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爱莲 《职业时空》2008,4(7):100-101
Metonymy这种修辞格是指用一个事物的名称代替与它相关的另一个事物的名称。它是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段,实质上讲是概念接近事物之间的一种比拟与替代。其特点在于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和事物的名称,而是通过联想用人们所熟知的与本体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名称来代替,利用两个对象之间的某种联系来唤起别人的联想,可以做到形象鲜明但不生硬直接。  相似文献   

2.
由看图到作文的两次扩想训练,有例有据,有仿有作,让学生把自己的某些生活见闻与感受同作品的形象联想出来,以增强作品形象的具体可感性,这对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是很有好处的。联想是此物想到有某一点相关的某一物的心理过程,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联贯的思想片断联接在一个思维的链条上。  相似文献   

3.
灵感是在注意力完全集中,意识极度敏锐的情况下,人们长期思考着的问题.受到某些事物的启发,忽然得到解决的心理过程。比如文艺创作者,在酝酿思考的紧张阶段,由于受到有关事物的启发,促使创作活动  相似文献   

4.
一、理想的心理属性及其文化根由现代人类学,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中,人具有特有的分别把握过去、现在、将来的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现象。人正是依赖这些心理现象使自己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作为这三大心理现象之一的想象,是人脑在感性形象的基础上通过形式思维、逻辑演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想象过程中,人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并不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简单地重现,而是新事物形象的形成。想象这一特质,使它包容了对于未来事物与境况的一切愿望与预计,其中充满好的、美满的、憧憬式的愿望和预计便是理想。理想是想象中最高,最浪漫,  相似文献   

5.
象征在世界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化中都很常见,它借助事物间的联系,以具体事物作媒介,使人联想到与该事物有联系的相关事物.由于它采用的是"托义于物"的手法,不但具有生动感的特点,又意在言外,容易使人产生广泛的联想.如我们看到"做老黄牛"这个字句,所想到的不仅是"黄牛"本身,而且由此联想到忍辱负重、敦厚温顺的人格."在象征中,语言符号本身似乎只是一种媒介,或者说只是一架桥梁而已,它让人们通过有限的符号去产生无限的联想,去联想语言符号所暗示的意义."[1]因为联想思维的不同,语言中丰富多彩的象征词汇在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中所表示的寓意又大相径庭.如喜鹊,被阿拉伯人视为不祥之兆,当作小偷或笨鸟;但中国人却视之为吉祥鸟,报喜鸟.  相似文献   

6.
<正>象征的含义即:"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睹物思人,因人念物乃人之本性所在。看到甘棠树从而怀念召伯,这便是《甘棠》诗中甘棠树的象征性的符号意义所在。潜藏在事物后的一个故事或意义,当人们看到此物,可能便自然而然的联想到彼物或彼事,使事物间形成彼此联系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想象是“大脑对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高级认知活动”。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是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通过有效的写作训练活动,学生的想象力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基于初中学生的主要思维风格和想象的特点,作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象征在世界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化中都很常见,它借助事物间的联系,以具体事物作媒介,使人联想到与该事物有联系的相关事物。由于它采用的是“托义于物”的手法,不但具有生动感的特点,又意在言外,容易使人产生广泛的联想。如我们看到“做老黄牛”这个字句,所想到的不仅是“黄牛”  相似文献   

9.
孙亚玲 《职业》2013,(5):123-123
技工院校机械专业课程教师要通过语言的刺激在学生头脑中对记忆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心理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巧妙地运用语言的艺术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表述教材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0.
商品的种种名称包括以商标注册的志利性牌名作为一种象征性的事物符号,其间包含着许分人文、地理、心理、教育等方面的文化寓意。注重人物、事物名称是人们的惯常心理.一个取字独到、寓意深刻、内涵丰富且具有韵味的好名称往往能促使人们产生种种联想,激发人们爱屋及乌的热情。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商标牌名已渗入到企业文化与人们的价值观念中.不少经营者在给产品命名进无不煞费苦心,甚至不辞辛劳求助于有识之士及专门公司,目田石于以万8美称广招天下,遇求真酒接力化的三关放巨。团吕8称的公关按历,大体目表现为以下话方面。…  相似文献   

11.
刘彦青 《现代交际》2010,(12):164-164
联想和想象,就是由一个形象想象或联想到另外一个形象,由一个形象创造出另外一个形象。简单地说想象力就是人们再现生活的能力。苏轼夜游赤壁时,面对清风、白露、流水、月色,凭借着自己的想象力竟然有"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受,这是想象力带给他的精神财富。想象力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本文笔者将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2.
创造性思雏常常表现为不受传统观念柬缚,能够迅速发现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乐于追根寻源,并且善于联想,富于想象和长于类比,而且常常把探索的目光投向未来。  相似文献   

13.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近日在一次研讨会上语出惊人。他说,“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因此,考虑到“龙”的局限性,吴友富建议,必须重构国家形象品牌。  相似文献   

14.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利用板书能促使双方更好地沟通和结合。板书也是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一种最直接的、简便易行的直观教学方法。怎样才能体现出它的传导信息、感知对象、有助记忆、促进思维的作用呢?本文试从心理学的角度,作一些初步探讨。一、板书的感知原理作为一种直观教学方法,板书可以突出感知对象。感知是人们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没有感知,就不能形成记忆、思维、想像等复杂的心理过程。以现代信息科学的观点来分析,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接受、加工、储存和运用信息的过程。语言能传递信息,文字…  相似文献   

15.
“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首份针对“90后”大学新生的调研报告最近在武汉大学“出炉”。 这份报告表明:“90后”大学生,既不像社会上炒作的那样娇惯自私、不可理喻,也不像人们想像的那般“独”性十足、难以接触。他们“经济上富裕,关心天下大事,兴趣爱好广泛,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责任观念比较明确”。同时,“90后”大学生“思想较为开放,50%以上进校前谈过恋爱”。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也是一种认知和思维结构。隐喻已经成为横跨哲学,心理学,逻辑学,认知科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课题。隐喻是指人在认识不同事物间的某种相似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联想在语言层面上的一种表达形式,即联想是隐喻的产生基础。隐喻渗透于日常生活中,不但渗透在语言里,也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杨曼 《现代妇女》2014,(10):283-283
日常生活中,事物千差万别,甲事物就是甲事物,乙事物就是乙事物,性质不同,形状各异,岂能相互代替?这似乎是个常识。可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总是违背这一常识,而又乐意为交际的对方所接受。比如:Il aime Bordeaux.(他喜欢波尔多酒) Bordeaux是法国著名的产酒区“波尔多”,人们常用这一地理名词代替“波尔多葡萄酒”,即在此,Bordeaux的指的是“酒”,一种产于波尔多地区酒,用产地代替酒,着实很有意思,这就是修辞上所说的借代。〈br〉 什么是借代呢?借代即使词从指某一类事物转而指另一类事物。这两类事物虽有某种联系,但并没有类属关系,这种词义的变化称为词义转移。简言之,借代是指根据两个事物本身客观存在的密切关系而引起的词义转换现象。〈br〉 借代的情形有很多,有的以具体代抽象,有的以抽象代具体,有的以局部代整体,有的以标志代人或物,现在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8.
提起名牌战略,人们自然地联想到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似乎唯有名牌企业、名牌产品才能振兴地方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实,实施名牌城市战略,也是振兴地方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另一有效途径。 所谓名牌城市战略就是指全方位地塑造城市的整体形象与风格,给城  相似文献   

19.
人们就像是被技术宠坏了的孩子,在享受技术的同时,对新技术,还永远抱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期待。虽然技术的出现和进步已经给人们塑造了全新的生活,但“更多、更快、更好”是永无止境的追求。十年后,到了2013年,各种人性化的高技术产品会给人们提供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呢?想像一下吧——  相似文献   

20.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艺术,舞蹈欣赏则是人们对艺术美的一种审美活动。本质上,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舞蹈,而人们在欣赏舞蹈时,必须具备一定的舞蹈鉴赏活动的条件和心理过程。而舞蹈欣赏对人类社会、生活也有重要影响。为此,本文对上述方面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