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吴义勤认为,刘玉栋的写作给人厚实、稳重、沉静的感觉。他是一个乡土小说家,“乡土的道德化”是他的价值支撑,也是他的叙事策略。他的乡土情结隐藏着深刻悖论,既对乡村的纯朴人性和伦理情怀满含敬意,又不能不正视乡村道德日益颓败和沦落的现实。这种情感和价值观的矛盾构成他小说的内在张力。洪治纲认为,刘玉栋的小说充满温暖的情感之力。他以一种温情式的话语基调,朴实平和地叙述着社会底层人群的生存故事,在悲剧性氛围里发掘种种人性的光辉,凸现人格尊严的力量,寻找内心温暖的亮光。其创作已形成自己特有的审美格调。石万鹏认为,刘玉栋的小说展示了个人化的历史记忆和普遍化的童年经验,表达了他对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的理解感悟,以及对现代化进程的思考与忧虑。其创作呈现出一种忧伤的诗性和抒情品质。  相似文献   

2.
台静农故乡的经济氛围,以及他自身的商人家庭背景,使他的乡土小说充满了经济叙事.其经济叙事最初表现在小说典型环境塑造上,使小说在“看与被看”的模式下,呈现出剧本化倾向,深刻剖析了乡土社会中人性的麻木,显示了鲁迅对台静农小说创作的巨大影响.随着台静农思想上对革命的倾向,其乡土小说开始关注社会经济问题,经济叙事深入到小说的中心,这使他的乡土小说阶级对立感渐强,并逐渐向革命小说过渡,这显现了台静农后期乡土小说与鲁迅小说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对现实主义叙事成规的反拔,先锋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崛起于文坛,并凭借其自身的艺术表现方法--形式实验,在冲击、颠覆和瓦解经典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同时,向人们充分展示出了它所具有的巨大叙事潜力.正是别具一格的形式实验--特定的修辞策略、特定的现代主义叙事方式、与众不同的故事组织方式,成就了先锋小说特有的语言风格,构筑了一个全新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界对新世纪乡土小说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甚至很多人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及时梳理乡土小说尤其是中短篇小说的创作现状、把握乡土小说的发展脉络尤为必要。通过对三十余家主流的创作类杂志在2010—2020年间代表性作品的梳理发现,目前乡土小说创作正在发生着某些内在的变化。乡土叙事正在被前所未有的暮气所裹挟,老年人开始成为乡土叙事中无可撼动的主角,青年人物开始大面积消失或者形象"灰色化",乡土叙事呈现为一种"坍塌"的形态;以前入"城"是主调,现在回"乡"也开始流行起来,让衰落的乡村有了一丝曙光;"80后"作家的乡土写作也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未来他们的创作也值得期待;牧歌式的乡村图景和风貌写作越来越珍贵,新的乡村风景也在逐渐出现。新世纪第二个十年里,乡村正在发生着巨变,对变化的执着使得很多作家对现实形成了一种依赖,也使得乡土小说存在着很多症候。作家认知的分化、美学的分化,使得乡土写作越来越进入到了一种结构性写作时代。对农民精神动向的忽视、乡土小说美学创新动力的不足都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相似文献   

5.
享利·詹姆斯在他的著名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前言中把他的作品比作一个结构和谐美丽的建筑物,他把小说家比作"建筑师",称小说家的写作能力是一种"建筑能力",并且认为自己的小说《一个女士的画像》充分体现了这种能力。笔者在对原作研读的基础上提出,《圣经·创世纪》中的伊甸园故事为这部小说提供了叙事框架,同时,作为寓言的伊甸园故事也为这部小说提供了一种形而上的意义所指,赋予小说关于命运,寻求与选择等形而上的寓意。  相似文献   

6.
二十年代乡土作家的创作尽管具有在鲁迅示范和影响下写作的特点,但仍然富有不可忽视的原创精神和开拓意识。作为二十年代乡土文学的重镇———浙东乡土作家群在乡土根性形态、乡土风景潜质以及乡土伦理主体这三方面的探索典型地体现了乡土小说叙事的先锋意味。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故事意识和小说理念从创作初期就交织纠缠在一起,并在他以后的叙事进程中呈现出悖论关系。作为一个"文体家"的定位正体现在沈从文的故事模式及其与小说理念的悖论式的内景中。20世纪30年代成熟期的沈从文往往在小说中自觉而且刻意地营造一种讲故事的语境。对故事语境的自觉,同时体现的是自觉的小说意识。沈从文的创作因此既表现出由故事形态向现代小说模式演化的渐进历程,又表现出对叙事意义的艰难探寻,最终以其对"叙事"的自觉超越了"故事"与"小说"的二分,呈现出某种本体性。审视30到40年代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一个乡下人是怎样从乡土闯到都市,逐渐在大学体制中变成一个孤独的都市现代人,最后作为一个曾经的"讲故事的人"走向"死亡"的象征性过程。  相似文献   

8.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罗伯特·库弗在他的小说《公众的怒火》中,将事实与虚构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将历史神话化,编造了一个当代神话,以虚构的文本揭示了历史的真实;运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戏仿小说这一形式和叙事本身,把历史事件转变为被称之为小说的语言体系,在构筑小说幻象的同时又揭露这种幻象,使读者意识到它远不是现实生活的摹本,而只是作家编撰的故事,从而导致了传统小说及其叙事在形式上和语言上的解体。这两种艺术形式揭示:像虚构的小说文本一样,历史与现实也是虚构的,也是人工制成品。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乡土小说生存或毁灭叙事模式中所谓的生存,是指乡土小说对美好乡土社会的继承、向往和营造;而其所谓的毁灭,则是指乡土小说对破坏乡土社会行为的批判、背弃和决绝。生存或毁灭叙事模式的运用,为新时期乡土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即乡土小说在为人们描画一个永远被回忆、幻想和守望的毁灭的乡土社会的同时,其虚构、想像和前瞻性叙事,又为乡土社会的生存,预留了必要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叙事、主题内容、美学症候三个方面来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呈现出鲜明的神秘主义特征:首先,先锋小说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段将语言归入神秘之列,又以迷宫式的叙事策略将小说叙事艺术引向神秘的深渊;其次,先锋小说通过罪孽、苦难、宿命、死亡等生命主题传达了宗教、哲学关于生命现象的神秘主义理解;再次,先锋小说通过神秘主义的书写缔造了小说一种寓言式的诗性品格。神秘主义不仅仅是个别先锋小说家的创作倾向,而是先锋小说具有整体性、流派性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歌者——论巴金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庆贺巴老百岁寿辰之际 ,研读巴老的著作 ,追寻他一个世纪的足迹 ,我们更加崇敬这位伟大的作家 ,感佩他一生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执着精神和崇高人格。激励巴金在人生道路和创作道路上不断奋进的思想力量 ,贯穿整个巴金小说的内在精神线索 ,是他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对人生价值的探索 ,是他积极、高昂、奋进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思考和人性的探求是石杰小说的两大突出主题。石杰对生命的体验是苦和空,但又能超越苦、空,达到顺生的境界。石杰肯定自然人性,反对戕害人性,但又能以"性善"作为界限,走向生命和人性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针对学术界对知青小说的颇有建树的批评和解读,提出知青小说内容所上显示的独特精神风貌仍无法淹没。解读了知青小说的主题,即追求人生理想,探索生存价值;挖掘美好人生,赞扬淳朴道德;寻找精神家园。知青精神的成因是与这一代知青的生活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密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从许地山小说中女性的残缺人生出发,分析她们在残缺多舛的命运面前所坚持的人生哲学,认为她们在残缺人生面前并不消极悲观,而是坚持不懈地"补缀"残破的人生之网,执着地追寻她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面对城市的喧嚣与动荡,王安忆以一颗平常的心,真切地书写市民阶层的苦与乐、悲与哀。在多元化文学大潮的冲撞下,她坚决地抵制了媚俗化,敏感而诚挚地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体验。对于城市世俗生活,王安忆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作为一名女作家,王安忆的小说也不可避免地有着女性的知觉与意识,女性在作家的文本中有着突出的份额,而且往往成为王安忆城市叙述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6.
运用对比方法,探讨鲁迅、赵树理农村题材小说之反向互补特性,认为创作立场、创作目的、时代环境、个性才情等因素之差异,鲁迅、赵树理笔下的农村题材小说呈现出鲜明的反向互补特性:前者旨在救赎灵魂,后者重在观照问题;前者力求洋为中用,后者刻意古为今用;前者为形而上的描神,后者是形而下的画形;前者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悲剧色彩,后者洋溢出扑面而来的喜剧情调.鲁迅、赵树理所创作的农村题材小说可谓是物之两面,反向互补,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英文版)创刊后一直致力于对外译介、传播中国文学与文化。其中,农村题材小说在其译介活动中占有相当比重。从横向上讲,对外展示了英雄的革命农民、受封建社会迫害的愚昧农民、觉醒的新一代农民以及改革时期的农民形象等;从纵向上讲,对外展示了从土地革命到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农村政策的变迁。杂志的翻译选材,既忠实于建国后我国农村题材文学的演进规律,如实反映国内文学创作轨迹,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外宣传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理想效果,树立新中国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8.
生命与道德的抗衡──张炜长篇小说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张炜长篇小说中存在的生命意识和道德意志的矛盾,进而指出较有价值的小说文本并不消弧其内部可能出现的这一矛盾。在某种意义上,优秀的当代小说并不承诺文本世界中思与诗和谐的意境。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性反抗小说以性欲描写表现性别隐喻和权力隐喻的内涵.性别隐喻小说追问男权社会和文化对女性的压抑,表达了反抗男权文化压迫,争取女性性别自觉,建构女性话语的价值取向.性权力隐喻小说以性描写隐喻意识形态和权力运作的潜在影响.性反抗小说通过性别反抗和权力隐喻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的关注,倾注了向往生命自由和独立幸福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丁济棠是户县农民画创始人之一,为了肯定他对户县农民画及群体的建立、发展壮大所作出的贡献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对其作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为了能准确地把握和定位其作品的风格内容,采取系统分析、综合比较的研究方法.作品反映了关中美丽的田园景象,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和丰富的业余生活,风格朴素简练、寓意凝重,以典型的地域特色和人文元素创作出一幅幅典型的"关中风情"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