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居家养老成为基本养老方式的当前。很多地方对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失能老人给予了特殊的优惠照顾。一些地方也开始全面探索居家失能老人的照护模式。  相似文献   

2.
经历了多年试点之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在全国普遍实施,其保障对象应当是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这就要求重新谋划残疾人照护保障体系。事实上,评残标准中的“残疾”与长期护理保险中的“失能”内涵有所区别,面向残疾人的照护服务内容与面向失能人员的护理服务内容也有所不同,而且残疾人及其家庭对照护服务费用的支付能力更弱,因而残疾人比一般社会成员有更多的照护保障需求。据此,需要对全社会的照护保障体系作出整体性安排。残疾人照护保障体系可以由两项制度构成:一是与其他社会成员一起参加长期护理保险,政府财政予以一定的保费补助;二是建立残疾人照护服务补助制度,由财政资金解决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未能解决的那部分照护服务费用。现阶段的重点:一是将残疾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二是适度增加财政对残疾人照护保障的投入;三是创新残疾人照护服务供给机制;四是提高照护保障及相关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据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统计,2010年末全国城乡重度失能老年人已达1080万,占老年人口的6.23%,这还不包括大量需要居家照顾的半失能老人和病人,长期照顾和护理的问题已十分突出. 面对1000万需要照护的失能老人,养老床位不仅总量不足,而且其中能用于护理的床位严重短缺.据民政部统计,全国近4万个老年福利机构有床位314.9万张,收养老年人242.6万人.  相似文献   

4.
范鑫磊 《现代妇女》2014,(11):348-348
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养老体系发展的新瓶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我国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文章通过对我国是能老人长期照护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坚持家庭照顾基本地位、扩充社区护理资源供给和逐步促进机构养老成熟发展等三方面的建议来构建完善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全国老龄办不久前发布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显示。我国失能老年人数量已高达3300万,并且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失能老年人的支持网络还不健全,不论是失能老年人的家庭。还是专业照护机构或社会组织,在照护失能老人时都承受着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6.
从7月29日起,福建省晋江市将在居家养老服务站运营补贴、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一次性开办补助、养老机构床位运营补贴、贫困家庭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方面提高补助标准。在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运营补贴上,每个服务站运营补贴由之前的1万-2万元统一提高至2万元。在非  相似文献   

7.
家庭负担过于沉重、养老机构不愿接收,我国3300万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称为“失能老人”)“失落”重重。“作为世界上失能老人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面临的照护服务压力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说。(2012年7月25日《经济参考报》)  相似文献   

8.
柏萍  牛国利 《城市观察》2013,26(4):33-44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失独老人总量不断增加,在当前传统家庭的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机构养老服务能力滞后的形势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大战略抉择。但目前居家养老服务总体而言尚处于起步和试点示范阶段,在居家养老服务资源凝聚、开拓,居家养老服务运作和软硬环境营造等方面,面临不少问题和困境,建议从资金、人力、设施、运作环境等方面来解决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陕西省首例共享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阎良区皇冠社区出现,这种模式为老人服务更加灵活机动,并可针对老年人个性化需求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共享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区域,把愿意从事家政服务、老人护理服务的闲散剩余劳动力和爱心社区志愿者组织起来,经过专业化技能培训后,就近为辖区内的失能、失独、半失能、空巢老人及残疾老人提供以护理为主的专业性上门服务。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目前全国老年人中,约有60%生活在农村,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失智等特征正在叠加显现。
  在全国4万余家养老服务机构中,有近3万家是农村敬老院。如何向孤寡、残疾,特别是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长期照护服务,已成为全国农村敬老院所共同面临且待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老年人口的高龄化发展,失能失智老人的规模和比例也随之上升。到失能失智阶段,很多老者的养老离不开医疗和护理,目前来看,大概有住院式、社区式和居家式三种“医养护理模式”服务于需要护理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宝库先生,于去年11月23日在杭州闭幕的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工作会议上说,现在全国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高达3300万,其中完全失能、需要照顾的老人1100万,占老年总数的6.3%.现有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等方式,难以实现对这些老人的最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为了应对目前中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和失能老人难以照料的难题,此到2015年末,中国将建成超过600所具备临终关怀功能的养老机构,为确保更好地照顾老人,未来这些专门针对失能老人而建的养老机构将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只接纳到达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房产不予出售,必须配套拥有一个专门的医疗机构、专门为入住老人开展全天候的医疗服务,以及必须具备临终关怀的职能.  相似文献   

13.
全社会都来关注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刊登几篇关于老年失能和长期护理的文章,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失能老人又称残疾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或依赖老人。主要是指生活起居等不能自理,需要别人照料护理才能生存下来的老人。当然,老人的失能和依赖的程度有别,但通常指的是需要长期照料护理(以下简称照护)的老人而言。我国虽已进入老龄社会,但对此认识还不深刻。一是我国过去人均寿命不长,失能老人为数不多,存活时间不长,不易想到会是长期;但今天情况已  相似文献   

14.
现状 不同学者对我国养老服务业有着不同的定义,总的来看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别,但其基本内容却是一致的。狭义的养老服务主要分为健康照护和社会照护两大类,前者是指由专业人员提供的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的以康复保健为目的的照护服务,包括治疗后的康复护理服务和患有慢性病但无须特别治疗的老人所需的以保健为主的照护服务等;后者是指对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家政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老年健康论坛2012”近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等主办,主题是“延缓衰老与老年病防治新策略”。卫生部原副部长曹荣桂在会上指出,我国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高龄化的形势相当严峻,突出表现为四大不适应:养老保障机制与养老负担、社会总体负担的剧增不适应;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与老年群体医疗保健需求不适应;养老护理机构建设与失能老人、病残老人的长期护理需求不适应;社区服务网络与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不适应。  相似文献   

16.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形式。老年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便捷、周到的社会化的各种为老服务,这是符合我国现实国情和传统文化的养老方式,也是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我们在建设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新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居家养老服务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商机。苏州市沧浪区虚拟养老院于20007年在全国率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公共呼叫平台加社会化养老服务方式创新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手段,扩大了居家养老服务的范畴,提升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沈阳市老年人口逐年增多,老年人失能风险随年龄增大不断加重,受家庭养老思想影响,很多老人把居家养老作为养老最好的选择,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扩大。因此,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需要研究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目前,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还存在生活服务中适老服务资源少、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与服务对象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对此,本研究对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养老服务业是各类服务主体围绕老年人需求所开展的各类服务的综合。当前,上海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纯老家庭、独居老人较多,老龄人口总量大,养老服务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养老服务业发展要与培育养老文化相结合、与养老保障相结合、与住房政策相结合、与医疗护理相结合、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要通过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计划和制度的建立,推动政府主导的机构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强化社区居家养老,积极扶持家庭养老。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率先探索“喘息服务”,给长期处于照护压力而身心疲惫或精神压抑的家羁给以“喘息“,由养老机构或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提供临时性上门替代,或直接送到机构接受照护服务。从2009年开始,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确立“美丽西湖、幸福养老”工作目标,切实强化政策措施,以理念创新带动工作创新,着力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创出了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政府主导、多元供给,城乡一体、制度统一,全程服务、品质为先的“西湖经验”。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吉安市目前有失能老人3.8万人、半失能老人8.3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除了少数依托养老机构护理外,绝大部分在家里护理。近日,笔者走访了吉安县几个失能老人家庭,切身感受了吉安市部分失能老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