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阎广芬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8,(4)
本文论述了古代女子的伦理道德观,如:男尊女卑的女子社会观;礼教统治下的女子贞节观;无才便是德的女子价值观;三从四德的女子伦理观。并指出了这些封建伦理道德对古代女子的危害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邵龙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6):1-8
儒家伦理是一个多层面的理论结构,它从未被"用世"至被"用世"的发展流变中其五个层面在性质、功能与作用等诸方面均在动态中发生了变化,随着儒家伦理的理论形态日渐完备,元典儒学的真精神却被扭曲,致使精华与糟粕更加复杂地揉合在一起.洞悉它的理论结构才能辨明儒家伦理的积极因素,确定它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琢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2)
日本近现代劳动目的观是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直接体现;温情主义劳资关系观亦脱胎于儒家“和为贵”的伦理思想。由此而构成的日本劳动道德观在促进日本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中是不可或缺的。在弘扬传统中国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今天,强调这一点是耐人寻味的。 相似文献
5.
夏海州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92-94
调查表明 ,大学生伦理道德素养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与国家和社会所要求的仍有一定的差距。在高校伦理道德教育过程中 ,应结合时代特征 ,进一步明确伦理道德教育内容 ,同时 ,注意正确、积极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6.
试论主体间性的和谐伦理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桂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2):66-68,73
从主体性的基本思想出发,说明了主体间性在伦理道德观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论述了当前构建主体间性的伦理道德观有助于克服纯粹主体性思想带来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郑召利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2)
德谟克利特是欧洲哲学史上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唯物主义原子论是古希腊罗马哲学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受到了中外哲学史界的极大重视和高度评价。这位曾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实验自然科学家和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还以其丰富的伦理思想对全部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 相似文献
8.
高捍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3):40-42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有相当系统而丰富的社会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他认为,人之贪得无厌的共性、对正确幸福观的无知和不懂得欲望的节制是社会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基于这种认识,他猛烈抨击了人类劣根性的突显表现者———富人,论述了他的幸福观和节制欲望的意义,提出了相当完整的道德伦理律条,以期造就好公民、好青年、好富人、好官员、好妇女、好父亲和令人尊敬的好老人。同时,他强调教育在塑造国民崇高精神品性中的巨大作用,并深入讨论了教育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翠欣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61-63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幸福。但同时 ,其负面影响也日益彰显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初步掌握和分析了研究生 (此处主要指理工科研究生 )科技伦理道德观现状 ,并针对此现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赵海琦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
德谟克利特的科技伦理思想赵海琦关键词德谟克利特,科技伦理思想,贤智论,刻苦求实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370年)是古希腊原子论唯物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的科技伦理思想,是他原子理论的衍生。他认为,"灵魂是由原子组成的,思想也是物理的过程。"[1]在... 相似文献
11.
12.
杨雪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34(4):55-58
民间故事的类型研究意义重大。东北民间故事是东北民间文学的主体,是东北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记录了东北各族人民在特定地域中的社会生活,反映了独特自然地理条件下所形成的文化特色,体现了东北劳动人民自古以来的优秀高尚的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13.
庄子道德观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四重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现实逻辑看,是特定时代的“庄子式”烙印;从实践逻辑看,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安顿与张扬;从理论逻辑看,是对老子和儒家思想的融合与扬弃;从反思逻辑看,是对非“道德”行为的归因与批判。庄子的道德观并不是一整套修身治国的规范,而是在分析道德的功利性和目的性的基础上,意图从根源上破除人自然本性之外的各种欲望与道德知识,从而重建道德基础,回归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14.
朱汉民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4(5):603-609
有秩序的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西方经济学家在论述市场经济效率的同时,无不强调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无不强调法律和道德对经济与社会秩序的巨大作用,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呼唤法治,道德和秩序。 相似文献
15.
略论西方经济学伦理道德观的演变与承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汉民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4(5):603-609
有秩序的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西方经济学家在论述市场经济效率的同时,无不强调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无不强调法律和道德对经济与社会秩序的巨大作用.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呼唤法治、道德和秩序. 相似文献
16.
社群主义源于亚里士多德对"城邦"的界定,现已成为西方政治哲学中一种较系统的学说。社群主义建构了以社会本原取代个体本原的哲学形而上学;以社群中心取代个体中心的政治哲学;以公共的善取代个体权利优先性的美德哲学。这种理论的自觉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性所引发的西方社会危机。然而,对社群与传统的抽象化理解,使它在解决西方社会的现代性危机上陷入了理论和现实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从满族家庭礼俗看其民族的伦理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霞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3,(3):33-34
满族是一个讲究礼节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家庭礼俗,其中蕴含着满族优秀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8.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7-92
党项民族和西夏人受到唐宋中原"三教合一"思潮的重要影响,形成了以佛儒融合为特点的道德伦理观,并在继承和综合中原佛教和儒家文化的基础上体现出自身的文化个性。这种伦理道德观既是党项民族学习中原汉文化并融合创新的成果,也是党项文化与汉民族文化交融和认同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9.
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是工业革命中形成的新兴力量,其道德观随经济实力的强大逐渐获取主流价值观的地位,促进英国社会现代伦理观念的建立。研究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形成的历史、社会及宗教因素以及二元性,可以对其在引领英国新兴文化价值观念方面的作用及工业化时代的英国社会有所了解,为高速发展的中国工业社会伦理道德观的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田桂民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220-225
随着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已经无力约束当今的社会生活.切实加强道德理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当前上下的共识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现代文明建设不能脱离本民族深厚的文化背景,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对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进行价值选择,将其中蕴涵的积极、进步、合理成分进行新的转化,使之与当前急剧转型的社会现实相适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倡导仁爱和忠恕,重视人的自我修养,坚持重义轻利,鼓励自强不息的奋发向上精神,这些都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在今天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