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宋庆龄儿童教育观是宋庆龄对儿童教育的基本观点,包括儿童教育的重大意义、儿童教育的目标、儿童教育的模式,探讨宋庆龄儿童教育观,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2 0世纪 2 0年代初 ,周作人提出了教育童话的观念 ,主张应用童话进行儿童教育。周作人的教育童话观蕴含了民俗学的方法和儿童心理学的成果 ,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建立了一个“现代”的环节。同时 ,周作人的教育童话观也存在着儿童本位主义的弊病。  相似文献   

3.
陈衡哲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热衷儿童教育的学者。她在《衡哲散文集》等作品中,对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女子教育等进行了阐释,形成了自己的儿童教育观。她的儿童教育观的形成,可以从其成长经历中找到根源。陈衡哲的儿童教育观启示我们,要注重儿童良好成长环境的营造,同时要尊重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论周作人的民间意识、儿童与儿童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周作人的童话、儿歌与儿童教育观的理论来源、提出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 ,联系当时国内外的学术背景、社会文化状况 ,对其民间童话、儿歌与儿童教育观的意义和局限性 ,作了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研究分析中美儿童教育观之间存在的根本差别,对于撇弃当代中国社会仍以成人意志为主的儿童教育观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苏斯博士鼓励儿童追求自我的写作意识,解读当代美国儿童文学所体现的以儿童为本的儿童教育观,得出人类在其生命的早期便要敢于突破自我,保持激昂自由的精神,肯定自我独特的社会体验,学会寻找自我存在的价值。苏斯博士的作品有力地表现出美国人鼓励其儿童追求自由个性的儿童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儿童身份是对儿童亦或童年的一种属性的界定,更是对儿童教育界限的一种表达。儿童身份和儿童教育之间以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确立了儿童教育的样态与价值。学校作为儿童活动的公共场域,表现出了儿童生活的“公共性”和儿童教育的“向善性”两大核心特征。学校公共生活中由于身份差距的悬殊,儿童“妥协”成为常态化问题,儿童身份式微,具体表现为儿童身体的缺失、儿童话语的缄默和儿童意识的迷失。舒缓儿童天性与公共理性、儿童意识与公共权威、儿童经验与公共知识之间的巨大张力并建立一种平衡,是实现学校公共生活中儿童身份从“占有”到“存在”这一超越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儿童自然教育直接照搬西方的森林教育模式或以游学、生物科学教育、营地教育等形式开展,忽略了自然与儿童教育之间的本原性关系。为了厘清自然的内涵,探究自然与儿童教育的本原性关系,探寻儿童教育回归自然的实践路径,从先秦和古希腊时期关于“自然”的原初涵义入手,阐述自然所具有的“自己如此”“生长”“涌现”等原初内涵是教育回归自然的本原依据。让教育回归自然必须考虑到以下因素:不破坏儿童本来如此、自己如此的状态;顺从儿童固有的本性;激发儿童自主化生的力量;发挥大自然的儿童教育功能。儿童自然教育应“以自然为境”“以自然为师”“以自然为旨”,在实践中走进大自然或创设微自然环境,以自然游戏为核心,融合生命教育和自然美育,激发儿童求真、向善、尚美的本能,促进儿童丰满生命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维柯从发生学的视角研究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从人类学的视角论证了人类的童年类似于个体的童年,从这些研究中我们抽离出他的诗性儿童教育思想.维柯的儿童教育思想是以对真理的创造统一为基础,从儿童的诗性本能的发展、自我认识教育、身心和谐成长走向整体全人的发展终极目标,各部分浑然天成,交相辉映.维柯的诗性儿童教育观对当代中国的儿童教育的启示是:加强母语教学,开发儿童本能;扩大儿童活动领域,刺激儿童感官;容忍儿童知识模糊,开阔儿童思维,加强儿童的艺、体、心的教育,促进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池田大作童话形象构成完整、规范,无异于一部童话形象大全.童话逻辑运用巧妙,融合了幻想与现实的关系,艺术地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剪裁匠心独运,不仅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而且表达了追求终极和谐的东方美学观.尤其是他的童话所特有的程式化的叙事模式叙事时间和故事发生的时间的一致性、叙事时间和空间的不确定性、叙事风格的简单明快、优美纯净,表现出"童话大师"般的深厚功力.  相似文献   

10.
陈鹤琴是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史上一位功绩显著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筹创上海特殊儿童辅导院的实践为我们后人举办特殊儿童教育机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关于“特殊教育意义”、“特殊儿童心理”和“特殊儿童教育”的观点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理论。纵观陈鹤琴的特殊儿童教育思想并加以全面的认识和研究,将有助于中国特色的特殊儿童教育理论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池田大作密切关注现代女性的生存状态。他看到女性在家庭与事业之间难以找到平衡点而陷入迷惘之境。池田大作通过对女性当下生存处境的反思,大力弘扬女性特质与女性价值,倡导女性回归其本真性实在。女性存在的价值通过其主体性的发挥而得以建构。池田大作通过男女间的“主体间性”来规定女性的主体性。在池田大作看来,女性只有在这样的“主体间性”的关系中,才能获得尊严和人格独立。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池田大作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艾特玛托夫在探索人类的生态伦理问题上成了同路人。他们均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根源主要在于科技异化.理性发展失衡;他们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视为实现人内部精神的和谐以及人与外部自然世界扣谐的有效方式。他们的生态伦理观是二人宗教情怀的折射。但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上,池田大作比较倚重人类悲悯苍生之情;而艾特玛托夫则偏重表现动物的灵性。  相似文献   

13.
谭桂林 《东方论坛》2009,(4):25-30,38
池田大作从雨果那里感受到了“民众的真正力量”和对人性与灵魂的追求;在柏格森那里主要吸取了两个重要的元素:一个是世界的存在本质是“生命冲动”,一个是生命的冲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能量;在大仲马那里池田大作感受到的是“故事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池田大作与托尔斯泰生活的年代都面临着家庭解体的危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探寻着家庭秩序的重构之路,试图通过对妻子幸福内涵的界定来重建幸福完满的家庭。他们为女性建构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存在,也为女性摆脱家庭、事业两难境地设计了一条理想之路。他们所界定的妻子幸福的内涵是二人宗教情怀的折射,但由于立足点不同,二者的价值取向存在着差异。前者推崇的是“男女同尊”的佛教女性观,而后者是男权文化对女性形象的模塑。  相似文献   

15.
从正义的视角来审视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是当代环境伦理学的新进展。池田的环境正义观认为,必须从世界范围来看待当今世界的环境危机,应当为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幸福作出贡献;要把消除全球贫困与拯救世界环境危机联系起来解决;要充分发挥妇女的独特作用,提升女性的地位,绝对是解决地球环境问题的关键;要把享用环境作为一种新的人权来看待,从生命尊严的高度来审视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池田大作和季羡林都主张文化产生多元论;重视东西方文化交流;认为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西方是分析的;分别主张用“天人合一”和“依正不二”的智慧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分歧在于文化体系的分类以及在21世纪东方文化是否将取代西方文化的问题,其原因是思想基础、所属国家、文化背景等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生命”是池田大作思想中的核心概念。1972年,池田大作就开始对生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生命”一直是他讨论的中心问题。池田大作“生命”概念有三层含义:个体生命、宇宙生命和价值生命。个体生命是现实中存在的生命,是肉体和精神的统一体;宇宙生命是指宇宙蕴含着诞生生命的力量,宇宙本身是一个超越生死、永恒生命的实际存在,并与人的生命深处相契合;价值生命是指生命的尊严和人对生命的尊敬,是池田大作生命概念中的最核心内容。池田大作思想的各个方面都体现了生命的精神,生命的光辉是其思想体系的根本特色。池田大作生命思想是东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对21世纪人类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池田大作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有对善恶关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人应如何处世、生活”的系统看法——人之道。在池田大作看来,人之道首先对个体自身有一定的要求:人要坚持宗教的价值,人要有不屈的勇气和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人需要不断读书,人要勇于承担责任,人做事要有效率。其次,人之道对个体和他者联系中有一定的要求:人要平等待人,人要关心别人,人要遵守诺言和人要爱护自然环境等。人之道的基本内容实际上是个体自我完善的方法及个体与他者发生联系时须遵循的要求,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池田大作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9.
佛教对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佛教传入中国后 ,除了在义理上大力宣传以外 ,还更多地利用佛教典籍中大量的故事、寓言、譬喻、史诗等通俗易懂的形式 ,使佛教进一步走入广大的百姓中间。佛教的这些生动形式不仅为六朝正在兴起的志怪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题材、语词等 ,尤为重要的是 ,它们还在人生观、道德观、时空观、小说的情节、叙事方式以及奇特的想象等方面 ,对六朝志怪小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果抛开其宗教内容的话 ,可以说 ,佛教中的这些形式 ,是对中国文学的一大礼赠。  相似文献   

20.
汉族和少数民族都有人兽婚恋故事的存在,这是因为这些民族同根同源,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各民族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虽然有着相同类型的故事,但是受本民族思想的影响,对这些故事又有着欣然不同的观念。人兽婚恋故事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