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用语是网民们在交流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针对网络用语的特征,试采取直译、意译、音译等翻译手段,对其翻译策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典故是诗文中利用神话、寓言、传说、历史故事或是历史名人的词语构成的固定表达方式。本文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图式理论分析典故的翻译探讨其一般适用策略和有效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翻译时,常常把英语文章翻译为生硬刻板、词不达意的译文。究其原因是:学生态度不严谨,英语理解和汉语表达能力低,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缺乏,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们过于依赖英汉字典。其解决方法为:让学生们知道,在翻译教学中,不能陷于被动状态,要能驾驭词汇;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去寻找恰当的汉语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从英汉习语的文化表现,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英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翻译中不能刻意追求绝对的对等或形式上的一一对等。翻译中需要的对等是一种综合性的关系,属于动态的对等。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灵活地选词并转换表达方式,往往更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更好地实现对等。本文将从语言的特质出发,从语义对等、语用功能对等和语体色彩对等三个方面谈谈廖美珍教授译作《在亚当之前》中的翻译对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广泛,医学英语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表达方式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医学英语属于科技英语,不同于日常英语,若想做好医学的翻译工作,就必须先了解医学英语的特点,掌握好医学英语的翻译方法。本文主要就医学英语翻译这一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然而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却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为了能够正确地将英语习语翻译成汉语习语,我们需要掌握英语习语的来源,英语习语的翻译技巧以及英汉习语的翻译区别。鉴于此,笔者在本文中对英语习语的翻译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一、公共商品的定义与特性公共商品,由"Public goods"翻译而来,是相对与私人商品(private goods)而言的。公共商品是一个人消费不排斥其他人也同样消费的那种物品。  相似文献   

9.
吉蒂昂·图里是世界著名翻译理论家,他是特拉维夫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图里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描写翻译研究与翻译规范,个案研究和母语译者与译者的培训,其中翻译规范是图里研究理论的核心和基础.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翻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中国的翻译研究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启示.《时间机器》是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成名作,他1866年出生于伦敦,是20世纪初英国的著名科幻作家.本文主要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对《时间机器》进行分析,探究翻译规范对翻译文本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一词在《新华字典》中的定义是“把一种语文译成另一种语文”,这一定义或许揭示出翻译的一个本质,但只是冰山一角。随着翻译研究不断深入,对于何为翻译的诠释不再是单一维度而是多维度的发展。本文旨在翻译观视角嬗变的角度再讨论“何为翻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于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来语言本意的同时,注重避免翻译过程中出现词语搭配错误的现象产生。词语搭配作为英语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词语搭配对于减少语言输出和语言输入中出现的错误显得尤其重要。笔者结合自身英语教学工作和翻译工作的实际情况,就在翻译中如何避免词语搭配错误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相对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翻译产业化是当前翻译行业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英语翻译作为翻译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80%涉外经济活动。准确地理解和翻译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英语词句的语用意义,对不同文化的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折射出其特有的文化内涵。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一种三元关系,即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者之间进行思想、文化的传递活动  相似文献   

13.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开创了翻译研究的新范式,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翻译简化,显化和范化,其中又以对显化的研究较为突出。本文主要阐述翻译转换过程中的显化现象以及造成显化现象的各种因素,以此更好的把握翻译研究的发展方向,推动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教育中的翻译学科的独立发展和壮大,翻译人才的培养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本文先解读《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分析了复合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的能力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契合该能力培养的“三明治”式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评价机制等方面重点探讨了该模式(即“2+0.5+1+0.5”模式)在翻译本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促进翻译本科专业教学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文学的进步和发展,翻译文学在人们的视线中日益模糊。与当初翻译文学的历史地位相比,当代人在关注新的思想文化元素时,往往忽略了翻译文学的作用。为此,笔者将从翻译文学的历史重要性谈起,通过回顾翻译文学的贡献,进一步指出翻译文学在新时期对当代文学的意义所在,进而提出了一些推动翻译文学发展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翻译作为人类跨文化沟通的主要桥梁之一,对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商务翻译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实用性、行为性、目的性、专业性和跨文化交际性,以及鲜明的时代性特征。无论是在翻译理论方面,还是在翻译实践方面,商务翻译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学习价值。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译者除了要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及认真学习相关的国际商务知识外,还要了解和掌握商务英语的翻译标准和方法过程等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译者的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7.
华裔美国文化是华裔美国人的文学素养和文学作品逐渐营造出来的一种文化形式,其是中国人移民史发展的历史产物。华裔美国文学是一种以中国文化为原型、以美国思维价值体系为审美视角而构造出来的文学形式,其文化也充分蕴含着此种特点。文章结合华裔美国文学的特点浅析了华裔美国文化的翻译技巧,希望能总结一套科学的翻译技巧为翻译工作者对华裔美国文化的翻译提供一定的指导或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14年8月,德国自由大学举办了第20届世界翻译大会,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翻译工作者与术语专家的未来”。不难看出,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在电脑越来越多取代人脑的当下,如何处理好人脑与电脑的关系,如何更好地让电脑为人脑服务,在翻译领域也是为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翻译史上,五四运动之前共有三次翻译高潮,第一次是从东汉到宋的佛经翻译,其间产生了大批优秀的佛经翻译家,如道安,鸠摩罗什,玄奘等,他们翻译了大量的佛经,也出现了许多经典的译论,如“文质三辩“、“五失本、三不易”、“五不翻”等较为珍贵的翻译思想。第二次就是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因为此时正值欧洲国家经过文艺复兴,产生了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建立了近代科学体系,西方殖民主义大国的耶稣会教士打着“科学传教”的旗帜闯入封闭多年的中国,企图用西方的科技知识敲开中国的大门。而第二次翻译高潮的到来,无疑与欧洲的传教士纷纷来华是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在这次翻译高潮中,利玛窦无疑是一位关键人物。作为正式介绍宗教与学术思想的最早、最重要的奠基人,他对中国翻译、以及中国和欧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翻译课程在教学上的实践应用,本文主要通过英语学科的翻译教学为研究课题,着眼于英语的教学主体的翻译课题探究,对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者的综合教学发展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而英语这门学科作为当前教育大纲中重点教育目标,教学活动中如何达到教学大纲的目标和在英语的具体课程特别是翻译学习中,如何实现教学的最终效果,需要进行具体的教学范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