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委托—代理关系普遍存在于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中。在股东与企业家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着效用不一致,并由此引起代理成本问题。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使企业家的利益和企业有关各方的利益紧密相联,荣辱与共,才能使国有企业的种种“顽症”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需要对国有企业领导人进行激励.目前常用的激励手段存在种种弊端,因而需要从新的角度来思考国有企业领导人的激励手段和制度安排问题.基于新增企业所得税为核心的激励制度,有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当然也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委托代理问题日益突出,并由此影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因此,探讨如何在国有企业建立有效的经营者选拔、激励和约束机制,以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已成为当代企业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现状,提出了建立有效的国企经营者选拔、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委托代理问题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文章在阐述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把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国有股份制企业的委托人、代理人问题应用到国有企业中,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运作思路,以期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及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效益,是中国经济体制改的中心环节,也是中国能否成功地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笔者认为,中国国有企业经营不善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而激励约束机制的不完善与不健全,归根结底在于我国国有企业特有的委托代理制,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委托代理的角度来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最大问题既不是缺少激励、监督、约束代理人机制,也不是缺乏评价、制约代理人的充分信息和市场制度环境,而是整个代理体系中的各级委托人和代理人都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因而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降低整个代理系的代理费用和提高其代理效率就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源于现代公司制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对应于两权分离,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行为目标的不一致导致委托代理的产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步履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有效激励和约束,建立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对称安排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8.
企业是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契约.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契约不完善,要素所有者在承担的权利与责任上并不对等,委托--代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完善契约,其核心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委托--代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特别是新制度经济学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主要研究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市场参与者的经济关系———委托代理关系,以及激励约束机制问题。代理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委托代理理论有其伦理的合理性,也有其伦理缺陷;需要切实解决代理问题的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及伦理理论依据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国有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所有作为委托人与企业经理作为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委托代理关系预算约束软化,因此导致在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过程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双方对未来博弈次数及委托代理信誉预期的不确定性。为了对国有企业经理人员实行有效的激励与监督,就必须促使委托代理双方实现重复博弈,加强双方的委托代理信誉,从而有效地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国有经济制度创新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吸收现有各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国有经济制度创新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地照搬英美的公司制度,而是要结合中国国情,经过制度创新,建立具有社会主义内涵的现代企业制度。(2)"产权明晰"并不等于私有化,"私有产权效率论"不仅在理论上有致命的逻辑缺陷,而且与世界范围内的改革实践不相符。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具有很强的理论合理性和与市场经济兼容的实践可行性。(3)我国国有企业并非一种天然低效率的制度安排,其大量存在不仅有社会政治基础,而且有很好的经济效率基础,新古典的效率标准难以真正把握国有企业的效率本质。(4)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并不意味着国有经济应当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在中小企业中也有存在的合理基础,国有经济的产业定位在本质上是企业自主决策和市场选择的产物,政府不宜人为地设定标准。(5)导致对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行错误解读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人在理论上没有真正把握国有资本作为资本的本性,在法权上错误地理解了国有资本的最终归属。因此,国有经济需要制度与理论的同时创新。  相似文献   

12.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国有企业存在着体制改革形式过于单一、企业运作不规范、资金短缺、负担过重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政府应把现代企业制度落到实处,努力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切实做到政企分开,着力解决再就业工程,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3.
纯粹的经济因素———技术环境或竞争形式,都不能作为影响企业组织形态与策略选择的唯一解释。我国国企集团的形成是中央政策主导、股票市场的诱因、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以及企业间相互模仿的结果,而这种制度环境压力使组织结构趋同。然而不顾原有社会制度环境的特质,希望借用或移植一个本质不同的外来设计,仓促将国企集团化,尽管外形相似却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  相似文献   

14.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对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标准应是 :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和投资者投资收益最大化的统一。为此 ,需要调整国有企业负债率与资本利润率的不对称 ;调整国有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的过度偏好 ,以使国有企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将国有资产和非国有资产置于平等地位,即市场主体地位的平等必然要求资产作为国民经济功能性工具的地位平等,然后通过建立国家利益无差异曲线模型,引入“边际资本成份替代率”和“有效区间”等概念,论述了该模型对我国企业改革的意义,得出如下结论:国有资产在行业与市场中的过度介入,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低效率的制度性原因,国有企业战略收缩是增加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国有企业是一种独特的制度现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其制度变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行为较之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亦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初期国有企业之间“三角债”的出现和泛滥是造成当今中国社会企业缺失诚信的制度性根源。  相似文献   

17.
关于现代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激励制度问题日益突出,并由此影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因此,探讨如何在国有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已成为当代企业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系统由经济福利激励、绩效考核激励和价值满足激励三部分组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可以有效地发挥员工的潜力,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理论梳理,以及国有企业对全国及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可以明晰国有企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发展现状。以甘肃省省属国有企业L集团为例的分析,将得出以下结论:国有企业供给侧改革不光要在“生产端”追求技术上的新方法、新概念,更要在“要素端”突破制度上的老问题、旧症结;要在土地、资本、劳动等最基础、最根本的要素市场上,把那些真正束缚国有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行地毯式的摸排和破解;只有把工作往深里推、往实处做,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才能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必须实现国有资产的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才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单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并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20.
自2007年国务院出台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办法以来,经过2010年和2014年的连续调整,国有资本收益收取初步形成了一套制度体系,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央企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是否受到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政策的影响、国资收益收取比例是否合理值得进一步探究。基于代理理论对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政策和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不仅受到传统的公司特征以及公司内部治理特征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宏观政策的制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