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化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趋势.作为已经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福建省,其粮食安全问题如何解决?本文旨在强调要在把握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与粮食安全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考虑粮食安全战略,并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 寻求较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体制模式,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目的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根本方向。经过十多年改革开放,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粮食购销价格逐步放开,粮食商品流通市场调节比例不断扩大,“粮食商品化 经营市场化”已是太势所趋。与此同时,我国粮食市场也在发育、成长,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最近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种形势下,总结回顾几年来我国粮食市场  相似文献   

3.
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经过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然而,有关调查和研究显示,改革以来,我国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问题虽然大大减轻,但并没有根除,目前的情况是,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落后地区,无论是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还是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地方封锁和地方保护现象仍然存在。这表明,我国还没有实现统一大市场。  相似文献   

4.
关于粮食问题的若干基本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市场化是粮改的目标,还是粮改的手段 目前在粮食市场化改革的问题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将粮食市场化作为改革的最终目的,二是将粮食市场化作为改革的手段。究竟孰是孰非呢?笔者认为,市场化既是改革的手段,也是改革的目的。 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长期目标而言,市场化是改革的手段。在市场  相似文献   

5.
农业发展银行和国有粮食企业是关乎我国粮食问题的两类重要主体,对粮食现货市场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粮食市场化改革深化和国家稳步发展期赁市场的方向越来越明确的背景下,本文研究农业发展银行如何支持国有粮食企业期货套期保值的问题,试图探索一条利用期贷和现货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搞活国有粮食企业经营,又实现风险转移的政策路径,解决困扰银行和企业多年的粮食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及实现目标所需具备的条件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目标就是要通过发挥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的作用(市场在粮食生产和流通中起基础性作用,政府起补充和调控作用),增加农民收入,减轻财政负担,提高企业效益,实现粮食产业的稳健发展,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实现粮食市场化改革的目标,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务院的规定,浙江省从2001年开始率先取消粮食定购,逐步实现粮食生产、收购、销售的市场化。这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深化,对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需要我们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本文就近期粮食购销市场化问题进行调查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作些探讨。一、如何运用市场机制确保粮食安全问题粮食事关国计民生,安全不容忽视。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对粮食安全会有什么影响,如何稳定粮食生产和供应呢?过去的思路是依靠政府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保证粮食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8.
流通环节的国有粮食企业,一直在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市场竞争中,国有粮食企业积累了很多问题,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国有粮食企业要走出困境和走向市场,必须进行彻底、有效的产权制度改革,但这种改革应坚持这样两条原则:一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与国有粮食仓储企业的产权改革形式应有所不同;二是产权改革既要实现市场化功能又要兼顾政策性功能。为此,本文为这两类国有粮食企业设计了产权改革模式,按照这种产权改革模式,改革后的国有粮食企业可具有经营活力和发展活力,同时又能为实现国家对粮食进行宏观调控的目标而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在我国已经开展了三十多年,从21世纪初开始,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才明显加快。各地方政府为促进城市化和提高城市竞争力,开始大量引进国内外民间资金参与市政公用事业的建设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鉴于水务产业市场化的重要意义,选择以城市水务基础设施为突破口,研究其物权设计,分析在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中,不同的物权设计对水务基础设施实现方式和实现程度的影响,希望得出的结论能对基础设施的改革进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是国家粮食价格政策的主要目标,2004年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状况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理论和相关数据证明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问题得到较大的改善,但农民增收还不十分稳固,粮食安全还存在新的隐患。对此,一是坚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强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粮食生产的自然风险和生产成本;三是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为契机,积极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1.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正逐步向市场化方向迈进,但粮食生产、流通与消费的衔接方式却没有大的改变。相比工业品流通组织和业态创新速度来说,粮食流通组织创新一直是滞后的。文章深入分析了粮食流通的基本规律,指出粮食流通不同于一般工业品,存在着天然高流通成本的特性,需引起政府和科研人员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提出粮食流通链创新必须从粮食流通天然高成本弱势的基本特点出发,立足于实施、保障、手段三大现实基点,围绕不同产销规模的粮食生产主体构建粮食批发、零售等环节的组织链接和业态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1998年 4月开始实施的以“三项政策 ,一项改革”为重点内容的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经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两年来的共同努力 ,改革在促进粮食生产、保护农民种粮利益、实现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遏制企业亏损大量增加、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粮食流通形势的变化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粮改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粮产区普遍感到粮改进一步深化所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 ,改革的压力也越来越重。尤为突出的问题是 :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已难以真正落…  相似文献   

13.
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如何对高新技术产业市场化实现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的问题。运用主成分分析法 ,从方法研究意义上对高新技术产业市场化实现程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货币市场的改革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从一定角度来说,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就是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货币市场的过程.我国的货币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一定规模,但仍存在明显不足,距利率市场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后应当从多方面完善我国的货币市场.本文从货币市场与利率市场化的关系出发,论述了货币市场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完善我国货币市场的政策角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和粮食市场化的发展,影响我国粮食市场波动的因素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国家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着新的挑战,存在着诸多难点.如何综合运用其他经济调控政策对粮食进行调控;如何协调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目标,在不同时期对调控目标进行科学取舍、有所侧重;如何运用市场化手段来实施调控政策,已成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的三个难点.分析研究这些难点,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从而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中央粮食储备是反映国家粮食安全 水平和经济实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央粮食储备制度的建设。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消费大国,储备粮食,备战备荒,是我国几千年来治国安邦的基本经验总结。历史上有远见的政治家,都把建立粮食储备作为治国之本,把有没有充足的粮食储备作为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定的基本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始终把中央粮 食储备作为一项重要 的经济工作来抓,中央 粮食储备制度建设一 直在国民经济建设中 处于重要的地位。特别 是进入1990年以来, 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 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7.
2001年3月以来,我国粮食主销区相继取消粮食定购任务,粮食购销价格全面放开。就其内容而言,此次改革是中国粮食流通制度变迁中具有真正意义的市场化改革。虽然粮食主产区仍保留定购任务,但主销区的市场化改革必将对主产区原有的粮食产销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政策机制 自1992年我国提出“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 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向以来,粮食购销体制开始由“双轨制”向“布场化”转轨。20世纪90年代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虽然对保护粮农利益、搞活粮食流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却也伴随着“卖粮难”、“地区封锁”、“打白条”、“压级压价”、“拒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来黑龙江省市场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经启动、快速重点突破、全面深入推进、攻坚决胜四个阶段,迈出了七个实质性步伐。粮食流通工作重心、粮食流通体制、资源配置方式、粮价形成机制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在粮食流通改革市场化方向、建设新型粮食市场、流通的先导作用、宏观调控目标取向等方面得到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9.
粮食流通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创新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大体可以分为统购统销时期、双轨运行时期、初步市场化时期。虽然目前粮食流通体制已经引入了市场机制 ,但是仍然可以看得见第一、第二阶段的政策印记 :粮食始终无法摆脱“口粮”的范畴 ;粮食流通制度行政干预依然很强 ;粮食流通制度依然是以牺牲粮食生产者利益为前提来设计的 ;粮食体制始终无法走出“放—管—放”的环循 ;粮食支持保护体系建设滞后。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变迁的路径选择关键要处理好粮食生产经营市场化和宏观调控的关系、粮食的经济性质和粮食的社会性质的关系、粮食的支持保护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关系、粮食生产和粮食经济安全的关系 ,处理好粮食长期利益和近期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公私合作已经在公用事业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经验基础上,认为当前我国正推进的粮食流通全面市场化改革——粮食储备一直是粮食安全保障的重心和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应当借鉴公私合作的成功经验.我国《粮食法》应当以“公”为重,完善政策性粮食储备制度,以“私”为本,构建多元化粮食储备体系,并创新粮食储备公私合作的效益提升机制,加强对粮食储备公私合作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