响应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号召,作为江西唯一的农林本科院校,江西农业大学应从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突破口,积极投身到江西经济建设的行列中,为江西在中部崛起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支持作出贡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强农林院校自身的办学活力.  相似文献   

15.
运用SPSS软件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2007--2011年我国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份农村人力资源综合竞争力得分及排名,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对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源竞争力水平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源竞争力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和中部一些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应从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优化人力资源环境两个方面提高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源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要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归根到底有赖于有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的崛起。要培育有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就必须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江西最具特色的优势是生态优势,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可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从而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目标。 一、绿色食品概念及起由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  相似文献   

17.
中部地区具有省内就近打工的农民工比例较高、城市购房的意愿较高、房价较低、农民工城市购房的可承受能力较高的特点,有推进中部地区农民工城市购房和市民化的物质和意愿基础.利用中部地区279份农民工问卷调查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农民工城市购房影响因素进行了经济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文化素质、是否全家外出打工、就业稳定性、对收入满意程度等因素显著影响了农民工的城市购房.据此,提出了主要包括向农民工开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解决农民工贷款难问题、以开发区产城一体化为路径促进农民工城市购房、增加适应农民工特征的住房供给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关联性。通过G 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江西省1978-2008年数据验证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看到在短期内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关系是单向的。因此,应该着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建立多层次的现代金融体系,健全法律体制,充分发挥江西的区位优势,促进江西的金融发展,以使其更好地为江西的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率先崛起。  相似文献   

19.
贸易自由与劳工标准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争执的一个焦点。它经历了国内立法、区域化再至全球化三个阶段。核心劳工标准被WTO所认可是劳工标准全球化的标志。劳工标准全球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围绕贸易利益进行的劳工标准争执还会继续下去。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当客观地看待劳工标准问题,既要争取国际话语权,又要适时适度提高劳工标准。这样才能减少贸易摩擦,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采用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劳动力外出务工对不同区域(东部、中部和西部)粮食生产商品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外出本省务工、外省务工对农户粮食生产半商品化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劳动力在本省务工、外省务工对西部农户粮食生产半商品化有显著负的影响,对东部和中部农户粮食生产半商品化的影响不显著;打工收入占农户收入的比值、兼业劳动力占农户劳动力的比值都对东部农户粮食生产半商品化有显著负的影响;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对农户粮食生产完全商品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别: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在家庭收入中所占比重对西部农户粮食生产完全商品化有显著负的影响,东部和中部劳动力外出务工不会对农户粮食生产完全商品化产生影响。研究还发现,不论是在东部地区,还是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均实际耕地面积对农户粮食生产完全商品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