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宇宙的本质是基于区块链世界所形成的数字孪生空间,是与现实世界互动、相融且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的过程,是数字世界内涵与外延的拓展。元宇宙经济不可能自在运转,必须与实体经济交融、互动,其中NFT的价值锚定功能起着重要作用。为使NFT的价值得以更好实现,需针对现实风险进行监管,规避NFT应用中的刑事法律风险、金融化风险和知识产权等风险。在监管供给上,以“法链”指引NFT监管框架设计,具体而言,重视对NFT交易平台的监管以传递监管效果,明确NFT的定义以引导市场恪守理性,最后明确NFT法律属性,将NFT市场去金融化作为监管的底线。 相似文献
2.
被视为技术奇点和终极媒介的元宇宙备受青睐,通过第三代互联网迭代升级创建的大型交互式集体共享虚拟空间,成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平行世界。元宇宙的沉浸式网络是重返人性和亲密社交的全新数字连接,数字分身成为自我的克隆翻版和身体的象征性代理,形成信息多重映射和数据化盈余。代码构建的元宇宙世界成为身心世界映射的媒介隐喻空间,桥接虚实的混合式第三空间实现人类意识的延伸。用户因过度关注分身而陷入数字纳西索斯效应,无法分清数字假象与现实社会的区别。数字分身反作用于人,演化出的变异数字物种会颠覆、威胁人类本身。数字社会的黑箱控制依然会存在,个人可能沦为数字佃农,空间随时会出现社会失序和沟通失效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AR技术的日益成熟,人类的宇宙观向数字宇宙转变,“元宇宙”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作为互联网新一代的发展趋势,虚拟社会兼具沉浸式体验、交互性、去中心化等特性。然而,虚拟主体的多样化、数字资产的所有权和交易安全问题、元宇宙信息过载等问题衍生出一系列法律风险,主体多重身份引发的犯罪问题、数字资产交易的缺乏保障、信息过载导致环境的高度自治等潜在风险对虚拟社会的基础秩序提出挑战,亟待法律界对此进行回应。为了确保虚拟社会的有序发展,必须在风险范围内制定切实有效的规则,以技术和法律双重规制为原则,实现虚拟社会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4.
元宇宙的兴起正在对人类社会的许多方面提出挑战。从政治理论的角度来看,元宇宙可能威胁到公共性这一基础性政治价值的实践地位。公共性之所以能在现代社会进入政治实践,得益于权力的国家化与国家的公共化两方面的发展。同时,现代社会中的一系列特殊条件也为公共性的持续存在提供了基础。随着元宇宙的兴起,这些条件受到了冲击。首先,元宇宙会造成人的全面零工化,使得人们无法作为一个集体开展行动,无法作为一个集体来寻求公共性所需要的政治平衡;其次,元宇宙会强化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化存在,从而动摇公共性所需的平等意识形态;再次,元宇宙意味着消费主义的扩张,结果是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从国家转向元宇宙市场,进而引发越来越多资源从国家向元宇宙市场的转移,不断蚕食国家这一公共主体存在的物质基础。要在元宇宙时代维护公共性,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国家的地位与功能。 相似文献
5.
可以从技术、艺术、话术和学术四个方面来理解元宇宙的概念。要警惕有关元宇宙的虚假宣传和过度炒作,思考如何使元宇宙造福社会。本质上说,元宇宙是赛博空间的一种形式。没有主体的想象力,虚拟交往无法实现。虚拟现实的发生原理在于深度沉浸,元宇宙最重要的特征是全身沉浸。在全身沉浸中,绝对的现实摧毁了它自身,走向绝对的虚无。沉浸的更高阶段即全身沉浸,直观地表现了这种绝对现实如何走向自身的反面。元宇宙崛起根源于现代性危机。借助沉浸性的虚拟现实只是人类生活异化和分裂的产品,并不能真正代替人的生活。元宇宙的崛起再一次彰显和加剧了现代性危机。 相似文献
6.
尽管元宇宙可能会带来技术和消费革命,但从文化模式的角度看,元宇宙并没有导致社会情感结构的显著变化,元宇宙仍然是网络技术发展的新形态,它强化视觉体验,弱化触觉、味觉、听觉体验。从这个角度看,元宇宙最大的特色就是视觉文化的暴力,它使"光韵"消失,使人在仿真的世界中形成同质化体验。因此,我们对"元宇宙文化"不能迷信和盲从。 相似文献
7.
元宇宙因其巨大的功能想象被认为是互联网的未来模式,并具有政治上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元宇宙有利于创新政府的公共服务方式、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升政治的传播能力。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机制下元宇宙可能导致政治权力转移,垄断张力下元宇宙可能发展成为资本剥削的新场域,自由机制下元宇宙可能发展成为意识形态入侵的新工具,沉浸叙事机制下元宇宙可能导致政治人出现巨大的精神危机。基于此,政治权力具有延伸到元宇宙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元宇宙即将开启一个新的虚拟“数字共同体”网络空间。数字个体与平台资本的博弈引发了“共同体”去中心化与建构中心化的讨论。共同体概念具有多维视角,马克思、滕尼斯、安德森等都对共同体进行了不同的阐述。马克思用“抽象或虚幻的共同体”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虚假本质,滕尼斯用“想象的与机械的构造”揭示共同体与社会的区别,安德森用“想象的共同体”阐释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问题。随着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数字资本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双重逻辑”都在从不同视角确证着数字共同体去中心化与建构中心化的矛盾统一,去中心化以凸显主体身份认知、塑造独特交往实践、建构数字伦理得到确证,中心化以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的“数字中心化”,生产关系三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的“关系中心化”得以确证。 相似文献
9.
产业元宇宙是元宇宙“由虚向实”的核心形态,是基于“元宇宙+”所形成的与现实世界虚实映射、叠加、联动的数字新世界,拥有数字孪生、数字原生、虚实共生“三栖体系”,是实体经济数字化变革的终极形态。产业元宇宙通过技术聚变改写传统生产力的“三要素”,重新定义生产工具,推动智能数据成为关键要素,开发机器人、数字人与数字替身等“数字劳工”新阵营,重构生产关系,并裂变出全新的“第四产业”。产业元宇宙仍处于起步期,须构建从关键认识到接入路径、场景应用、主体培育、融合生态的链路,驱动各行各业融入元宇宙新空间,布局“元宇宙+”新赛道,构建以虚补实、以虚强实、以虚优实的实践进路,开启新一轮产业变革新序幕。 相似文献
10.
智能时代的到来,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实施环境以及思维理念。劳动教育更加注重在数字劳动中提高人的劳动幸福,更加重视借助虚拟要素落细落实劳动精神,更加强调运用智能技术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带来劳动教育的可能困境,虚拟劳动实践的增加可能导致劳动者教育的虚无,技术素质与劳动素质脱节可能消解劳动教育价值,情绪劳动教育质量低下可能滋长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教育者可以从劳动技术、劳动情感、劳动价值三个层面加以应对,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创造性发展,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智慧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非遗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空间缺失、与现实脱节、难以为继等问题愈发严重,火热的元宇宙概念为非遗传承带来了新的生机。通过对元宇宙的未来构建图景及非遗发展现存困境的分析,从变革传承模式、提升用户地位和拓展变现渠道三个方面提出促进非遗实现数字化生存的新思路。试图以打造具身化的拟真虚拟非遗体验来提升用户的话语权、编辑力、体验感并探索非遗的变现机制,进而打通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让非遗在促进现实问题解决、赋能区域发展的同时,成为未来中华民族情感连接的重要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2.
自2021年以来,元宇宙无疑是最热议的话题之一。目前关于元宇宙的定义众说纷纭、言人人殊,但学界与业界在一些元宇宙核心属性的界定上已达成共识。倘若不能对元宇宙道德、伦理、法制等人文精神层面的建设加以重视和监管,元宇宙便很可能成为资本与权力阶层控制和剥削大众的帮凶。具体来说,一方面资本与权力阶级很可能利用元宇宙制造出更加精准的虚假需求,从而使大众沉迷其中,变为“单向度的人”;另一方面,资本运作下的元宇宙很可能代替个人成为图式化运行的载体,为大众提供一个精心设计过的感知框架,从而剥夺大众的自由意志并瓦解大众的主体性。那么,曾被寄予厚望的所谓的“去中心化”不过是“再中心化”的预演,“永生”“自由”等响亮口号也不过是欺瞒话术,其背后是更为隐蔽的操纵和剥削手段。在此语境下,元宇宙最终将沦为文化工业2.0。 相似文献
13.
"元宇宙"的火爆为人们整体反思智能数字虚拟技术对当代人类的影响提供了契机。元宇宙在为人类打开新的可能世界的同时,也因极致的现实倒置、所谓"增强现实"的遮蔽导致原初现实的隐退,世界及世界中的人都被改写。在元宇宙,人们把握世界更多依靠感性的知觉,对象则是信息化、符号化的观念,而把握的主体日益变成孪生的数字分身、数字人。元宇宙将带来公共生活的部落化、公共空间的领主化、公共领域的非批判化和价值共识的"粉丝"化,构建元宇宙秩序本质上是对人的想象进行治理,这将要求政治哲学转向。元宇宙是所谓技术"人性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日益"宅""卷"在意向性世界,为工具理性所支配,反智和愚钝化,这些都是"人性的,太人性的"悖论的体现。个体意向性与外延性的交互关联,技术创新带来严重后果的风险,使得个人的自由选择都牵涉存在问题,必须吁求再道德化,再道德化的基点则是个体修养。哲学工作者面对元宇宙既要坚持开放的态度,又要保持思考的姿态。 相似文献
14.
15.
教育公平无疑是现代社会追求的目标之一,教育公平实质就是教育机会均等.然而迄今为止,教育机会的均等往往只是理想而非现实.平等学业成就的实现,至今仍然是一种比较遥远的理想.它不仅反映了与生俱来的个体差异、适应这一现实的差别性教育的不足,也反映了在贫富分化、社会阶层分化的现实中,具有传递性的文化资本在教育中的深刻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新形势下,研究生创业教育发展是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产学研结合进程的重要举措,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梳理各国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历程和举措可以发现,英国、美国等国家创业教育开始时间较早、课程体系较为完善、创业校园文化氛围浓郁、"产—学—研"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较为成熟.因此,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需遵循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育人的通识教育理念指引下,中外合作大学主要通过通识课程、实践活动和社团管理三种途径实施通识教育。通过考察中外合作大学的学生与外部社会的接触、学生参加的各种考试和竞赛,以及毕业生的升学就业情况可以发现,中外合作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8.
19.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自古以来,思想家和教育家们都对人的全面发展有各自意义和层面上的理解和追求。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综合性概念,内在地包涵了终身教育的要求。终身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在20世纪后半叶得到大力倡导。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效率or公平:中国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和公平是教育决策和教育发展必须同时兼顾的两个基本目标,但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政策并没有很好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公平唯一或效率至上的价值取向使两者的发展在不同阶段上都不同程度地受阻。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教育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从影响教育公平与效率的诸多因素出发,实现二者的统一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