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世杰  亓力佳  刘盍松 《社科纵横》2006,21(12):170-171
本文就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分析,指出既要充分认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的消极影响及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严峻挑战,又要充分认识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强调充分利用网络,主动迎接挑战,提高积极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运用网络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咏梅 《社科纵横》2009,24(5):155-156,169
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同时也对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加大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力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莫非 《社科纵横》2008,23(12):166-167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带来了巨大影响和冲击,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带来新的挑战.本文针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中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出现的问题,就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优化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育人优势,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构成了大学生成长的二元社会环境,网络圈层化成为影响大学生网络社交的重要社会现象。在网络圈层化影响下,大学生的社会心态逐渐呈现出矛盾表征:佛系、躺平与内卷共生,社交恐惧与网络晒秀共生,政治冷漠与政治热情高涨共生等。网络信息圈层化、网络社交圈层化、网络行为圈层化使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呈现出极端化、非理性化、娱乐化的特点。各教育主体要主动破圈,筑牢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精准治理,把握网络治理方向盘;正面引导,弘扬主流思想主旋律;提升素养,重塑时代新人新角色,合力推动网络圈层化背景下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高校网络舆情作为社会网络舆情的延伸,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网络舆情是大学生对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情绪、态度、看法和意见的总和,具有参与主体的自由性、内容结构的多元性、舆情的瞬时突发性和诉求方式的不成熟性等特点,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针对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应当从占领舆情阵地、健全监测机制、完善思政队伍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6.
苏碧芳  毛良  谢莹 《社科纵横》2010,25(9):130-131,134
本文就思想政治教学在网络环境下存在的利弊进行深入剖析,针对网络信息技术给思想政治教学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认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在观念、方法、内容方面创新,努力打造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把网络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形式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学的主渠道之中。  相似文献   

7.
李璇  周荣明 《社科纵横》2012,(1):153-154
校园网络舆论涉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出大学生群体的各种思想动态,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研判与正面引导研究,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高校网络舆情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双面作用,本文通过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过程及原因,进而探讨研究如何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正面引导,以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校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安民  张瑞云 《社科纵横》2012,27(12):10-12
在如今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传播更加广泛迅速,舆论环境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这不得不引起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深思和警醒.网络舆论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一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对环境也具有能动的改造和营造作用,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来应对网络舆论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优化舆论环境,为小康社会的建成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9.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信息网络时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利用网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环境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既可以极大地开阔大学生的视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丰富大学生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不利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妨碍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萍  王兵 《社科纵横》2012,(10):168-170
在网络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经历着空前的变革。一方面,网络媒体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革新、教育方式的改变和实效性的增强。另一方面,网络媒体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严峻挑战:可能冲击高校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消融他们的服从意识、导致学员道德行为失范以及人际关系的自我封闭。我们应从掌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加强网络思想道德和法制建设、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网络监控机制等方面来寻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志华 《社科纵横》2009,24(10):153-154
网络时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分析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教育的异同,指出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了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网络实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6,(7):155-158
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体,微媒体具有区别于传统媒体传播的明显特征,它的出现和兴起在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微媒体风行的新形势,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积极适应新环境,从改变工作方式,搭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等方面着手,努力探索微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娟  王瑛 《社科纵横》2011,(8):160-161
当前,网络环境正以其特有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冲击和改变着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进而影响他们的成长。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问题,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思考探索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下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论是对于大学生本人来说或者是对社会的发展来说都是具有独到的作用。而民办高校近几年在我国教育行业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渐的上升,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过去的教学中可能兼顾不是太全面,而在新媒体时代下,民办高校在网络传播和现实课堂教学上双管齐下,提升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7,(4):172-174
"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提出了新课题。本文从"微时代"的定义及特征、"微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微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来展开论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拓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成为使用互联网的主力军。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很快,但是对外界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因此在利用网络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这就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但是作为一种便捷有效的现代化工具,网络也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种种便利和新的条件,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新兴的网络来开展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手段,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出发,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时代需求,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取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多样化、人性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具体化、平等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生活化、灵活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渗透化、互动化。从四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范式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探究,希望可以以此为方向,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成功转换。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视野中的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翃飞 《学术交流》2003,(7):170-172
研究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对搞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面对当今网络世界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深入研究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影响的心理动力和心理状态 ,是搞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从而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变“思想教育统一化”为“思想教育个性化”。  相似文献   

20.
上海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通过对校园文化载体、生活园区载体、学生社团载体、网络载体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载体的创新实践,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