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乡教育统筹作为当前我国一项基本教育政策和教育发展方式,关系到西部农村教育的振兴,深刻影响着西部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城乡教育统筹可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环境条件,有利于西部农村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公平机会,可激发西部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信念和信心。城乡教育统筹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显著差距,不断为西部农村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城乡教育统筹实施的方向是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城乡统筹的进程中,最首要也是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就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文中在对重庆市现行教育资源分配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统筹重庆教育资源分配,促进教育事业公平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成都市青羊区城乡统筹发展成功实践特点与成效的调查,分析"青羊经验"的特定内涵和外延: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取得新进展;城乡社会统筹发展迈上新台阶;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构建的新突破;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水平达到的新高度以及城乡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获得新提升等。研究了青羊区的具体措施与经验总结,认为"青羊经验"具有标本和标杆的示范价值,有助于坚定统筹城乡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值得全国相近区域的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取向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焕三 《东方论坛》2010,(3):106-111
追踪"城乡一体化"形成的脉络发现,最早是用"统筹城乡发展"概念来表达城乡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最早使用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概念;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总结概括了"五个统筹"并做了详细的解读;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新思路;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路径是城乡各领域的全面互动和对接,在宏观层面主要指城乡政策的调整完善,构建城乡统一政策体制框架;在微观层面主要是城乡各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城乡双方的互惠、互利、互补和共赢。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一些值得商榷的概念和观点,指出:第一,《纲要》提优质教育很好,但只关注"优质教育资源"不行,因为优质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教育权利与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质量目标是"人人享受教育权利与保证教育全过程公平"和人人成为"负责公民";优质教育的目标人口应为全部受教育者尤其是受高等教育者;第二,"素质教育"的原有概念及其实施没有与时俱进;将教育的均衡发展"剥离于"推进素质教育之外是"推进素质教育"困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城乡统筹发展中,政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城乡统筹中政府职能角色定位出发,论证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意义,并针对政府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主张创新政府职责体系、约束激励机制、公共服务机制和行政运行机制,建立"有限、责任、服务、高效"的政府,有效解决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错位""缺位""越位"现象,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左权县结合县域实际,探索实践了一条以"1城34村"为目标的特色城镇化发展之路。坚持规划先行,通过加快县城和中心村建设、大力度移民搬迁、开发生态庄园经济、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统筹城乡区划和教育资源配置等措施,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为贫困山区破解"三农"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问卷调查的对比实验数据分析,梳理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过程中的矛盾,提出针对性解决办法,并对该教育改革项目的深入实施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观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毛泽东的革命发展观、改革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步伐、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抓好"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上述"五个统筹"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结合吉林省情,吉林省统筹发展的基本任务在于:统筹"四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统筹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吉林省统筹发展,必须把工业化作为核心环节和主导,把城镇化作为关键载体,把农业现代化作为重要基础,把信息化作为有力引领,同时,转变发展方式,处理好非均衡发展方式与统筹发展、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建设森林城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明的进步呼唤森林城市建设。在当代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为实现"以城带乡"的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森林城市建设成为"以城带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途径。面向未来,建设森林城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以实施森林工程为突破口,积极构建政策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开展农民工培训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培训工作是应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之前展开,还是在转移之后展开,是把重点放在农村,还是放在城市?实际上,要使农民工培训取得现实成效,还应本着城乡一体的原则,充分利用城乡两种教育资源,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分析了成都市市属地方高校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思路,提出整合成都的教育资源,大力培养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急需人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县乡村体制"正逐步向"市镇村体制"演变,这种演变的内在合理性从根本上言之在于改革开放让我国国力大增,从而有能力把"县乡村体制"改造成"市镇村体制"。要根据"市镇村体制"的四大功能即发展功能、服务功能、文化育民功能和民主法治功能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根据"市镇村体制"统一规模地来设计和谐统一的城乡运行制度,推进我国城乡统一发展,最终实现城乡和谐。  相似文献   

14.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社会地位与权益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但其中人是关键性因素,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首先统筹城乡居民权利,赋予城乡居民同等的公民地位。保障农民公民地位,涉及到重大利益关系和制度的调整,是统筹城乡社会和谐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和突破口。当前,必须尽快消除歧视、排斥、限制农民合法权益的体制性因素,让农民与市民一样平等地获取各种合法权益,平等地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城乡教育统筹是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解决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必然要求.重庆市作为城乡统筹改革实验区,实现城乡教育统筹,促进农村和城市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科学发展观为重庆城乡教育统筹寻求理论支持,从教育的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的结果三环节分析城乡教育中存在的公平性问题.最后,基于科学发展观为实现重庆城乡教育统筹的路径进行初步探索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同志长期关注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在工作实践中对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和新举措。文章从"统筹城乡发展是重大战略性问题","跳出农村发展农村","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不断强化强农惠农政策","以体制机制创新拓展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空间","统筹城乡发展是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努力,整体推进"等六个方面研究其深刻内涵。习近平同志的统筹城乡发展思想具有尊重城乡经济关系演变的内在规律,贴民心、接地气、求实绩,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强调务实性和政策的执行力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重庆师范大学认真学习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和重庆市的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探索教师教育改革与服务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相结合的途径,其相关工作和发展思路如下:深刻认清形势,明确统筹城乡教育的任务,谋划服务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着力点;发挥特色优势,融入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履行师范大学使命;加强校地合作,积极参与统筹城乡教育综合试验改革.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城乡差距更加明显。湖南城乡居民差距主要表现在收入、消费、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些差距的存在,导致湖南城乡发展的不协调。为了统筹湖南城乡发展,构建和谐湖南,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财政税收,统筹城乡资金信贷,统筹城乡文化教育,统筹城乡医疗卫生,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城乡制度创新,统筹城乡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建国以来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探索进程,并从中得出:城乡统筹发展要确立农业、农村的战略地位;坚持以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来处理城乡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政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重庆三峡库区为西部传统农区的典型代表,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效应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西部传统农区教育发展对农村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具有强烈的正向促进作用。据此,文章提出西部传统农区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统筹城乡配套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教育先行的发展战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高效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充分释放农村教育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性,为最终形成教育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循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