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远清 《学术研究》2002,(7):112-116
香港文学研究不仅在弥补内地文学研究空白中占有不同寻常的地位 ,而且它还承担着开拓内地学者研究视野和整合两岸三地文学这一重任。它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目前仍属“试写”、“初写”性质 ,为学科的草创阶段。正如全球化不会使香港文学失却自己的特色一样 ,新世纪的香港文学研究在一国两制背景下仍可单独成为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2.
内地与香港合同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地与香港合同法之比较潘嘉玮研究香港与内地合同法之异同,不仅有利于两地经济交流,而且可以为中国合同法的修改提供借鉴。一、立法背景及立法体例上的比较内地现行合同法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民法通则》(1987年1月1日施行),民法通则中关于民事法律...  相似文献   

3.
再论香港学     
20年前 ,作者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港澳经济》上发表了《香港热·香港经济研究·香港学》一文 ,提出了“香港学”的命题。 2 0年过去了 ,香港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中国内地和世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九七”香港的回归 ,随着“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治港方针的实施 ,随着 2 1世纪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原有的“香港学”也必须与时俱进 ,赋予新的内涵。新的香港 ,呼唤着新的香港学。  相似文献   

4.
发生于三十年代的抗战文化运动,在中国抗战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大批文化人上拿起手中的笔唤醒民众,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于内地不断沦陷,大批文化人移居香港,他们给香港带去了智慧和力量。在这些旅港文人的影响下,香港的新文学运动也得到促进和发展。抗战前夕的香港虽然经济较发达,但在文化文学方面却十分落后,甚至被称为一块“文化沙漠”,一座不易移植文学之树的“水泥岛。”十九世纪末之后,内地的思想文化革新潮流,渐次渗入香港,使香港的新文学运动渐渐萌生起来。香港的新文学运动始于二十年代中期,当时有两家报…  相似文献   

5.
深化香港文学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还合浦国步宽”,九七香港回归是近代史的盛事。就今日文学而言,它标志着香港文学正式纳入中国文学的整体命运。如果说,在此以前同香港的同行一起探讨问题,多少要讲些“分寸”、写些“友情文章”,那么,如今谈论香港文学,已是“自己家里的事”,可以更坦率一些,目的是携起手来,把香港的文化/文学事业向前推进。这是我首先要表达的心绪。这些年来,内地对香港文学的研究是颇有成绩的。已经有几部“史”的著述问世,有几本作家专论出版,还有一批相关的评论和论文发表,促进了内地广大读者对香港文学的了解和理解,这是必须充分肯定的。自然,某些…  相似文献   

6.
香港文学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近代香港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彼此融合的产物;现代香港新文学和中国内地的文学连成一片,并不具有鲜明的本上特色;1949年以后的当代香港文学则逐渐走上独立发展道路,在纷繁驳杂的发展中形成本身的个性与特色。它既有别于大陆的文学,又有别于台湾的文学,也有别于海外华文文学。它所起到的汇集、融合、沟通、桥梁的作用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香港文学是中国文学大河中的一条支脉,它的本土性与海外华文文学的“本土性”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相似文献   

7.
50年代以来的香港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年代以来的香港小说创作何慧一与内地文坛具有的意识形态一致性相异,独立发展于自由资本主义殖民统治地区的香港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至少可以归纳出三个特点。第一,它保留了与内地主流文化相异的另一种观察世事的角度。1949年以后,内地的文学从深受西方...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内地驻港中资企业发展迅速,经营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成为稳定和繁荣香港经济,促进内地与香港经贸关系发展,加快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在内地驻港中资企业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在组织管理和经营方式上也仍存在不少问题。“九七”回归对内地驻港中资企业如何加快与香港和世界经济接轨,积极推进企业经营机制和国际化经营的进程,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深圳特区报》1988年7月8日发表部分理论工作者座谈纪要,提出在内地造几个香港的新构想。纪要中谈到,所谓“内地香港”的内含,是指深圳这类特区,在某些政府机构设立、经济体制、管理、立法等各方面更大规模地学习和吸取香港的成功经验,使这些内地城市在经济体制上与国际经济秩序更接近、更相适应。成为真正国际化的内地城市。纪要援引了邓小平6月3日接见外宾的谈话:“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指出要从如下方面吸取香港经验:①发展外向型经济,特别是自由港政策;②按国际惯例进行  相似文献   

10.
左右翼政治对峙中的战后香港文学“主体性”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香港,在国共战争日趋白炽化的中国内地之外,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具包容性的空间。一方面,在东西方"冷战"意识形态背景下形成了香港文坛左右翼的对峙,但这种对峙的特定表现为,左右翼阵容不仅在文化、文学层面上都有较大的回旋空间,而且在香港扮演"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承的角色"、香港文学"主体性"建设上皆有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香港文坛未介入体制上的意识形态操作,左右翼一时的强大并未影响香港体制的改变,所以,战后香港文学接纳了被内地左翼文学排挤的其他新文学传统。此期的香港,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化"殊途同归",现代派文学则扮演了政治突围的角色,独立的"香港意识"得以发展,香港文学"主体性"得以建成,由此逐步产生出新的香港文学范式。  相似文献   

11.
小思的散文,在香港作家中风神挺拔,别具一格。她用“卢玮銮”本名发表的一系列香港文学史研究论著,慎重与谨严的文风,同样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卢玮銮有关香港文学史论著和资料性著作共有五种。此外,还有不少散见于《香港文学》、《抖擞》、《八方》、《联合文学》等报刊上来不及结集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人们习惯于把1984年12月19日至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之日的这一段倒计时数的读秒时刻,称为“过渡期”。在这历史的“过渡期”中,香港文学本身的香港特色日益鲜明,硕果累累,举世瞩目,在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进入“过渡期”后,香港作为联结海峡两岸乃至中西文化的“桥梁”作用进一步加强了。香港作家立足香港,放眼于全球性的世界华文文学的大文学圈,成为沟通祖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之间的文学桥梁,同时也是沟通五大洲所有的华文作家的一座桥梁。可以这样说:香港文学在“过渡期”的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CEPA后香港资本向内地流动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6月29日,商务部副部长安民和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的梁锦松,分别代表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loserEconomicPartnershipArrangement,简称CEPA),启动了中国内地与香港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的建立。CEPA是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和世贸组织的框架内做出的特殊安排,体现了中央政府和大陆民众对香港的关心与支持。在这一大的背景下,香港的资本向内地的流动也将出现新的趋势。(一)CEPA后港资流向:三个“大三角”,一个大西部改革开放以来,香港资本在内地“落户”已具…  相似文献   

14.
香港“女性主义文学国际研讨会”述评艾晓明前段,在香港由岭南学院中文系,岭南学院现代中文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1996年“女性主义文学国际研讨会”是一次颇富成果的大会。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新加坡、台湾和中国的学者,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  相似文献   

15.
理论批评的渡河之筏--《小说香港》的理论批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久以来,我时常在阅读和研究中,受到“灰色的理论”的侵蚀,使我的感觉日渐迟钝、麻木。一天,我读到了赵稀方的《小说香港》(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5月版),不经意间“邂逅”了一个充满奇妙想象的文学研究世界,突然间有了一种“生活在别处”的快乐。在阅读和研究《小说香港》的特定时空中,一种被理论批评导引的文学想象,既使我感到人生被优雅化和精致化,又让我在“理论旅行”的经历中,捕捉到了一团照亮落寞、平庸世界的智慧与希望之火。也许有很多人相信自己并不需要文学的想象与批评,可我以为,只要这世界上还有人存在,就一定还需要文学和具有想…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在6年以前会见“90年代的中国与世界”国际会议全体与会者时明确指出:“现在有一个香港,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就是说,为了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目标,要更加开放。”(《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67页)显然,在内地造几个“香港”的抉择,不仅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涉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其付诸实施,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积极影响。因  相似文献   

17.
香港“绿背文化”思潮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绿背文化”思潮评介王晋民受国家台港教委的委托,我参加了全国高等学校《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的编写工作,负责台港澳文学部分。在我编写香港文学思潮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介绍和评价“绿背文化”思潮。1994年秋,我应邀到香港岭南学院做研究,适逢香...  相似文献   

18.
香港文学研究的对象,是香港的文学作品、文学思潮、社团流派等等,但主要是文学作品。有相当多的人认为,“50年代之前,具有‘个性’的香港文学,尚未具体形成”,此前的文学只不过是中国新文学在香港的直接延伸,具有“香港个性”的香港文学要在50年代以后才逐渐发...  相似文献   

19.
﹃香港文学书目﹄读后〔澳门〕邓骏捷香港文学成绩喜人,种种风格和流派的作品珠玉纷陈;加上香港文学与内地现当代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使香港文学更为繁杂丰富。香港的出版业极为蓬勃,各类作品与评论得以大量发表和出版,促进着香港文学的发展,也保存了大量史料。...  相似文献   

20.
在1980年代后中国内地"重写文学史"的学术格局中,香港文学的历史存在潜在而强烈地影响着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较具包容性的社会空问接纳的左右翼文学格局挑战了以1949年为界形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1970 年代后的香港文学与香港稳定的多元价值社会结构相呼应,以其在全球性背景下开始的多元化进程和雅俗课题上的突破揭示出20世纪后30年中国文学的整体性.这些都根本性地拓展了中国内地学术界建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思路,使之得以摆脱"中原心态"、"启蒙思路"等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遮蔽,建立起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文学互为参照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