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时代,每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往往随之而生,如何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网络舆情成为重中之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并蔓延至全世界,网络民众参与下形成的铺天盖地网络舆论的扩散程度也远超以往。本次网络舆情启示我们,应采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和差异化引导策略,以防范和化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舆情风险。 相似文献
2.
现代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趋势是逐渐走向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广泛应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通过数字赋能形成了各归其位、信息共享、资源融合的危机协同治理机制。一方面,各主体在信息共享平台、协同调度机制、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相互合作,达成了数字化协同治理的实效;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加速了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的转型,也对危机协同治理提出了挑战。基于此,在后疫情时代应该建立与数字技术兼容相匹配的危机协同治理模式,在健全危机协同治理的权责体系、实行技术与制度联动机制、拓宽基层治理共同体等方面加以实践,以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重大变化,创新创业教育在遇到新问题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经验.该文从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高校教育入手,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带来的影响,探讨梳理出在新冠肺炎疫情这种特殊时期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对策,有助于高校创新创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共危机事件是由于某些特定的或无法预测的因素诱发产生的对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形成重大威胁的事件.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置已经成为信息时代背景下,检验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政府应变能力的前沿课题.作为我国政府体系内具有强制执行力的重要力量,在不同事件引起的公共危机中,公安机关应根据不同情况,准确把握在公共危机事件中角色定位,应用相应的法律框架,组建完备的应时体系、妥善应对大众传媒焦点,处理好与媒体和公众的关系,为高效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在公共危机事件背景下,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公安机关应当从完善应对机制,强化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不断强化公共危机应对的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更好地完成党和政府赋予的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职责和任务.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肆虐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伤害。伦理学在这种极端情况面前似乎显得苍白无力。然而,这并不能否定伦理学的价值,因为伦理学的真正用武之地是极端情况到来之前的平凡生活,伦理学的优先任务不是"改造"而是"保卫"平凡生活。平凡生活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一定社会范围内,广大社会成员不仅享用而且认可的相对安定、满足、具有发展前景和稳定预期的日常生活方式。它具有日常性、社会性、一般性和连续性等基本特征,包含免于匮乏、免于恐惧、免于绝望等基本内容。受制于社会的发展水平、大众的普遍心理以及习俗的惯性定式,平凡生活既是脆弱的,也具有内在的韧性。伦理学要尽其所能地为平凡生活编织更具韧性的防护网,弥补其脆弱方面,使之更加坚强稳固。 相似文献
6.
7.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高校辅导员应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发挥自身作用,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坚决杜绝疫情向校园蔓延。辅导员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心理援助能力,架好沟通桥梁,守好疫情防控阵地。要未雨绸缪做好预案,打好开学提前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理解与掌握微生物学科相关基本概念与知识、基本原理和操作的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新冠肺炎疫情迫使部分本科生的课堂教学从线下转到线上,这不仅给较为依赖师生共处面授课堂的传统教学方式带来巨大的挑战,而且对参与课堂学习的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也提出了更... 相似文献
9.
在风险常态中,风险治理水平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公共卫生风险治理研究已然成为治理研究的新趋向。在系统性风险社会中,包括疫情防控在内的国家和地方治理,需要强化风险治理观。国际上已形成较为成熟的风险治理理论与方法,通过梳理发现:与公共卫生风险治理相关的分析范式主要有三种理论范式、五种方法范式和七种学科范式;相关的模式框架主要有RDTE理想型、RMDT信任性、ToR容忍性、PSEE包容性、IRGC系统性及其调适性风险治理模型;根据不同风险类型与战略目标形成了多种风险应对方法等。总体来看,国际理论方法对公共卫生风险治理或其他风险治理的启示借鉴主要有:一是参与和协商并重;二是沟通与回应并举;三是技术与政治并用;四是问责与激励并行;五是防控与经济并进。 相似文献
10.
11.
党政机关习惯于组建临时性的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工作。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各地广泛组建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负责疫情期间的应急指挥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的设立和运行遵循着特定的组织和运行规范。这些规范的主要成分是习惯法。其中的组织规范规定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的成立、命名、架构、定位、权责等设立事项,运行规范则规定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决策形成、指令输出等运作活动。秉承着统一指挥、秩序为重、集中力量、依靠群众、及时高效的基本原则,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的组织与运行规范为指挥机构的设立和运作提供了正当化依据及规范化基础。应当注重对成熟习惯规范的总结和提炼,完善特殊状态下的国家法律。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如何借助社会治理智能化来促进和完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成为重要议题。社会治理智能化提升所带来的技术、管理、制度、思想等方面的进步,有助于从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完善、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建设、统一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这五个方面助力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于更好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在线下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有效开展的情况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高校应认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重大疫情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重大疫情的重点,通过主体实践、方法实践、途径实践、保障实践和教育实践来构建"五位一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增强高校舆论调控与管理能力,深化网络思想引导和沟通措施,落细落实心理干预和心理指导,善用生动的案例开展多角度网络教育,积极有效地应对重大疫情。 相似文献
14.
社区是疫情外防输入和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加强社区的疫情联防联控,是中国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效能的重要经验,但现有的社区联防联控体系仍有改进的空间。通过应用扎根理论和MAXQDA2018质性分析工具,并结合微观社会学互动仪式链理论,探究"仪式"嵌入的公共卫生治理空间下影响社区疫情防控的深层次因素可以发现,社区疫情防控中存在一个社区、物业、居民互动仪式链,其中人际冲突机制是影响社区疫情防控效能的关键因素。因此,从社区利益相关者三方视角构建自治体系、三位一体志愿者应急队伍、公共卫生知识宣导、应急临时空间配置和社区共同体文化平台,有利于改进社区疫情防控路径,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效能。 相似文献
15.
2020年初,湘北L县主要采取网格化管理措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其常规网格架构包括部、网、格、子四级联动。网格化管理模式发端于城市社区治理,其最初功能是构建高效便捷的城市管理服务体系,后被赋予综治维稳等功能。常态网格在乡村治理中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其局限性也较明显。L县农村属于比较典型的中部地区分散型农村,政府过度依赖常态网格进行乡村治理,疫情防控中常态网格长时间高度组织化运行,治理成本较高,后续防控乏力,难以实现精细化治理。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其他乡村治理事务都应充分激活调动网格内自治力量,将组织一元化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转变为多主体参与的"网格化简约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抗非精神"是对在2003年抗击非典型肺炎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简称。"抗非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与较高的时代价值,是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阻击战的强大武器。要弘扬担当精神压实防控工作责任、弘扬人本精神实现防控战略目标、弘扬科学精神探索防控客观规律、弘扬创新精神提高防控实际效能、弘扬协作精神凝聚防控强大合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空间交互模型,利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数据,运用莫兰指数测算疫情分布的空间相关性,同时构建SEIR模型,推导和预测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水平变化趋势,从而解析人口流动性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水平的主要影响机制和特征。研究表明: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分布呈现空间正相关性,疫情传播水平受到临近省份感染人数的影响;SEIR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人口集聚,能够显著降低潜伏者和感染者人数;总体而言,在控制传染系数、易感人群的比例和接触人数的条件下,区域人口流动强度与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水平呈同方向变化,完善流动人口的管理是降低新冠肺炎疫情感染人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城市作为突发公共事件容易滋生和集中的地方,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各地政府在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方面取得较大发展,但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