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银 《人才瞭望》2016,(11):9-11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建设法治国家要求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2.
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7月5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 基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必然要求。他强调,依法行政必须从每个政府工作人员做起,尤其要从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每个领导干部做起,任何领导干部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带头依法办事。朱 基说,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包括加强政府立法工作,严格行政执法,强化执法…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这是我们党执政以来领导全国人民走向法治国家的新的里程碑,也是我们党更加成熟的重要标志。 依法治国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干能否坚持依法行政。这是因为,行政机关在国家机关中所占比例大、地位重,所涉及的管理领域最广泛,国家所颁布的法律、法规,大多数需要行政机关执行。各级行政机关能否坚持依法行政,将从总体上决定依法治国的战略原则能否从根本上得到贯彻落实。 依法行政的内容很广泛、很深刻,也很具…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我国的法治宣传教育已经经历了六个五年普法规划的实施,人们的法制意识越来越强,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逐步提高.毫无疑问,法治宣传工作关系到我国民生保障,社会稳定,为推进法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奠定了一定基础,有效推进了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5.
全面依法治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新方略。国家要依法治国,高校要依法治校。开启高校依法治校新征程,领导带头是前提,依法行政是关键,公正公开要强化,法治意识要增强。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政治文明思想中的国家学说和丰富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提高政党的政治主体、必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7.
一、提高行政效率应以依法行政为前提前上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党的十五大指出,我国政泊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作为对人治与专制的否定体现了更高层次的政治文明,是一种力进的治国方式。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反网方面的经验教训已充分证明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因此,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绝不是某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行政体制作为政治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行政管理活动作为治国的一种基本活动,必须体现法冶原则,依法行…  相似文献   

8.
郜军涛 《人才瞭望》2014,(12):10-10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彰显了我党依法执政、依法治国、厉行法治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人社工作者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坚持把依法行政的理念贯穿于人社工作的始终.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履职的基本方式.进一步提高人社工作的透明度、规范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问题的提出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 明确指出:“继续推进政治体制 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我党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出来,这是我党,总结历史正反面经验,为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党的执政方式有了重大进步,开始了从“以党治国”向“以法治国”的历史性转变。 讲依法治国,就必须“依法”。…  相似文献   

10.
高校管理中的法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侵犯学生权益的现象,造成高校学生管理的非法治化状态,主要因为高校管理者法治意识淡薄、高校的法律地位及高校与学生的关系理论认识及法律规定的模糊、法律法规的滞后性以及学校校规的违法性等。充分保障学生权益,就必须依法治校、依法管理,这是高等学校实现教书育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要求,更是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任何人类的造物都是人类一定价值的载体。法治也不例外,总是凝聚着人类对国家、社会的愿望,以及对自己的生活境遇和生活质量的改变。我国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的方向正确的,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尤其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时,我国法治建设的价值追求如何设计,是关乎法治道路方向的问题,也是时代赋予法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建设法治中国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们的基本治国方略。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法治中国建设吁求道德支撑。道德是科学立法的伦理基石,是严格执法的重要支持,是公正司法的基本防线,是全民守法的伦理底线。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推进,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我国的依法治国建设正如火如茶的展开,各地的法治政府建设随之加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之一,秦皇岛市的法制建设从立法、执法、司法、民生多角度切入,但在高校方面尚显力度不足.基于此,从依法治国出发,结合法治秦皇岛建设的客观实际,对高校依法治校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周海波 《人才瞭望》2015,(4):202-204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的治国方略的重大部署。高等学校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加快人事管理的法治化建设步伐,目前还面临着很多挑战,要不断完善人事法律制度,尽快转变管理观念;各高校要制定合法、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提高人事干部和教职工的法律素养,依法办事;厘清政府与高等学校的关系;完善人事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5.
法律援助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保证那些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或特殊案件的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法律援助有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保证依法治国得以实现,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然而,在当今司法实践中,阻碍法律援助建设的问题也存在,例如:人均法律援助的资金等经费问题有待于迫切解决。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法律建设水平还不算高,要想充分实现宪法和法津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和自由,还有很多工作等着我们去做。因此,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是刻不容缓的。本文论述了我国在法律援助实践中所呈现出的一些问题,通过看到这些问题来具体列出方案解决法律援助的困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好法律援助的资金来源问题,使得人们的基本人权和诉权得到真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老百姓的权力意识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观念深入人心。目前,中国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期,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矛盾也日渐凸显,秉持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提升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对于促进转型期的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阐述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7.
要闻博览     
标题信息●国务院日前决定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求地方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应依法治国要求的传统观念、工作习惯和工作方法●大学毕业生更换“分配护照”,就业报到证取代派遣报到证●我国高等教育将继续扩招20万,今年300万人上大学●我国近20年共有?..  相似文献   

18.
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能力,对于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着重要意义.本基于此,分析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政府职能需加强法制教育培训、纳入用人考核机制、加强公权力的监督、改善法治环境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推进“依法治国”是涉及各领域、各行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人社部门承担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责,开展柔性执法,强化权力公开,对于提高人社部门执法水平,确保人民依法享有更广泛的劳动保障权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南阳市卧龙区人社局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理念,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为重点,全面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均是一种治国模式、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在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有着重要意义和战略地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内涵是什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怎样,在当代中国致力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两者应当怎样结合,这些问题就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