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战争是“用于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列宁也说过:“战争就是通过暴力继续执行交战国的统治阶级早在战前就已经执行的那一政策。”因此,战争最能检验人们的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2.
“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横排本第155页)。人类已进行过几千年的战争,现在世界各地还在进行着种种不同形式的战争。一个没有战争的美好世界的理想,曾经活跃在多少诗人、作家、多少政治家、多少善良人民的头脑里,但在还有阶级、还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社会里,这种理想毕竟还没有成为现实。正因为战争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关系到千百万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为了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它是在产生了私有财产和阶级以后才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为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我国古代大约在父系氏族社会晚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产品有了剩余,于是就出现了私有财产和阶级,部落之间也随之不断发生战争以争夺财富和劳力。这时,氏族组织解体,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原始公社便逐步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奴隶制所代替。史书所谓“禹传子不传贤”、“家天下”,就是  相似文献   

4.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它是利益根本对立的集团之间(部落与部落,国家与国家、阶级与阶级之间)为谋取自身利益而展开的武装冲突。有史以来,战争就分为两大类: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正义战争,一般是指被压迫者或者被侵略者为捍卫自己的国土和正当利益而进行的战争。奴隶起义、农民起义以及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战争,都是正义战争。而那些以掠夺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或维护反动统治的战争,则是非正义战争。无论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都存在一个战俘问题。在生产力不怎么发达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对战俘  相似文献   

5.
战争是一种政治行为。一般情况下,它代表着利益或政治思想相左的集团或阶级之间的对抗。战争利用特殊渠道和方式,将集团或阶级的利益诉求、思想观念等蕴涵在战争的过程与结果之中,并加以传播。特别是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的战争,对政治思想的传播具有巨大的动力学意义和选择确定功能。  相似文献   

6.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以来,战争就作为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出现。然而,作为从属并服务于战争的一种重要的战术形式的夜战,究竟产生于何时,如何产生,以及在战争中的作用,迄今无人论及,这是我国古代军事史、战争史上研究的空白。本文试就这二方面提出一点见解,求正于史学界和军事学界。 一、“夜战”一词的最早提出 据古籍记载, 我国最早的“夜战”一词提出,始见于《国语·齐语》、《管子·小匡》等篇。其中《国语·齐语》记有:“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见,足以相识。”《管子·小匡》云:“夜战,其声相闻,足以无乱;昼战,其目相见,足以相识”。两者虽文字略有参错,但文意相合,都是记述管仲的话。管仲所谈到的“夜战”,并不是针对“夜战”的战术而发,而是提出改革军制间或对于实施“夜战”所带来的裨益。原文本意如下:  相似文献   

7.
茅盾小说所显露的政治化倾向,应给以科学、合理的分析与评价。茅盾小说的政治叙事大抵有两重视角,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效应:一是"民族政治"阐释与现代民族国家想象的勾连,联系着国家前途、命运的探索;二是"阶级政治"阐释关于革命与阶级的言说,注重阶级关系复杂性的表现,从而形成小说特有的政治叙事张力。  相似文献   

8.
如何理解历史上游牧民族的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历史上,常常发生游牧民族与定居民族的战争。对于这一历史现象,本文将分下面九个论点加以阐述。一历史上存在民族之间的压迫,便有民族之间的战争。民族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民族和民族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战斗形式。论说民族之间的战争,不能离开阶级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中,对原始部落时期战争作了论述。后来的许多军事理论家或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给予不同的解释,至今众说不一。争论的焦点是:该如何理解《起源》书中的“战争”概念?在阶级和私有制产生以前有没有战争?笔者认为,对战争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战争起源问题正本清源,实在很有必要。一、什么是战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道义性、功能性以及评价民族战争的方法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对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应如何评价的问题。认为考察民族战争的道义性,应具体分析参与战争的各个民族的政治状况,这包括:①在一个民族内起主导作用的统治集团的阶级属性;②战争的目的和动机;③在战争中实施的政策。民族战争的积极功能是:①增强民族内部凝聚力;②为各民族人口大规模、大范围的流动迁徙打开了通道,从而为各民族的重组和融合创造了条件;③是对一个民族最严峻的考验,给各民族提出了为赢得生存和发展而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课题;④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当然,民族战争也存在造成各族人口锐减、社会生产力严重破坏以及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湮没和一些民族的消亡、增加民族间的隔阂等消极功能。评价民族战争、应当从道义评价和功能评价两个方面着手;道义评价和功能评价既要严格区分,又要合理结合;要有关于正确对待中国历史上所有民族的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霸权迭兴的神话:东周时期战争和政治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史学长期以来一直把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的转型看作是东周政治发展的主轴,其实,战争在东周政治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以东周战争的性质的变化及战争和国家政治发展之间互动关系为基础,东周的历史可以分为三段:霸主时代(前770—前546年),转型时代(前546—前419年),全民战争时代(前419—前221年)。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是由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结成的政治联盟。共产党人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战略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从"两个先锋队"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关系的时代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吉发 《人文杂志》2003,(1):139-142
全面分析了人类政治时代的两个历史阶段,指出了阶级对立社会政治关系的逻辑重心是阶级关系;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政治关系的逻辑重心,有一个从国内阶级关系向国际民族关系的位移过程;江泽民同志"两个先锋队"的科学论断,从政党的维度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关系"双重性"的时代定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阐明了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本质,并在20世纪60年代获得当代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从最初抽象宏观的叙事方式转向对个案国家及其权力运作的具体化、实体性研究,关注国家发展现实需要和世界政治格局调整,具有强烈现实解释力。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分析表明,全球化并未改变民族国家的阶级属性;全球文化同质化并未削弱民族国家自身文化的本土化与民族性;跨国组织与超国家集团的发展并未改变全球利益分配格局,因此民族国家依然是最为重要的利益主体。  相似文献   

15.
关于阶级的概念,目前在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分歧主要表现为阶级仅仅是一个经济范畴,还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在内的广泛的社会范畴。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关系、阶级斗争及其规律,关系极大。 从总的方面来说,我赞成阶级不仅是一个经济范畴,而凡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以及思想在内的广泛的社会范畴。什么是阶级呢?我认为所谓阶级就是由一定经济、政治以及思想联结起来的稳定的社会集团。这里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明确的是,经济、政治以及思想,在阶级产生、形成、存在和发展中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所以,在理解阶级的概念时,应该明确,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集团。马克思对阶级所作的解释,列宁给阶级所下的定义,都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正>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 政党作为一个阶级、阶层、集团的政治组织,在政治统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党的历史如果从17世纪80年代英国出现“辉格党”和“托利党”的时代算起,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而于1847年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也距今140多年历史了,现代世界各国,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民族独立国家几乎都有政党的存在。近现代各国政治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政党进行的。政党是一定的阶级和阶层,为维护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类战争的起源问题,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解决了的。一批中外学者,有的搜集许多资料揭示了人类战争最早出现的年代,有的考察当代仍生活在文明时代之前的某些部落之间发生的战争,然而,不知什么原因,在我国学术界有一个公认的普遍看法,战争发源于私有制,或者说战争是私有制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军事思想简论》一书第一章第一节的标题即为:“战争起源于私有制和阶级”。影响很大的《辞海》在“战争”条目中说:“战争是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以后才有的,……”1989年版又修改为“战争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现象”,这个“一定阶段”联系到《辞海》关于阶级、私有制和国家的条目看,仍然是指私有制和阶级产生  相似文献   

18.
民族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但是在存在着剥削阶级的社会里,民族又决不是什么统一的东西。列宁说:“每一个现代民族中,都有两个民族。”①又说:“在股份公司里,各民族的资本家都是坐在一起的,彼此十分融洽。在工厂里,各民族的工人都是在一起工作。在任何其正严肃而重大的政治问题发生时,集团都是按阶级而不是按民族划分的。”②可见民族区别是次要的,而阶级划分,才是人们之间最根本、最深刻的划分。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江泽民同志的论述不仅提出了一项重大原则问题,而且还推进了我们对政治蕴涵的新认识。对此,笔者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同志们。一、政治是涉及人们根本利益的有关全局性的社会关系政治的内容范围很广。从实体形态上来说,有政治机构,如军队、国家机构、团体组织等等;从意识形态上来说,有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等等;从行为上来说,有阶级斗争、战争、革命等一系列政治活动等等。而所有这些制度、机构、思想和行为都围绕一定的民族、阶级和国家的经济目的与根本利益旋转。简而言之,政治就是处理…  相似文献   

20.
洪秀全的政治思想,产生于中国旧民主革命的童年时代,不成熟的社会条件产生不成熟的政治思想。作为农民革命运动领袖的洪秀全,其政治思想既摒弃了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学思想形式;又不可能汲取后来才传入中国的近代西方政治学说,因此,采取了宗教的、王朝的、民族的复杂而特殊的思想形式表现出来。一、宗教的——政教一元化的国家观国家观是政治思想的核心,几千年来,不同的阶级和政治集团的政治思想家,都从不同阶级的政治利益去解释国家的产生,如“君权神授”、“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说等。洪秀全的国家观,如同“闵采尔的政治理论是和他的革命的宗教观点紧密相连的”一样,也与宗教观紧密相连。他说:“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则实一家。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近而中国是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