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 ,揭示了资本主义以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规律 ,从而给我们提供了认识当代历史的正确出发点和思维方式。从世界历史视野来探索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形态 ,既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 ,也是马克思科学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魏小萍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3,(2):1-1,8-9
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在东西方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相对独立地生存和发展,并且在这两个世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研究体和研究风格。 相似文献
3.
李涛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3,(2):1-1,6-7
我国现有的哲学学科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历史性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等,他们研究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哲学曾经是什么?另一类是理论性和历史性兼有的哲学二级分支学科,如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等,它们研究的问 相似文献
4.
5.
徐素华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3,(2):1-1,7-8
21世纪世界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大趋势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和具体历史条件。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建设,不可能孤立地进行,而是必然要涉及与其他哲学思潮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加拿大马克思主义研究立足社会现实,结合本土学科发展,从批判资本主义着手,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在资本、能源、文化、信息等方面的扩张与侵略。加拿大马克思主义聚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马克思之道德主义与非/反道德主义之争、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之争和马克思主义与媒介传播关系研究等热点问题,通过唯物主义和意识形态两大研究路径,形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政治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传播政治经济学等五大研究领域和派别,彰显了加拿大跨学科、多维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7.
杨学功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3,(2):1-1,3-4
合理界定学科与学说、学派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特点,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争鸣,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能否取得整体性进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以往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之所以不尽人意,大都与未能妥善处理此类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8.
欧阳英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3,(2):1-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由于认真贯彻“双百方针”,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开展了大量哲学问题的讨论,出现了令人喜悦的繁荣景象,取得了许多成绩:第一,随着体系之争的日益深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由原来的封闭走向开放。尽管存在着“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 相似文献
9.
10.
11.
中国共产党于历史性和现实性中构成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一环。作为形态逻辑的演绎,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富强、民族解放、为世界谋大同相结合产生了理论切中现实的基本世界观与方法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使命与职责,其出场具有革命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探索解决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政党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如何驾驭迅猛发展的科技革命等问题,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其在场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属于中国,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立场凸显了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与资本主义制度较量中取得胜利的压倒性优势。 相似文献
12.
13.
王凤才教授等撰写的《多重视角中的马克思——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向》一书,围绕着“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与前景研究”这个主题,通过回顾、反思、展望,对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跨学科、整体性、全方位、多维度研究,不仅确立了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基本框架,勾勒了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基本格局,分析了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阐释路径,还界定和揭示了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问题域、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关键问题,预测了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未来前景,考察了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意义,明确了研究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本书结合着五大区域与五条阐释路径去说明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更能展现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各个区域的发展特色;从经典文本编撰与诠释、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新社会主义构想与实践三个层面,能够整合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热点问题,并能够大致勾勒出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作为国际范围内第一个关于“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之前沿性、追踪性研究,本书不仅开创了系统研究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之先河,而且体现着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第三次拓展与...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中有三个理论的批判继承: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黑格尔的哲学和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但是,一些人并不知道这三个理论是怎么来的。这三个理论是由休谟《人性论》中的"休谟问题"演化来的,史称"世纪难题"。为了使探讨径直进入主题,我们把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共识引述如下:休谟问题,即所谓从"是"能否推出"应该",也即"事实"命题能否推导出"价值"命题,它是休谟在《人性论》中提出的一个著名问题。这个问题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许多著名哲学家纷纷介入,但最终没能有效破解。"休谟难题"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矛盾的难题。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正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问题。马克思在解决自己的理论"苦恼"问题时,恰好是解读了"休谟难题"。二者像接力棒一样解决了这一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难题。本文的探讨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一颗灿烂的珍珠。 相似文献
15.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定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有效运用特别是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在破解21世纪人类社会的问题挑战与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大势中的有效运用特别是创新发展。这一双重定位既有所区别,同时又相互包含、内在统一,双维呈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返本开新、守正创新。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另外双重理论定位。文化侧重价值理念与思想观念,精神侧重心理状态与意志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对两者的自觉传承与创新转化,把两者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度。这一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结合的过程。而新时代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初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对策问题”选题研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交办并直接领导,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组织院内外社会科学界专家学者共同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为做好选题的研究和论证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自2001年2月以来,做了大量的组织论证工作。先是面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征集选题和相关论证,然后分经济、哲学、文学、政法社会、历史和国际问题等六大学科召开了选题研讨会,广泛听取了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党校、社科院、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系统等社科界的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对有关选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在此基础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多次召开全体会议,对提出的选题又进行了分析归纳并作了适当的调整与增补。经反复研讨,最后确定选题百项。自本期始,本刊分期选登上述选题。 相似文献
17.
18.
在中国南京召开的第三届亚洲法哲学大会,围绕"21世纪的亚洲与法律发展"这一主题,分七个专题,即亚洲法哲学的新发展、亚洲法治的新发展、亚洲价值观与法律发展、转型社会中的法律与权力、亚洲法哲学的新领域、亚洲的人权与法治、全球化与亚洲法律发展,从法哲学高度探究了21世纪的亚洲社会发展与法制变革之间的内在关系和互动机理,对推动亚洲的发展特别是亚洲法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邓小平汲取建国后我国社会经济均衡发展导致共同贫穷的经验教训 ,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根据这个战略构想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采取特殊优惠政策 ,优先发展东部地区这个大局 ,从而推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崛起 ,使我国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为我国实施第二个大局的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世纪之交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开发大西部的战略决策 ,并取得一定成效。实施西部大开发 ,将会使我国东西部得到协调发展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