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乡村振兴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举措。当前我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产业振兴方面仍然面临发展活力不够、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待增强等挑战。一、创新创业人才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现实国情决定了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不能走“资源依赖型”模式,只能走“人才支撑型”道路。创新创业人才是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我国终身体育研究起步比较晚,从建国以来直至80年代末,真正开始涉及终身体育概念是在1987年1月,国家教委制定颁布的《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大纲第二项任务中明确提出了:“使学生懂得锻炼的基本原理和独立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以适应终身体育和生活娱乐所需要.”1996年在修订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时,第一次把“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作为教学目的写进了教学大纲.2004年8月,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进行之际,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建国以来首次“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会上倡导大学生:每人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相似文献   

3.
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加大改革力度,高校得到快速发展。各个高校都给自己制定了远大目标,国内一流大学要向国际一流大学发展,省属一流高校要向国内一流发展,专门学校要向综合性学校发展,专科院校要向本科院校发展。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关键要有高层次的人才,因为这是衡量一个大学的标准。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指出:“高等学校要跟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部、欧盟轮值主席国奥地利和欧盟委员会驻华代表团于5月26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举行了“中国-欧盟高等教育合作研讨会”。教育部部长周济和欧盟轮值主席国奥地利教育、科技和文化部部长盖勒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城市的改造和振兴,“三城两地”建设都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作用,都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人才观。白山市的振兴过程,必然也是一个“人才强市”的建设过程。什么是人才强市?概言之就是:实施人才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市场机制,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6.
《人才瞭望》2008,(6):110-110
从大连市人事局获悉,为加大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日前,大连市人事局、农委、教育局和卫生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启动新农村人才振兴计划的实施方案》,启动新农村人才振兴计划,这也是大连市政府确定的今年为民办的19件实事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很多高校动漫专业的人才培育方式都是针对动画的理论认知,经常用CG、多媒体、软件操作等来替代动漫教学的诸多内容,这种环境非常地不利于思维的创新以及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专业人才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由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开展的“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首批研修班学员日前举行结业典礼。教育部部长周济、国家外专局局长万学远出席典礼并讲话。首批结业的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等学府的73名学员。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供应面临的“数量上供不应求”“质量上有效供给不足”现实困境,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亟需解决大学生“知农爱农为农扶农”的情怀需要增强、涉农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及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的匹配性有待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要大幅提升等问题,提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当注重“思创融合”教育、深化“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等改革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意见》中所说的卓越法律人才是指应用复合型、国际型、基层型人才,是司法实践中能够将理论、规范、社会环境和治理目标协调与平衡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聚焦     
近日,中组部、人社部、国家外专局印发《关于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提供签证及居留便利备案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通知》),将“回国(来华)定居工作专家项目”“北京市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等55项省部级以上开展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纳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备案。今后由上述计划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均可比照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办理人才签证、居留和来华定居等手续,享受出入境便利和相关工作生活待遇。这将使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支持范围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曾经深刻指出,创新是国家和民族振兴的不竭动力,也是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所在。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构建服务型政府新形势下,人事工作更需要创新。《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为人事工作创新提供了契机,我们要抓住这次机遇,加快人事部门创新的步伐,在政府职能部门中,率先完成由“权力型”部门向“服务型”部门的根本性转变。一、《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为当前人事工作创新指明了方向人事部门做为政府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要职责。人  相似文献   

13.
“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已由《教育法》用法规形式确定下来,这标志着传统的管用一生的学校教育向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转变,标志着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到来,这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使教育真正成为现代化建设基础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政治、业务素质是适应这一形式的变化,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措施。为此,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以不同方式对中小学专任教师进行…  相似文献   

14.
《人才开发》2006,(2):58-59
针对有所中学把学生分成五类。俞正声最近指出:学校教育有个“为什么人”的问题,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深化改革,中国皮书发布报告提醒:大学扩张潜伏财务风险,专家呼吁:警惕“富本位”意识侵蚀高校  相似文献   

15.
焊接上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缝隙,把优秀的人才吸引进来,制造业才能看到希望. 提起国产产品,人们或许会想起“神舟”上天、 “蛟龙”入海,也可能联想到水龙头漏水、圆珠笔漏油……的确,中国制造客观上存在着大而不强、创新力不足等问题,但究其底,仍缘于人才不强.近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目的就在于从根本上补齐这一短板.  相似文献   

16.
覃杰  朱腾 《人才瞭望》2023,(21):23-25
<正>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城乡统筹发展以及乡村振兴建设中取得重大进展,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乡村呈现人才难引进、来了留不住的困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明确提出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先手棋,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7.
《人才瞭望》2007,(1):10-11
2006年12月11日至12日,第二届中国&#183;中部崛起人才论坛在武汉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开幕式上致辞。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教育部部长周济,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王勇分别做报告。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里的这句台词广为流传。毋庸置疑,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英才辈出,精英荟萃,但是还应该看到,由于体制性障碍等种种因素,在人才使用上,并未用当其时、用当尽才,整个社会也并未完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美国《科学》期刊曾将清华、北大比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不少精英在学成后并未回国。不回国的原因自然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  相似文献   

19.
张妍 《人才瞭望》2023,(7):9-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党管人才的强国战略,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实现党对人才的全面领导,奋力走出结构更优、效益更好、质量更高、区域产业优势更加充分释放的全方位振兴必由之路。坚持党管人才,实现人才振兴,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人才强则国家强。各级党组织真正做到管好人才,是人才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一招。我们党要向育好、  相似文献   

20.
需要强调的是,《决定》中的人才观与人才学中的人才定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在于,《决定》中提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是给人才下的定义,不能理解为人才学意义上的人才定义。而是讲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注重说明人才对于党和国家的从属性和贡献性。联系在于,它肯定了知识或技能是人才的首要和根本所在,人才学的人才定义也应如此。虽然,它也讲“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但显然这是从广义的角度所讲的,这里的“创造性劳动”是与“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