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是由北京联合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伴随着北京联合大学的发展壮大,《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走过了20年的风雨历程。20年来,《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从最初的人员少、条件简陋,发展到现在合理的人员结构和齐备的软硬件设施;  相似文献   

2.
电影《赵先生》不仅仅是婚恋题材的影片,其背后交织着微妙的性别、身份和权力的关系,象征着20世纪90年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经国家出版署正式批准,《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全新的面貌问世,步入了允满希望的新千年。 时光如梭,这本期刊创刊已逾20年。这20年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成长,从创刊时的《教学研究》,到后来的《高教研究》、《上海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社科版),直到今天读者手中的这本《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4.
《老人与海》和《一个人的遭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同是20世纪世界文学中的珍品。这两部作品都是从哲学的高度,直接对人的命运,人类的生存意义进行独特的表现。它们包含着作者饱经沧桑的人生体验和生存意识,融汇了作者对生活的审美观照和审美情趣,给人一种哲学诗化的美感。  相似文献   

5.
经国家出版署正式批准,《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全新的面貌问世,步入了允满希望的新千年。 时光如梭,这本期刊创刊已逾20年。这20年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成长,从创刊时的《教学研究》,到后来的《高教研究》、《上海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社科版),直到今天读者手中的这本《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6.
《伤逝》、《倪焕之》、《围城》等作品,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五四至20世纪40年代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状态。子君、金佩璋、孙柔嘉等知识女性追求情爱勇敢、执着但难逃失败的宿命性悲剧一方面反映了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及她们自身思想性格的局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围城心境对婚姻生活的潜在影响。婚恋生活中的围城心境,既源自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也呈现着弃旧图新的人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日本东北大学教授野家启一和大阪大学教授鹫田清一在日本《情报知识的含义》(1999年版)上刊文指出,20世纪哲学的特征之一,即是对“语言”的显著关心。事实上,从弗萨尔的《逻辑学研究》(1900年)开始,到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1921年)、卡席拉的《象征形式的哲学》(1923~1929年)等,这些代表着20世纪的哲学著作,在某种形式上都以语  相似文献   

8.
李锐始终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存在于人们的视野中,他的整个小说创作一直是围绕"从个人出发去追问普遍的人类困境"这一命题而展开,对于人生困境的无尽展示与言说的背后正包含着对于人生命运无常的追问。从李锐小说所展示的人类生存困境入手,重点考察了从《厚土》到《银城故事》这一时期的创作,梳理了李锐小说中人物的生存困境,进而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命运危机。  相似文献   

9.
朱娜·巴恩斯的代表作《夜林》通过描绘20世纪30年代巴黎都市的外来者、同性恋者以及异装癖者等边缘人群的欲望与挣扎,再现了为当时西方社会主流文化所忽视的"他者"群体的生存状态。文章主要从犹太人菲利克斯对文化身份的探寻以及由奥康纳医生及罗彬所代表的"第三性"对性别身份的探寻两方面探析《夜林》中边缘人群的生存境遇,探索为现代社会主流文化所鄙夷的"他者"的伤痛和命运,以及他们身份探寻背后隐藏着的现代人的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在其雅俗共赏、幽默风趣的语言里透视着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深层意蕴,他思考、关注着人的本性,将笔触伸向人的文化精神世界,从“文化的批判”到“形象的哲学”,揭示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危机,从而更深刻地揭示出人类文化、精神的颓废。《围城》以其“格式特别”和丰富的蕴含在中国文学史上确立了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并为20 世纪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晋书·食货志》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史文献,蕴藏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从农商关系而言,两晋时期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晋书·食货志》表现出农商平等的价值诉求。从财富观而言,《晋书·食货志》指出,统治者治理国家,就要保障百姓的基本生存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丁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分量的女作家,她对女性的书写始终渗透着所处特殊时代环境下的自我意识,也始终在思考不同时代女性所面临的生存问题。《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以及《阿毛姑娘》都是丁玲在20世纪20年代五四浪潮的裂变中创作的。本文将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时代背景,探讨在封建乡村生活逐渐向城市商品化转变的社会环境下,丁玲小说中女性所面临的新的困境,从“商品化”城市的渲染环境、女性在社会中“无处可去”的尴尬局面以及最终拒绝异化,选择自我孤独三个方面分析女性在这种困境中所展现的在外与内在异化,以及呈现出来的两种孤独状态。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60年代在书法界发起的“兰亭论争”,一直围绕着《兰亭序》的真伪展开。1990年施蛰存先生《批〈兰亭序〉》一文从文章结构及语意角度对《兰亭序》做了彻底的否定,从而有意无意地从文学作品评价的角度否定了《兰亭序》的真实性。兹从东晋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王羲之的思想与人生观入手对《兰亭序》一文详加剖析,反驳施文在对《兰亭序》文理分析中的种种错误观点,以期给《兰亭序》这篇名文以一个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我订阅《山西老年》20余年,是它的忠实读者。20年来,我从《山西老年》中获取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因此期期保存着,欲将它作为珍藏品留给后代。《山西老年》每年一次的百题知识竞赛很好。我参加过3次,每次答题耗时费力,甚至废寝忘食,然而每找到一个答案,那高兴劲儿简直无法形容。虽  相似文献   

15.
《天地》超然的态度与禀性本身已具备生活的张力与智慧,含纳着人类拯救自身生存美学的无限空间。它始终立于平民之平台,以生活作秤量取一切。《天地》张扬立于普通人基点的主体经验,攀奉私人话语权利,充分透露出中国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反西洋化的气氛。  相似文献   

16.
鲁迅和卡夫卡都曾是一个时代的“特异者”,与所处环境的不相容,使得他们拥有了一种内省的力量——孤独,由此揭开了他们生存状态的相通之处。《过客》和《城堡》即可看为这种生存状态的一种阐释。这两位20世纪伟大作家精神存在的相似处便以“孤独”为关键词,从对外态度、拒绝方式和存在状态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雷雨》是我国现代文坛上的经典剧作之一。剧作家曹禺以其特有的艺术感受和生活体验,塑造了两个极具个性的女性形象——侍萍和蘩漪,并在戏剧冲突中揭示了个性与母性在女性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雷雨》中寄寓着曹禺对20世纪初的中国女性及其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审视。  相似文献   

18.
出版于1950年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一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虽然该书的出版早了莱恩的生存论心理学经典作品《分裂的自我一对健全与疯狂的生存论研究》整整10年,但是《野草在歌唱》作为莱辛的处女作,不但触及了莱辛创作中一再表现的主题,如妇女的社会地位及生存状态、种族歧视制度等,还审视了“人类的生存”,凸显了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深刻的精神危机.在这点上,莱辛和莱恩的思想不谋而合.可以说,从《野草在歌唱》开始,莱辛就像好朋友莱恩一样对人类生存和命运赋予了深刻的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9.
藏族作家阿来十年来连续推出的《尘埃落定》、《随风飘散》、《天火》三部长篇小说取得了骄人的实绩.《尘埃落定》描述的是土司集体的毁灭;《随风飘散》以及该小说的前身《格拉之死》,描述的是民间集体的人性杀戮;《天火》描述的是集体的迷狂.这些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明生存状态和人性生态的现场,不是在建构,而是在描述体制崩溃、精神瓦解的过程、追问着瓦解消亡的根源,因此,从整体来看,阿来文学,正是对于人的精神生态缺陷、政治文明生态缺陷的瓦解与批判.  相似文献   

20.
1987年《人民文学》和《收获》集束刊登了先锋小说,这预示着先锋小说在当代大陆文学中有了一席之地。从梳理和分析《人民文学》的刊登动机入手,揭示20世纪80年代先锋小说的意识形态性:它们是作为“多元化”的“一元”被纳入的,同时也是当时知识分子地位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