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数据确权和资产化作为推动上海全面数字化转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决定未来城市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关键。上海要用好数据要素这种新型资源禀赋,必须加强系统性、全局性谋划,落实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的总体部署,以“促进交易、培育生态;注重安全、强化监管;技术助力、服务保障”为总体思路,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流通体系、数据要素治理监管体系和数据创新服务配套体系,以此筑牢新时代上海城市数字底座,提升数据要素全球配置能级,助力上海打造国际数字之都。  相似文献   

2.
张瑜 《科学发展》2022,(3):95-103
从人民城市的角度出发,超大城市的海量数据资源互联共享平台亟待开发,生活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领域亟待率先突破,以实现数字化建设的第三次跃升,这对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至关重要。上海数字化建设第三次跃升的特点更聚焦于基本民生,从“技术建设”向“场景营造”转变,主要表现为培育应用生态体系,推进场景再造、业务再造,营造智慧便利的数字生活。  相似文献   

3.
张扬 《科学发展》2024,(1):11-18
规划、建设、管理三者在城市发展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面向超大城市高效能治理要求,数字化转型下城市规建管一体化必须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以治理数字化为牵引,充分融合机制创新和技术赋能,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核心资源和关键环节,集成到统一的治理体系框架和大数据平台之中,以实现多规合一“一张图”、建设监管“一张网”和运行管理“一盘棋”的有机融合和协同运作。  相似文献   

4.
张骐严 《科学发展》2021,(11):62-71
超大城市结构的复杂性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超大城市治理要深化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大数据支撑作用,以精细化、智能化为牵引,以深化街镇改革为重点,科学设置职能机构、整合职能职责、优化治理流程,推进以大部门制、合署办公、联合执法为载体的政府再造;以政府数据、社会数据、企业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安全共享为抓手,推动决策、执行、监管、反馈、考核、评价、参与等体制机制建设的再深化.  相似文献   

5.
浙江积极探索信用赋能社会治理模式,在行政执法平台应用信用数据、建设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系统、将政府信用评价纳入法治政府考核、以智治构建"信用+治理"融合体系等领域收获诸多经验.信用赋能社会治理需从前瞻性、创新性的角度,以区域为单位进行系统谋划,在管理、服务中寻找信用与区域建设的契合点,挖掘有实效、有价值的应用场景;重视信用激励和约束的双向作用,营造信用自律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6.
柴慧 《科学发展》2022,(7):99-105
上海居住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虽已取得积极进展,但整体数字化水平还不高,转型面临不少共性问题和挑战。进一步推动上海居住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要做好底线管理,完善细化专项领域的顶层设计和标准规范;出台支持政策,有针对性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资源;优化政企合作,多方发力共创数字生态圈;创新数据治理,推动形成开放共享的良性生态。  相似文献   

7.
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巩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要发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基础优势,通过双网融合,解决硬件与软件、理念与模式等方面的问题。要整体规划,促协同发展,既需要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的相互促进、互为协同,还需要产、城、人三大主体的有机配合。要多向赋能,激活社会积极性,赋予相关主体参与的能力,压实部门、单位、个人的职责。要坚持以人为本、数据驱动,以造福人民为宗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  相似文献   

8.
徐振中 《科学发展》2016,(10):100-107
未来30年,上海将在中国品质之城、全球一流之城、亚太门户之城的基础上贯穿一个总目标“一流的城市、繁荣的社会、卓越的治理”,切实发挥总目标对上海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构建开放的社会治理框架,培育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创新社会治理单元,完善包容性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层自治组织的自我发育与成长,释放社会组织活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童潇 《科学发展》2016,(12):45-55
推动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是完善城市公共治理、提升治理绩效的重要一环.上海应提升对社会组织作用的认识水平,推动社会组织进一步填补城市公共治理漏洞:促进社会组织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精细化水平,改善城市公共治理绩效;积极构建整合社会组织参与城市公共治理的格局体系,促进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完善体制机制、丰富和拓宽参与渠道,提升参与便捷性和有效性;搭建协作平台,促进多主体协作联动,提升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上海应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税收治理改革策略,应从树立整体化治税思维和借助数字技术来平衡税收治理结构,从改革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来完善税收治理制度,从推进税收大数据、电子税务局和协同共治来革新税收治理方式,从而形成统一化、法治化和数字化的数字经济税收治理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沈波 《科学发展》2022,(9):5-17
上海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须聚焦解决三大关键问题:一是打通数据孤岛,解决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数据共享问题;二是将基于技术的管理转变为基于技术的服务,进一步锚定需求创新数字应用场景;三是打破原有纯物理的城市架构,建立联通虚拟空间的数字城市基本框架,并逐步形成具有韧性的数字透明城市,支持数字城市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和关键,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了淄博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做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构建"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进入新时代,要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构建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开创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上海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总方针,进一步加大社会建设力度,社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有力地支撑了城市创新转型和全球城市建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新一轮全面改革的大幕,展望2014年,上海经济增长仍将保持中速水平,社会改革和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与困难仍然较多。为此,迫切要求上海更加重视社会建设,既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又要强化社会治理,更要锐意改革,完善基本制度体系,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面向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上海科技创新治理必须不断适应日新月异的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不断适应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新任务,不断适应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这就要求上海必须围绕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总体布局,遵循创新发展规律和科技治理规律,以完善党对科技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为统领,以强化政府宏观科技管理的主导作用为关键,以更好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为支撑,以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为根本,以建立适应科技发展趋势的法制体系为基础,以开放合作参与全球创新治理为方向,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开放合作的科技创新治理体制,努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治理的标杆城市。  相似文献   

15.
陆小成 《城市观察》2021,73(3):101-107
新时代行政区划调整是拓展空间生产、优化空间布局、改善生态环境的空间重构与资源配置过程.当前,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空间生产面临"行政区经济"、土地财政、跨域性治理真空、文化缺失与生态恶化等治理风险.新时代的区划调整应该加强对城市空间生产的生态治理,警惕行政区经济和土地财政现象,加快构建生态型经济空间,创新大城市群空间治理体制,构建生态平衡的跨域空间治理体系,提高空间生产的生态文化底蕴,加快区域性雾霾治理与生态保护,重构生态的城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6.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社会建设层面的要求,也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促进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探索性研究法,首先从社会政策、民间组织、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四个角度,对创新辽宁省社会治理体制的内容作了简要解析,然后根据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内容梳理出辽宁省社会治理的思路,首先是丰富主体系统,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主体;其次是规范民间组织,实现社会参与的制度约束;三是提高技术水平,构建新型的网络信息平台;最后是坚持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旨在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加快创新辽宁省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实现辽宁省经济社会的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治理是我国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也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只有建立科学的社会治理体系,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治理能力,才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治理体系以及提高其运转的效能,才能进一步完善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张冰 《城市观察》2017,(6):128-137
社企混合型社区的存在,是中国城市基层社会从单位型向社区型转型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两种治理体制的并存和冲突,是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一大特色,也是导致基层社会治理困境的主要根源。化解这一困境并推进城市基层社区的共建、共治和共享,关键在于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出发,促进社区与企业在社区管理服务上的内在联动,并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等举措,实现社企在社区治理上的全方位、深度化融合。  相似文献   

19.
鞍山要通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市民的利益放在优先地位,让市民共享城市建设成果,形成重教育、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社保体系完善、人民脱贫、医药卫生体制合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社会治理体制,把鞍山建设成为一个优美、公平和活力的城市。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基层治理被赋予促进政治现代化、推动城市发展、实现社会整合等多重目标。城市基层治理中的目标超负荷和目标冲突、历史沿革形成的单中心弱治理格局、治理手段的匮乏和非正规化、内生性公共议题的相对缺失等,共同导致了城市基层治理体系能力不足、管理和服务不到位、治理失败甚或腐败等一系列问题。要有效应对城市基层治理提出的挑战,必须统筹安排,采取顶层制度设计与自下而上的探索创新相结合的对策组合,最终的目标是城市基层治理回归相对单纯的区域性公共事务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