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合生活数字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上海的城市定位,上海推进生活数字化的路径架构是:一个中心,以人民为中心寻找需求;两轮驱动,以技术和制度两轮驱动获取动力;三维着力,以基本民生、品质民生和保障民生差异化为着力点持续发力;四把标尺,以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受用、最满意为标准衡量价值;N个标杆应用场景,从老百姓民生的痛点和堵点出发,聚焦百姓高频急难,打造N个生活数字化的标杆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2.
上海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须聚焦解决三大关键问题:一是打通数据孤岛,解决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数据共享问题;二是将基于技术的管理转变为基于技术的服务,进一步锚定需求创新数字应用场景;三是打破原有纯物理的城市架构,建立联通虚拟空间的数字城市基本框架,并逐步形成具有韧性的数字透明城市,支持数字城市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巩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要发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基础优势,通过双网融合,解决硬件与软件、理念与模式等方面的问题。要整体规划,促协同发展,既需要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的相互促进、互为协同,还需要产、城、人三大主体的有机配合。要多向赋能,激活社会积极性,赋予相关主体参与的能力,压实部门、单位、个人的职责。要坚持以人为本、数据驱动,以造福人民为宗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 相似文献
4.
5.
数字技术融入既有治理体系的进程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性过程,而是涉及复杂的系统制度设计与观念调整。结合当前上海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整体改革步伐,着眼于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的战略目标,应构建多方参与、激励兼容的数据共享与开发模式;优化数字化生态体系,促进数据生产与数据使用的有机统一;依托自治共治,推动紧贴需求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开发机制创新;构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成效的数字化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上海产业数字化转型应紧紧抓住地方优势和特色,以数字化人才建设为基础,全面提升政府数字治理体系和数字管理能力,发挥好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先试先行作用,积极推进上海大数据中心赋能制造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企业集聚作用和平台联通功能,对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引导、服务和管理,进一步形成产业数字化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7.
8.
交通行业治理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交通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科技强国和交通强国双重国家战略的要求下,上海交通行业立足交通基础设施融合发展、交通监管模式重塑迭代、交通运输服务提质增效,以数据中心为基座、应用场景为载体,进一步提升统筹决策能级,提升线上线下协同的精准治理能力,营造“观全面、管到位、防见效”的智能应用生态。 相似文献
9.
10.
实体商圈遇冷多年后,以数字化手段赋能商圈重塑增长的共识逐渐形成.未来,上海需要加快布局数字新基建,引导企业进行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化转型相关专业服务和指导,加强复合型人才培育,完善商圈场景下的数据交易规则,深入推进商圈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世界顶级商圈,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上海居住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虽已取得积极进展,但整体数字化水平还不高,转型面临不少共性问题和挑战。进一步推动上海居住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要做好底线管理,完善细化专项领域的顶层设计和标准规范;出台支持政策,有针对性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资源;优化政企合作,多方发力共创数字生态圈;创新数据治理,推动形成开放共享的良性生态。 相似文献
12.
刘哲;潘淑芳;刘瑞江;喻春玲 《公关世界》2024,(8):31-33
在数字化转型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阶段。而语文教育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传统语文教育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将从智慧课堂的概念入手,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语文智慧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和现存问题,通过提出相应的策略分析,为高职院校语文教师改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了解上海社区建设现状,进一步提高上海社区建设水平,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分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社区建设问卷调研,结果显示,上海社区建设目前总体状况较好,市民认同感较高,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据此,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强上海社区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还有QQ聊天,飞信传情,开心偷菜,新浪微博,电子书,网络视频,无一不在证明着我们正处于一个数字时代。不可否认,数字化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也带来了诸多弊端。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上海城郊结合部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加以创新的领域有:镇级政府社会管理的边界和权限、社区的法律地位和社会组织培育、城中村治理、区级地区大联动大联勤。完善城郊结合部社会管理任重道远,需要政府和社会联手,管理与服务并重,机制创新与科技手段有效结合,才可能形成一套有效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运用自编问卷以393名残疾儿童少年家长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了残疾儿童少年社区融入的特点。结果发现,社区居民对残疾儿童少年的接纳态度与残疾类型和年龄高相关,残疾儿童少年参与社区生活的领域有限且便利性程度低,社区交往对象集中于家庭成员且主动性弱,社区康复以医疗康复为主且服务内容单一,社区教育侧重于体育、艺术和教辅培训且通达性低。基于此,本研究提出转变残疾理解模式,提升社区居民对残疾儿童少年的接纳度;改造(进)无障碍环境,提升残疾儿童少年社区参与的便利性;扩展社会关系网络,激发残疾儿童少年社区参与的主动性;健全社区康复体系,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社区康复需求;完善社区教育资源,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的社区参与通达性等推动残疾儿童少年社区融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推动平台经济发展过程中,上海应从自身的产业优势、规模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引导性政策,巩固优势产业地位,发挥政策对行业的促进作用、对用户的导流作用、对资本的吸引作用,策动构建更具规模性与多元性的平台经济生态,孵化、培育、扶植一线平台企业,实现“弯道超车”。 相似文献
20.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和细胞。网络虚拟社会正以其信息多元性、交互性和去中心化等特点,使社区治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基于上海市6区15个街道(镇)39个社区(居委会)的实证调研表明,虚拟社会在丰富上海社区治理资源的同时,也给社区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这主要表现在:虚拟社会的"参与式社区自治"难敌现实社会的"任务型社区自治";虚拟社会呼唤社区治理"崇尚自由"与现实社区治理强调"建构秩序"难以实现有机均衡;虚拟社会期待社区治理实现"多元共治"却遭遇了现实社区推行"自上而下"的治理。为此,网络虚拟社会背景下的上海社区治理创新需要明确的思路是:坚定一个模式——协商合作而不是"独自打保龄球";明确一个原则——强化政府对社区的有效治权而不是无原则的屈从"民意";正视一个态度:积极正视而不是有意回避网络社会给社区治理带来的风险。要做好"顶层设计",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尊重居民情感和地位,畅通网络民意渠道,保障居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形成自觉、自主、自治的网络舆论平台;提升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完善社区网络预警及保障体系;重心下沉,努力探索社区公共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