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其组成部分。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有了重大的理论突破。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更加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其组成部分。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有了重大的理论突破。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更加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动,开始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这种近代化的转型不仅体现在政治变革层面,同样也体现在妇女解放方面。中国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妇女参政运动应始于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后。这个时期兴起了以实现男女平权、争取妇女参政为主要目的的妇女参政运动。同时,因为处在辛亥革命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这一运动注定打下深深的时代烙印。这种烙印也一直影响着中国以后的妇女参政运动。  相似文献   

4.
11-13世纪是拜占廷历史上的衰落时期,而这个时期却是拜占廷妇女史上的黄金时期,随着拜占廷社会世俗观念以及宗教观念的演变,男权引退,女权回归.本文从皇室妇女这一特定层面入手,以皇室妇女的参政活动为切入点,探讨这个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5.
乔治·艾略特是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杰出的女作家,她的一生被视为妇女解放运动的“活标本”。艾略特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观充满了质疑和鄙视,在其作品中,通过其笔下女性的命运对传统的妇女观提出了挑战,表明了自己独特的妇女观;其女性观又因为宗教信仰、美学思想和个人生活经历等因素而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女性素质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第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总是可以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定,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取决于妇女的素质”①。占我国人口半数的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中国妇女的进步和发展,不仅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而且对整个人类进步都将产生深远影响”。②提高妇女素质对我们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具有特殊意义。21世纪即将来临,中国在走向世界,世界在注视中国,站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妇女素质状况,将制约着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面对我国妇女整体素质偏低的现状,如何迎接时代的挑战?将是我们面临的严肃课题…  相似文献   

7.
鲁原 《东方论坛》2014,(2):127-128
正20世纪末,一些学者曾提出21世纪是东方世纪的观点,季羡林先生在世时不止一次用中国一句俗语表述这个看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在一个向现代文明推进的时代,怎么会翻出古老中国文化的话题。我觉得这不是狭隘的民粹主义,不是简单的妄自尊大,而是站在哲学和历史高度的宏观思考。今天是一个科学高度发展、信息疾速流通的时代,世界已真正变成地球村,但人类也面临许多生存问题。人类的生存和世道的演进在时间上和  相似文献   

8.
中国妇女参政的优劣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参政。新的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妇女主体意识的回归和价值观念的变革 ,妇女特有的认真、奉献、观察敏锐等性格 ,是妇女参政的优势。但妇女参政的劣势也是非常明显的 ,如传统的性别文化的影响 ,旧有的干部选任机制的弊端 ,参政妇女的角色冲突 ,以及妇女自身因素的制约等等。为此要发挥优势 ,克服障碍 ,从而使更多的女性领导者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9.
女性文摘     
陆伟芳在2005年第1期《山西师大学报》上撰文《19世纪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的理论探索》中指出,近代英国是资本主义文明的发祥地。19世纪时,英国从经济自由化,到政治民主化,再到社会生产现代化,几乎处处走在时代的前面,引导着世界走向现代文明。然而,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在19世纪掀起了第一个高潮,把妇女选举权从男性社会不屑一顾的概念,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成为人们逐渐能够耳熟能详的语言。妇女的政治要求从最初要求未婚妇女与寡妇的选举权,也逐渐向着普选的方向努力发展;选举权的依据从自由女权主义的公正之说,发展到了本质论思想,并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海岛妇女生活方式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世纪是中国广大渔农村妇女生活最跌宕起伏的世纪。海岛妇女,作为其中的一群,她们的生活与当时社会总体生活方式是一致的。但因其独特的生存环境和“渔民老婆”这个独特的身份标志,在1949年前、1949-1978年、1978年后三个历史时期又呈现出不同的富于海岛特色的生活演变图景。  相似文献   

11.
著名作家伊美尔达·维乐汉在1999年出版的著作<超载信息:流行文化与女性主义的未来>中指出,在当今这个时代,流行文化里处处充满妇女半裸影像,侮辱妇女的黄色笑话和表面上显示女孩威力的语言--将女孩说脏话等同于妇女解放,这是一种对妇女歧视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期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的问世正值英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时期 ,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为了分裂工人运动 ,表面上采取了某些改革的措施 ,但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没有获得平等权利。作者通过简·爱这个女主人公的斗争经历反映了当时英国妇女的悲惨处境 ,也反映了妇女摆脱男子压迫和歧视的强烈时代要求。作者刻画的简·爱是一个外表并不美丽 ,柔弱瘦小 ,没有强烈吸引力的妇女形象。但她有不愿忍受压迫、屈辱和一切卑鄙的正义行为 ;她心底善良敢于思考 ,有独立的人格 ;她敢于表达个人强烈的爱憎…  相似文献   

13.
论妇女与消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妇女与消费潘一禾1妇女逛店购物,这也许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司空见惯的镜头之一,大型购物中心总是把妇女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琳琅满目的妇女化妆品放在大商场最显著最重要的一楼大厅,千变万化的女装销售场地往往是男装的一倍以上;多数购物中心的装潢都体现了女性偏好的...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期的英国女性文学开始以女性的视角表达女性情怀。简.奥斯丁作为那个时代的女性主义启蒙者和倡导者,在其作品《傲慢与偏见》中成功地塑造了具有时代反叛精神的女主人公形象伊丽莎白。奥斯丁首次尝试探讨了妇女的处境和地位,主张妇女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表现出进步的思想。她对女性主义的关怀无疑为整个女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妇女如何感知自身的存在状态?在漫长的男权社会中,中国妇女的主体经验如何建构?妇女史研究能否在经济、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之外发现妇女自身的主体经验?通过借用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乡土中国"、"男女有别"等对传统中国社会之特征的表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妇女之"情感"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妇女的历史,尝试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6.
陈寅恪先生<元白诗笺证稿>关于<长恨歌>的考证,不仅是"杨贵妃是否处女"的问题,而且是学术问题、文化问题.陈寅恪先生一生关注妇女问题,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其研究目的就是发微探幽,观察当时的政治、道德的真实情况,在历史真相的揭示中,发现中国妇女身上蕴含的民族文化要素和精神特质,构建中国"民族文化之史".  相似文献   

17.
中世纪一直被称作是"黑暗的时代",在英国这一时期指1066年诺曼征服到都铎王朝建立,历四百余年。英国在中世纪时期和欧洲大陆国家一样,由于受到基督教女性观的影响,妇女的地位一直比较低下。然而进入14世纪以后,英国妇女的地位有了显著的变化,由于瘟疫特别是黑死病、战争以及沉重赋税等因素影响,英国妇女有了从事经济活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英国妇女经济地位的改变对英国中世纪后期社会的转型也产生了一系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典型形象是指文艺作品中高度概括化的艺术形象,是个性和共性的高度统一。《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鲁迅先生通过对祥林嫂纯朴善良、刻苦耐劳的鲜明性格的刻划,和对祥林嫂这个普通劳动妇女的全部悲剧性生活道路的描写,集中地概括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迫害下旧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9.
殖民时代和丛林开发时期的澳大利亚妇女一直处于不平等受歧视的地位.20世纪初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建立,于1902年在法律中规定妇女拥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成为世界上最早实施妇女选举权的国家之一.随后澳大利亚又制定了一系列妇女权益保护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妇女的地位,使越来越多的妇女出现在过去只有男子的岗位上,为澳大利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一股不可替代的力量.澳大利亚赋予女性各种权利、提高其社会地位,是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妇女是封建专制制度下最大的受害者,妇女受压迫始终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如同四条索链紧紧束缚着妇女的手脚,三从四德等旧伦理象大山一样压在妇女身上。妇女成为男子的玩物和附庸,家庭的牛马和奴隶,生存的权利和人身自由没有保障,其受压迫之深是罕见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维新运动的展开,妇女解放开始成为全国性的运动。特别在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参加者们,高举民主主义大旗,揭露和批判封建制度对妇女的歧视和压迫,同情、呼吁和支持妇女争取男女平等的斗争。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蔡元培、李大钊走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同情妇女的遭遇,支持妇女的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