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合并而成的一门新的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探索。为了适应新形势与新要求,应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构建该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力学"和"桥涵水文"课程的回顾,说明了"水力学与桥涵水文"作为一门课程开设的合理性,还着重对"水力学与桥涵水文"的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及考评方式的改革进行了具体阐述和论证,为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的基础课———"水力学与桥涵水文"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与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材料力学是高等工科院校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之一,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也一直是高校教学中不断探讨的主题。本文对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阐述了材料力学课程建设的思路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控制工程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课。本文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卓越计划"培养目标要求,探索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的途径,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液压传动"课程是材料加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既有较深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非机械类专业对该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提高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家畜寄生虫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通过对课程的师资队伍、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实验实践教学条件、课程教材等一系列改革与建设,努力把我们<家畜寄生虫学>课程打造成一门精品课程,使<家畜寄生虫学>课程成为了一门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条件完备、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方法与手段先进、教学效果良好的课程.  相似文献   

7.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当前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对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探讨先进的教学手段、设计符合需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电子电路CAD"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技术基础类课程,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基于多媒体手段和"双结合"的教学方法.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以"点面结合"、"讲练结合"为核心的"双结合"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明显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是对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探讨.  相似文献   

9.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电工学》课程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必须落实在各门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本文通过对《电工学》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改革实践 ,探讨了在《电工学》课程教学过程中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方法 :整合、更新教材内容 ,改革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验教学中减少验证性实验 ,增开EDA实验 ,开设课程设计 ,增加电子电工实践环节等 ,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材料物理性能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物理性能是材料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对该课程掌握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文章从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三个方面阐述了材料物理性能教学的改革,认为改革拓宽了专业适应面,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使教学内容具体化。  相似文献   

11.
"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在宋词中经常得以表现。在具体创作中,词人往往借助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情感指向的意象进行传达。本文着重指出"落红"与"幽月"二意象来阐释词人的言"愁"情怀。  相似文献   

12.
理学家们把本来具有道德性的孔子之仁与<易传>的生生观念相结合,将此生生不息视为生意、生理,并与人的心性相结合,建立起了"仁"、"生"、"理"三位一体的形上架构,完成了"天人合一"的理论预设.这种建立过程包括了对孔子的同情、<易传>的阐发,包括有佛老的刺激、中医的启发,以及他们自我的体贴和思考等一系列工夫.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和说明,可以更清楚地把握理学本体范畴的结构与含义,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理学的整个体系及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始终都在"超越"和"现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即在"沉默"与"言说"之间:恰如其分地说出可说的,以显示不可说的.这一思路为后世哲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种区别于传统形而上学和现代科学的新的思维方式.认为哲学也并不意味着找到答案以求安宁,而在于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作为人之为人的永恒追求,构成了人的价值意义世界,将与人类同在.  相似文献   

14.
"作者"与"读者"是叙事交流语境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分析福音书的文本,以此强调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认信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向世人传报救赎的好消息,使世人更加笃定对上帝的信仰.这种神学观念的彰显既是福音书的著书目的,又凸显出了其自身独特的综合意识形态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兴"恰好是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最具深远影响和意义的范畴,也是<诗经>的本质.对<诗经>的诠释基本方式就在于"讽诵涵泳","叶韵理论"的应用就有利于"讽诵涵泳"的落实 .朱熹美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的创造性转进与拓展.  相似文献   

17.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 5 0年代以后 ,中国军事后勤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传统粮台体制向近代粮台体制的转变是中国军事后勤变革的集中表现。曾国藩在创立近代勇营兵制的同时 ,对传统的粮台体制也进行了相应地改造 ,建立了勇营兵制下的近代粮台体制。本文通过考察近代粮台的产生背景、特点及兴衰历程 ,试图揭示晚清战时后勤体制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兴”在“意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力求正确地、历史地把握“意境”形成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厚诗学内涵。“兴”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情景交融、不尽之意、形象思维的特征以及佛教中“境”的介入,最终导致“意境”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20.
文化传统既是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成果和积淀 ,又是该民族持续发展的背景和基础 ,因此 ,对少数民族社会未来发展充任着文化动力和文化制约的双重角色。本文从中国族群民间的创世神话、英雄神话、爱情神话、生产神话入手 ,探讨了我国多民族文化的本源与共振 ,以及由共振导致的文化趋合态势 ,进而说明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吸纳和民族性自强是各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意识条件 ,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的辉煌同样取决于文化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再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