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始于2017年的希拉姆学院新文科项目与发轫于2019年的中国新文科建设,二者名称和兴起时间相近,在内涵和实施过程上则是迥异。对希拉姆学院新文科项目的缘起、内涵、特色以及形成的希拉姆模式进行梳理分析,以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为案例,对比论证其与中国新文科建设的理论、路径及其形成的中国模式。研究认为,希拉姆模式有其“小”而灵活的特征,能够为高校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促进专业融合,积极利用科技设备提升教学效果,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提升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提供参考; 中国新文科建设整体上体现出大国的大格局,表现为教育强国的战略布局,主动迎变的理论智慧担当,群策群力的人才培养实践响应,在坚守本土和开放包容、守正创新与积极求变中,彰显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优越性,具有影响范围广、理论研究深、发展后劲足、改革成果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新文科的提出有着学科从分化走向综合、信息技术发展驱动、文科复合型人才稀缺等多重背景,目前学界对新文科的认知与阐释因科学视角、学术视野、学科气质的差异而并不聚焦,所给出的新文科建设路径或有宏观指导价值而无实践操作价值,或只聚焦单一学科的新文科建设而不具有复制性。基于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的循证社会科学是一门新兴的文医交叉学科,以证据为核心的循证社会科学对新文科认识和建设提供了一个创新的理论视角。从循证社会科学的视角来看,循证理念是新文科建设的最大公约数,科学证据是新文科建设的最便通桥梁,循证社会科学可为新文科建设提供循证决策支撑和循证实践支持。在具体建设路径上,新文科建设需要以循证实践理念为参照,回应国家重大需求;以循证社会科学为选择,重视学科交叉建设;以循证学术研究为补充,加强科学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3.
破"五唯"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也是新文科建设及评价必须面对的新课题。教育评价改革视域下新文科建设依赖于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建设的逻辑理路表征为:知识论逻辑——人工智能促进文科学科专业生成,新生成专业的发展评价要坚持"问题+需求"导向;教育观逻辑——人工智能将改变文科学生培养目标,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评价应避免专业和培养范式的"碎片化";教研方法论逻辑——人工智能将改变文科教学方式,新文科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打造更加科学与合理的"教"与"学"的评价体系。构建教育评价改革视域下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文科评价的应然图景,需要坚持:评价目的彰显立德树人、评价主体交互多元、评价标准科学多样、评价方式多维联动、评价结果全息直观和评价支持系统的"智能介入"。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建设和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有四个方面:造就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破学科界限,推进学科专业融合发展;树立"全人"发展理念,培养学生大数据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实现教育评价改革视域下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建设目标,需要构建四个实践路径:课程体系设置"文理融合",打造立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拓展专业课程设置内容;教学模式创建"理实并重",创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建设"校内外协同",创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文科评价要打破"五唯"取向,坚持"新理念"引领。  相似文献   

4.
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国家发展对理论工作的基本要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文科建设和发展绝不是原有学科上的简单延续,它必须具有更为整全而深入的理论建构,以超越当前学科建制化造成的理论困境。学科建制化形成的中层理论有着基于常态正态思维针对某一狭窄领域从事常规研究的特点,导致它对变局或极端状态应对乏力。新文科建设绝不是凌空虚蹈,在原有理论之外另起炉灶,而是对此前多年理论工作的成果积累的充分占有。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以实践概念为基础,对当前诸理论的前提预设、价值倾向和理论展开逻辑加以前提批判,解除隐蔽前提的逻辑强制,推动理论思维的跃迁,构建适应大变局下新时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领航的新文科体系。  相似文献   

5.
“新文科”建设已成为中国打造高等教育大国和建设创新型强国的关键战略决策。如何以双向全球思维来优化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加快“文科国际化”发展,推动“新文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性环境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在建设“新文科”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从解决文化交流、文化融合和文化输出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新文科建设是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创新途径。自2018年被提出以来,新文科建设便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为了清楚了解新文科建设的发展情况,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2018—2021年间发表的以新文科为主题的文献,经筛选得到有效文献共计1455篇。以此为样本,利用CiteSpace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并对新文科建设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通过作者和机构的合作网络来看,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不紧密,新文科建设领域尚未形成多机构合作网络。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共词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发现基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科建设是近年来新文科的研究热点。通过关键词时区图发现,新文科建设逐渐由理论研究转向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新文科建设可能的研究方向包括:对新文科价值引领功能的探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结合新文科自身特点,促进“四新”建设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7.
新文科建设是构建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新文科建设发展的现状和困境,厘清新文科建设的基本内涵,归纳总结了中外高校实施新文科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应利用高校社科联成本低,具有灵活性、协调性等多种优势,有效推进高校新文科建设。  相似文献   

8.
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已上升为高等教育发展国家战略。地方高校是新文科建设的主力军,肩负应用型新文科人才培养的重任。文章对地方高校新文科专业的内涵、特征、意义与建设策略等进行探讨,总结出新文科专业的五大特征,提出地方高校新文科七大建设策略,包括建设新理念、发展新路径、研制新方案、培养新机制、师资新提升、条件新水平和质量新标准等。  相似文献   

9.
“新文科”是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提出的,以教学实践理念创新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改革模式。新时期,新文科建设对高校设计学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转型要求。在梳理新文科基本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学科融合、跨域交叉,推进新文科理念下的设计学专业建设与教育改革。借鉴交叉学科的新技术,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学习体验,为未来国家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在依据设计学专业特点的前提下,从宏观角度提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设计学专业特色发展的实施路径,以期为高校设计学专业内涵式特色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文科建设对传统文科专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在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作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应用型学科,目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着理念滞后、培养体系与新文科适配度低、育人机制与新文科目标要求脱节等问题。积极探索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构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新路径的必由之路。以探讨培养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新文科跨学科、跨领域的理论为指导,探究包括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完善培养机制等在内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路径,以期为构建艺术设计学科新生态,为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新文科建设是以适应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要求,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新文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为目标。当前,中国高等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组与变革是该专业突破专业人才供需矛盾的一个关键。在明确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高等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培养与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培养师资队伍和培养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明确、创新、优化和完善等现实困境。因此,高等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该重新审视培养模式与方案,确立科学的育人定位和课程建设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建立“理实一体化”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对接行业发展,建设“产、学、研”区域化培养平台;完善保障体系,构建“双师型”专业化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2.
2018年中央提出"新文科"建设要求,学界的关注与讨论日益密集,关于"新文科"内涵、特征与建设路径等问题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不断涌现,聚焦"新文科"的学术话语日渐隆兴,基于"新文科"的学术话语体系正在形成。探究"新文科"学术话语的生产与传递过程,对于深入理解和践行"新文科"的思想理念与实践理路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本挖掘的方法,结合质性解读,分析相关研究文本发现,当前"新文科"学术话语的建构路径可大致概括为五类,分别是理念方法、学科建设、教育发展、人才培养与数字技术路径。突出"新文科"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与导向功能,关注"人才培养"与学科"交叉融合",谋求传统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守正创新",搭建更为开放、高效、融合的学科互动成长空间是当前"新文科"学术话语的基本论证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新文科”和“课程思政”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界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两个热点主题。新文科之“新”在文科教育的变革上主要体现为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新的课程建设思维、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新的组织管理结构。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革新的核心内容之一,应主动适应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化,聚焦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担当课程思政育人使命;适应新文科融合创新趋势,推动“思政”与“课程”大融合;运用新文科教育技术新手段,激发课程思政教学活力;立足新文科管理体制新变革,构建全链条式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14.
在新文科建设与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建设的互动中,“数智”科技是它们与先进科学研究成果与科学技术之间的界面和通道,融合“数智”科技推动新文科建设是新文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新文科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建立“四新”与“数智”科技互动的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应建构融合“数智”科技推动新文科建设的七大议题,即目标与使命、内涵与特征、方向与重点、学科治理、教学创新、学术创新以及新文科教育共同体并应基于中国传统“道、法、术、器、势”思维框架提出基于七大议题的概念模型。通过对新文科建设的系统思考和整体梳理,构建基于七大议题的理论框架,有助于系统地融合“数智”科技推动新文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中国特色文科学科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中国文科建设历经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前期恢复学科发展基础,世纪之交打造国家支持体系,新时代自主性、本土化重构的历史演变,探索出一条国家主导、群体参与的中国式建设发展之路。新文科的提出代表了中国文科发展新方向,彰显了国家实力和文化自信,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历史发展逻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文科建设以提升国家软实力为目标旨归,创建中国理论以阐释中国问题,生成中国话语以传播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6.
对于新文科发展中存在的如何建设、及其与其他学科关系的问题,梳理新文科建设研究的历史,分析新文科建设的系列研究成果,论述新文科建设可能产生的种种疑惑,以艺术学科为案例,对新文科建设“新”的内涵和外延等展开研究。研究认为,新文科并非要舍旧立新,而是坚持守正创新原则,在既有的学科基础上兼容交融文理科学科的成果,打通不同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脉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育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前瞻性思维的优秀人才,为中国文科建设迈上新台阶做好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的准备; 新文科赋予了传统文科以新的阐释路径和思维方式,重新定位传统文科的角色,使之于中国特色实践之上产生更多学理思考,助力中国学派建设; 艺术学科尤其要把握守正创新之中艺术审美的本质,不断借鉴交叉其他学科,使得艺术学科能够满足人们身心美好期望。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传统文科教育已无法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 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典型特征的新文科建设在数字经济时代应运而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文科人才培养的重点领域, 二者的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 运行架构具有融通性, 因此, 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融入新文科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研究发现,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尚未有效融入新文科教育教学之中, 在顶层设计、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等方面仍有所欠缺。鉴于此, 在分别阐述工科优势高校建设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具体举措的基础上, 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三个核心, 即保障体系、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 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总结工科优势高校在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有益经验, 以期为理工科高校文管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调科教赋能、创新驱动、人才支撑“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文科建设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文科教育融合发展,给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发展改革指明了政策方向。数智时代的变革使教育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应用数智技术赋能新文科人才培养,是协同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与数智趋势的关键。在此背景下,通过明晰数智化时代对管理类本科人才的新要求,厘清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定位,梳理其人才的培养现状,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优化途径,从重构数智时代的培养目标、搭建理实融合的育人机制、构建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创新双线并行的教学方法、强化数字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推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学本科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在新文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呈现新的探索和发展。首先,梳理了“新文科”的内涵和建设要求;其次,对安徽省内及省外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归纳新文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建设问题,并提出人才培养实现路径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等文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文化队伍和管理队伍,这对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过去“左”的思想影响,特别是十年內乱的破坏,我国高等文科教育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很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当前,我国正面临“对內搞活经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地发展,各种新技术、新产业正在兴起。在社会科学领域里,也出现了许多迫切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新问题。如何在这种新形势下,改革高等文科教育,以适应四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便成为一个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邓小平同志最近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不仅对加速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