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守奎 《求是学刊》2013,40(4):23-30
经由指谓分析法可以揭示一个具有丰满规定性的个体如何展示出来或出场的逻辑机制。从指谓分析来看,个体要真正出场必须既保证主词指称对象的"现实",又保证展开的谓词能够在主词指称对象身上得以被"例示"。换言之,一方面要保证主词-主体指代一个现实的、专名指称意义上的个体;另一方面,又必须使得主词-主体(行为主体)自身运行扩展开来,其谓词得以展示,从而使得作为主词-主体的个体意义丰满起来,并保证在现实的这一个体身上能够找到谓词谓述的"意义对应物"。  相似文献   

2.
徐长福 《求是学刊》2013,40(4):15-22
异质性跟同质性相对,其含义和关系在"种+差"的定义形式中展示得最为典型。定义的主词是属词,意指一个属;谓词有两个:种词——表示一个种,以及差词——表示此属跟他属的差别。种词和属词的关系是同质性的:属词的外延完全被种词的外延所包含,种词的意义完全被属词的意义所包含,二者之间具有可比性,逻辑推导以此为基点。差词跟种词和属词的关系都是异质性的:属词以属下所有个别事物为对象,种词通过属词也最终以这些事物为对象,但差词却以这些事物身上的某种偶性为对象,并不以这些事物本身为对象,所以差词跟属词和种词之间无论在外延上还是在意义上都不存在严格的可比性,它们之间结合的根据仅仅在于认知上属实,而对之加以认定的机能就是自然直观——自然赋予人的直接性的意识机能。揭示异质性的目的就在于为符号之间的异质性关联确立直观认定这一根据。  相似文献   

3.
智障儿童个别化教育的误区及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晓民  胡芳 《社会福利》2009,(10):50-51
误区一:个别化教育就是个别训练 有人把个别化教育称为“一对一的训练”,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个别的”与“个别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个别的”指一对一的,“个别化”则是适应个别需要的,使每个人有其特色的。由此可见,“个别教育”与“个别化教育”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一对一的教学,后者并不是指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的个别施教,  相似文献   

4.
一、历史、编史学与科学编史学由于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科学编史学问题,所以有必要把涉及到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学术结构等问题作一交待。一般而言,历史一词在含义上有"历史本身"(res gestae,已做之事)和"历史认识" (historia rerum gestarum,对已做之事的叙述)的区分。前者是指人类过去生活的实在过程, 即"历史实在"(Historical Reality);后者是指历史学家根据过去的各种材料用文字记载下来的历史,它体现了人类对自己过去生活的一种认识上的努力,即"历史学"(Historical Sci- ence)。在对两种不同的历史进行考察的过程中,两种历史哲学便凸显出来。根据德雷(W·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是在代表古希腊哲学发展最高水平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的逻辑基础上提出的,其实体不仅保留着原子论和理念论否定现实感性而维持抽象性和普遍性的特征,而且也注入了经验的成份,并使经验的因素在事物的构成中起基础性作用。依据"实体"的不同性质实体的指向也发生着改变,在《范畴篇》中,实体分为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前者指个别事物,后者指个别事物的属和种,当对个别事物进行研究时,实体的指向是物质或质料实体和形式实体以及质料与形式的综合物,归纳起来实体具有四层含义:在范畴上,第一实体指的是个别事物;在原理上和定义上,第一实体是其所是的是;在认识上,普遍可以成为第一实体;在最初因上,神是第一实体。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的意义在于实体的划分蕴含科学与哲学内在的矛盾的分化;实体的指向奠定了西方传统哲学的研究基调以及综合实体揭示的哲学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6.
何震亚 《学术交流》2008,(4):133-136
聚合词、成对词和缩略词是武术术语中最常见的三种词汇类聚.武术术语中的聚合词一般都是上位义的部分概括,没有引申义,而且以谓词性的为主.武术术语中的成对词,是要领提示,较少具有比喻义和引申义,其中有些由聚合词拆解而来,有些是缩略词的组合,其构成方式涵盖了复合词的主要构成方式.武术术语是一个内容很广的范畴体系,在这范畴体系内,缩略词处于上位范畴;聚合词和成对词则处在基本范畴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加晓昕 《学术交流》2012,(1):138-141
按照人们认识色彩的阶段,色彩词分为辨色词、指色词和描色词。辨色词的归类一般没有异议,指色词中的"物+颜色"类属于指色和描色两个不同类别的色彩词,其归属情况较为模糊。制陶行业这类特殊领域使用的色彩词如浇红、吹青等,究竟归属描色词还是指色词,在词汇意义和用法上出现了矛盾。通过句法分析可以认定,指色和描色不能截然分开。描色词具有非颜色语素义的模糊性、他指性、描写性和主从性。极限程度的语义蕴含、语义虚化和词汇的常用属性都可能导致物色词谓词化。因此,辨色、指色、描色这三个阶段不但相继,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后两个阶段既相继又并行。色彩词群中一类新词,如广告中色彩词的类别归属,是辨色词、指色词和描色词不能囊括的。  相似文献   

8.
康德对上帝实存的本体论证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批判,他的一个主要论据是"实存"不是一个实在的谓词,因而从上帝的纯然概念中不能分析推导出他的实存.近50年来,以穆雷·凯特雷、J·威廉·福吉、艾伦·伍德为代表的许多学者,都对这个论据提出了质疑.但是,他们的理由和论证都包含着一些错误和混淆.同时,以塞西莉亚·魏与艾伦·伍德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康德的本体论批判不能一般地适用于任何形式的本体论证明,特别是笛卡尔与莱布尼茨的证明.这种观点割裂了康德的认识论批判和本体论批判,没有意识到前者构成了后者的一个基础,因此其结论也是完全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求是学刊》2013,(6):28-33
作为人类思想的一种重要的认识形式,直觉主要分为两类:与命题对象相连的在知识领域中存在的"认识上的直觉",以及与非命题对象相连的在生命领域中存在的"生存上的直觉"。前者具有的往往是知识论上的意义,提供的是对知识确定性的说明;后者则往往关涉的是生存论上的意义,提供的是对生命意义的形而上澄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艾丽丝·蒙罗小说的叙事结构故事 :抽象的叙事结构和具体的叙事结构。前者是指潜在的、可资分析的、能够生成众多叙事作品的普遍结构 ,法国叙事学家布雷蒙提出“逻辑说” ,叙事学家格雷玛斯则从语义学的角度 ,提出了“角色模式” ;后者是指叙事作品中的情节的安排 ,从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关系 ,其小说的叙事结构可分为三种 ,即对比结构、倒叙结构和开放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一、所有制是直接生产中的关系和过程在英、法、德三种文字中,property,propriete,Eigentum是对等的词,具有多种含义:(1) 指所有物,中文译为财产;(2) 指对物的权利,中文译为所有权;(3) 指经济范畴,中文译为所有制。这些词原本只具有法律上的财产和所有权的含义,它们作为经济关系范畴的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后来赋予的。我们知道,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生产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是包括生产、流通、分配等各个环节的生产关系体系,后者则只是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那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所有  相似文献   

12.
《求是学刊》2019,(4):20-28
"游叙弗伦困境"本质上是行为标准的问题,即其到底内在于行为自身还是由外加于行为之上。康德之前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或者是超验论的,或者是经验论的,其所要求的行为不具有普遍必然性。前期康德的回答初具先验论色彩,他提出了三个原则:第一,行为必须是被理性强制的,因而是主动义务而非被动义务,前者受对他人的行动的约束,后者受他人的约束;第二,行为必须是自然的而非实定的,前者以行动本身为基础,后者以他人的任意为根据;第三,行为在道德上的完善是客观完善而非主观完善,前者在于与客观法则的一致,后者在于与准则的一致。这些原则说明康德立于行为自身探求行为正当的依据,冀以此保证行为的普遍必然性。这种探讨为先验伦理学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亚里士多德的用法中,实践主要指道德行为,有时也包括制作活动,偶尔还包括思辨活动。逻各斯的词典意义是语言及其所表达的东西,特别是普遍性的道理。亚里士多德把人的灵魂分为植物性部分、动物性部分和专属人的部分——前两部分没有逻各斯,后一部分有逻各斯,从而把逻各斯看做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他又把有逻各斯的部分分为有理论逻各斯的部分和有实践逻各斯的部分,前者以不变的原因、原理为对象,后者以可变的人、物、事为对象;运作前者的机能叫理论理智,运作后者的机能叫实践理智。逻各斯的最完整的语言形式为三段论。表达原理的三段论为理论三段论,其大、小前提和结论都是普遍性命题;指导实践的三段论为实践三段论,其大前提为跟人有关的普遍性命题,其小前提为跟行为者有关的个别性命题,其结论为行动。实践三段论的复杂性在于一个行为往往受多个互相异质的三段论的影响,因此,要做出恰当的行为,就既要让欲求习惯于听从正确的大前提从而养成德性,又要善于运用理智在不同的三段论之间计虑权衡,即要有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4.
刘薇 《日本研究》2003,(2):85-87
文化一词有一个应用演化的过程 ,在德语中 kultur意味着精神文化 ,而 zivilisation则是指物质文明。德语中表述文化概念时常使用 kultur,偏重于前者。与此相对 ,在欧美文化一词常被译成 culture,其含义实质是指生活样式。  日本人对文化这个词的认识过程经历了战前和战后两个阶段。战前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 ,打破了锁国状态 ,呈现文明开化的局面 ,对世界的认识和西洋文明的学习是从引进西学开始的。其中 ,受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较深 ,所以第一阶段的文化理念倾向于德国派。第二个阶段 ,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占领 ,在日本强制性地实行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15.
尚慧萍 《社科纵横》2014,(10):141-143
"意趣"是诗论中广泛使用的审美范畴,在宋代被引入词学批评中,在张炎《词源》中与"清空"、"骚雅"并列成为三大词学范畴,丰富了我们对词体的理解和对词作创作的认识。"意趣"范畴在词学中的内涵主要指词作中表现出的词人的不同凡响的胸襟怀抱,着眼在词作立意的清新脱俗、宏远澹宕。它在词论中的形成是词诗化的理论体现。  相似文献   

16.
李高荣 《社科纵横》2011,(11):108-110,117
康德哲学的能动性体现在"为自然立法"的自我意识和"为自己立法"的自由意志两个方面。前者属于理论理性,适用于现象界;后者属于实践理性,适用于物自体。尽管康德用目的论来调和两者,使前者从属于后者,但总体上他将两种能动性割裂开来,使其被严格地限制在各自的领域,这一方面调和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矛盾,另一方面却带来了认识主体与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之间更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符号污染:对符号生态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物质污染和符号污染进行了比较 ,前者指生活基本资源的污染 ,即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 ;后者指符号过程中基本资源的污染 ,即渠道、符号物和信息 ,代码、能指和所指 ,以及语境、发送者和接受者的污染。文章指出 ,符号污染干扰了符号过程 ,正如物质污染干扰生活的基本过程一样。就其能够对当前社会的人们制造压力而言 ,这两种污染是相似的。文章认为 ,符号学能够提供必要的概念工具 ,用来制定可以减少符号污染的政策。然而 ,正如文中所述 ,要使符号污染的一般概念 (如“与渠道相关的干扰”、“与指号过程相关的干扰”、“与情境相关的干扰”)可操作化、标准化 ,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辨物居方"是指先民在其群聚生活中"辨别万物,知其所止,于人则辨然不疑,于物则各当其所"的生命活动与精神活动.群聚生活与"辨物居方"相与为用、相互需求,前者为后者提供思维之对象,后者为前者之存续提供精神性前提.正是在这种相与为用的机理之中,孕育了中国早期政治知识的因子:最早的时空观、共同体意识、分体意识以及最初的秩序感.从这个意义上说,"辨物居方"提供了在发生学意义上理解中国早期政治知识之孕育的钥匙,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早期政治知识的内涵与气质.  相似文献   

19.
绝对理念是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它的研究对象。黑格尔哲学就是论述绝对理念的存在、形成、发展以及如何外化的理论。因此,绝对理念在黑格尔哲学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对于黑格尔的这一概念(或范畴)一直存在着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唯心主义范畴;有人认为它指的就是“第三世界”。有人视这个概念为洪水猛兽;有人说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哲学史上的一个倒退,如此等等。作者认为,对这样一个重要概念的认识不应当简单化,要以科学的态度分析之。  相似文献   

20.
道心、人心之辩,乃朱子学之精髓。朱熹认为,道心人心之说是圣人尧舜相传之“道”。“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尧舜禹相传之密旨也。”这十六字密旨,出自《尚书·大禹谟》,理学家以此为“正眼法藏”,也受到朝鲜朱子学双壁退溪和栗谷的关注和重视。朱熹所谓的“心”,是一个主体性的范畴。从性质上说,既是认识器官的物质之心,又是“存心养性”之心;从功能而言,既能“心统性情,”又能“心兼体用”。前者朱熹又分为“一块血肉之心”与“潜天潜地之心”,以及道心与人心之别,后者则有“未发已发”和“心体情用”之异。《朱子语类》记载: “问:先生尝言,心不是这一块,某窃谓满体皆心也,此特其枢纽耳。曰:不然,此非心也,乃心之神明升降之舍,人有病心者,乃其舍不宁也。凡五脏皆然,心岂无运用”。一块血肉之心,是乃神明升降之舍,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器官、感官;心又并非只是血肉,具有“潜天潜地”的内涵,“所谓心者,是把个潜天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