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代中国女性美容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物资料和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古代女性容颜审美活动的有关记载出发,勾勒了中国女性美容习俗的形成过程,分析了蕴涵其中的美学特征,阐释了古代女性对于容颜美的审美观念,从一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先民研制出丰富多彩的妇女美容化妆用品,除基本护肤外,还有唇饰、粉妆、胭脂、眉饰等类型,并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方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美容文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女性文化教育上的第一个明显的特征表现为家庭化,家庭化的文化教育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式;其次是偏重伦常道德、规范女性行为的特征;第三则是喜爱文史的特征,即大多数女性都喜爱文史知识,重在对自己文学修养的提高上,而并非像男性那样非得去读枯燥乏味的经书、或者囿于入仕或科举不得不读固定的书本.  相似文献   

4.
封建社会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中国古代女性在这种生存环境中面临着种种权利的丧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存权的丧失。女性从最初呱呱落地,因是女儿身,就开始面临着生命权的被剥夺;继之,成为童养女、童养媳,又面临着生命权的再次被剥夺;很多美丽的女性,选入王府皇宫,尚处青春年少就被迫殉葬,生命权进一步被剥夺;存在千年的贞节观念,又在软层面上构成了对女性生命权的残忍剥夺。女性,这个弱势群体,在古代的性别歧视之下,因之失去了应有的一切。作为今天的现代人,我们不应该让女性重蹈悲剧,应该让女性拥有自己的真正幸福。  相似文献   

5.
乱离主题是战争年代的特殊文学产物,女性乱离文学则从女性切身经历出发,以不同的方式反映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表现她们在生命和人格、母性和自尊之间的艰难选择,体现出抗争命运的顽强意志和尖锐清醒的批判意识。与同类男性文学相比,乱离主题的女性文学因其"我手写我心"的直接性,更具有"以血书者"的真文学的感人力量,因此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原始的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需要而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体育不仅是生产生活必备的技能,而且逐渐发展成文化休闲活动.新历法的制定、治国思想的确立,使古代中国体育文化定格于儒家思想的框架之内.从此、中国体育文化就按照这种框架发展起来.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体育传入中国,结束了中国古代体育一统天下的局面.但由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传承从未中断过的特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至今仍然发挥着其积极作用体育文化不仅仅包括研究体育史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让我们对现代体育运动有着更深层的认识与了解的同时令其发扬广大,振兴民族体育.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中女性的整体失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女性的社会文化地位和自我意识处于整体失落的情势之中。其主要体现是女性的“内化”、“工具化”、“商品化”和意识观念的“异化”。古代女性的“四化”是相互联系的,它们的共同存在表露着中国古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及命运。封建社会中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文化使中国古代女性的整体失落具有了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妇女的命名有其特殊的发展过程。姓名中的女性气质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文化赋予的,女性气质名字的从无到有反映了社会性别文化的深刻影响和社会性别文化的建构过程。先秦时期的社会性别文化尚未建立,妇女称谓与命名主要是标明她们的生理性别及附属于男性的社会身份,并不具备女性气质;两汉时代,随着以儒家纲常为核心内容的性别文化的建立,女性气质的名字开始凸显出来;在魏晋六朝时代,社会性别文化已经确立,女性气质的名字成为妇女命名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剧场,种类繁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样式、特点、建造规模.从最原始的演出场所、到庙宇戏楼、瓦肆勾栏、宅第府邸舞台、会馆戏楼、戏园等,都反映了中国戏曲昔日的辉煌.这些古代剧场不仅反映着东方戏剧文化的特色,也是世界戏剧史上的瑰宝.因此,本文就中国传统演剧场所的缘起、发展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0.
严婆女性文化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女性崇拜——以“严”为律,以“婆”为尊。在这个文化中,人们能够把女性捧到一个神化的地位本身对女性文化的发展就是一个神话。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严婆女性文化进行深入地挖掘,依靠这个独特借鉴视觉,拓宽我们现代女性文化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化教育知识内容的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对男性学校教育内容,古代的女性家庭文化教育的内容相对贫乏些,但一部分经过发蒙后的女性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或者所涉猎的文化知识已经触及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层,有些女性已经达到了读经解经的阶段;而在宫廷教育中,不仅教授一般的文化知识,且对宫人施行伦常道德的教育;教坊、青楼女性们所学习、接受的文化教育为"书学"、"算学"、文学历史、诗词歌赋等内容,其艺术知识修养内容为音乐、歌曲、舞蹈、杂剧、绘画等,与良家妇女相比,教坊、青楼女性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比较浅显,没有高深的"四书五经"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尽管中国古代不存在正规的女性文化教育,但其家庭文化教育的形式却是存在的,通过家庭文化教育的形式,部分富裕人家的女性还是或多或少地获得了一些文化知识,尤其在一些上层社会的家庭中,女性接受文化教育尽管没有社会环境与条件,但家庭文化教育以及浓郁的文化氛围完全可以熏陶并造就一辈辈有文化的女性,她们的存在,弥补了女性文化教育史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将中国古代的市场管理思想归纳为三个方面:直接实行行政控制的市场管理思想,以《周礼》、商鞅为代表;自由放任的市场管理思想,代表思想家司马迁、叶适、邱浚;实行经济干预和调控的市场管理思想,以范蠡、李悝、贾谊、轻重论者、桑弘扬、王莽等为代表。代表思想家的主张,对处理国家干预与市场自由的关系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古代政府理念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方古代存在不同的政府理念。在政府起源方面,中国认为政府是君王“受命于天”而设立的,西方则认为政府是人们通过“相互约定”建立的;在对权力性质的认知上,中国认为政府权力只能是“君主独制”,西方认为权力具有“公共性”;在制约权力方面,中国主张以君主的内在修身为主、以外在约束为辅,西方则主张以权力制衡为主;在对最高统治者的认知上,中国认为最高统治者就是“天子”,而西方认为统治者是“民选执政官”;在对政府官员的认知方面,中国认为官吏就是“事君之臣”,西方认为是“公职人员”;在对政府的管理对象的认知上,中国认为老百姓是天子之民,西方认为老百姓就是国家的公民。  相似文献   

15.
论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科技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萌芽并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受到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儒家的价值观影响科学研究的动机;二是儒家经典是科学研究的知识基础;三是儒家的经学方法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从总体上看,儒家文化对于古代科技的积极影响是占主导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古代法律教育之历史沿革,分析封建皇权政治、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教育发展的影响,揭示古代法律教育的特点,为现代法律教育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对日本审美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对日本诗学、中国古代绘画对日本绘画、中国雕塑艺术对日本雕塑艺术等方面的影响,指出了日本艺术在模仿中的创新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自然审美,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距今三千年前的《诗经》。此后,在理论上有众多的观点:寄志:以孔子为代表;比德:以孔子、屈原为代表;寄情:以屈原为代表;悟道:以陶渊明、宗炳为代表;畅神:以宗炳、王微为代表。在历史上,有两人的建树最重要:一是唐代的柳宗元,他提出“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二是宋代的苏轼,他提出要与自然山水在精神上共同着生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铸造技术史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铸造技术史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创造的制陶技术 ,从制陶材料、器物造型、烘烤烧制、陶窑建造、烧陶温度和气氛 ,都为冶铸技术的起源提供了直接的技术借鉴。商周开始 ,中国古代铸造技术发展经历了陶冶、陶铸、冶铸的独特进程 ,相继发明应用了石范、泥范、陶范、金属范及失蜡铸造方法 ,并娴熟运用浑铸、分铸、焊铸、嵌镶铸、叠铸等工艺 ,铸就了礼器、农具、工具、兵器等大批器物 ,为华夏文明奠定物质基础。出土文物及古籍文献记载均已表明中国古代铸造技术的领先地位及伟大成就 ,如司母戊大鼎、四羊方尊、青铜人像群、随县铜编钟、曾侯乙尊及盘、“透光”铜镜、沧州铁狮及永乐大钟等古代铸造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