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存在着既统一又时立的密切关系。新闻舆论监督有利于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促使司法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促进司法人员廉洁自律和文明办案和实现审判的公正高效;新闻舆论监督缺乏制约或运用不当,则可能对司法公正产生负面影响。要实现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最根本的是实现舆论监督的法治化,用法律来规范新闻舆论媒体对司法工作的监督。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在法制意识普遍增强的今天,成为了监督司法的重要手段。但是舆论监督在对司法审判提供了帮助的同时也对司法实践活动造成了干扰。本文主要从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的冲突入手,寻找二者的平衡,以促进二者更好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 ,舆论监督对司法工作起着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 ,但有时也存在负面的影响 ,所谓媒体审判 ,就是一种舆论监督的越位。我们必须重视它对司法工作带来的负面作用 ,并积极寻求科学的回避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邓玉娇案”为视角,分析了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且从舆论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促进我国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良性互动,进而指出二者良性互动的关键在于尊重舆论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前提下,完善网络舆论监督体系,使得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在各自领域各司其职,共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5.
论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舆论监督要求司法审判公开进行 ,要求对司法审判进行公开评论和报道 ;而司法独立则要求法官审判案件独立进行 ,不受任何组织、个人的干涉 ,包括舆论的干涉 ,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的二元悖论由此产生。但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并没有本质的、不可避免的、不可调和的对立和矛盾 ,也不存在所谓必然层面上的冲突。只要对二者发挥作用的范围和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配置 ,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是能够和平共处的 ,在二者之间是能够形成良性紧张、保持合理张力的理性态势的  相似文献   

6.
新闻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中的一种,它是指新闻媒介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社会事态中的偏差行为进行披露、建议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新闻舆论监督不同于其他的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以其特有的公开曝光形势产生很强的震慑力,许多久拖不决的问题一旦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就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关注,使问题得到解决。在肯定新闻监督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在监督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的现象——媒介审判。  相似文献   

7.
现在我们正进行大规模的法治建设,法治与法治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题。在法治视野中如何看待公平与效率关系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法治建设的价值选择与最终格局。从表面上看二者是一种必然的冲突关系,但是,公平与效率各自具有自己的适用领域,如果界分清楚各自的疆域,那么有关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争议与悖论也就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舆论通过媒体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是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审判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被提出并不断加强和发展的。近年来,审判公开制度的大力推行以及新闻舆论监督的日趋活跃,促使审判与媒体之间的冲突趋于明显和频繁。对审判独立与媒体监督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冲突的协调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新闻舆论监督与审判独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闻舆论监督和审判机关接受监督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实施审判公开制度;加强对新闻采访活动的管理;正确反映舆论,引导舆论,促进审判公正,维护审判机关的形象;完善新闻立法;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等措施,使新闻舆论监督与审判机关独立审判真正辩证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共同维护着司法公正,促进我国法治建设。在我国舆论监督体制缺乏规范、司法公信力尚需提高的前提下,司法独立与公正原则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贯彻,这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制度构建时,寻找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之间的平衡,既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促进作用,又避免不当的舆论监督妨碍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11.
当前 ,各种媒体对审判的报道铺天盖地 ,但媒体误读现象经常发生 ,既影响舆论监督的客观效果 ,也对审判活动的独立性造成妨碍。本文分析了审判报道中媒体误读现象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并对其后果及如何约束、防止媒体误读现象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刑事审判权作为国家核心权力,其必备的公信力和司法权威来源于审判实践的诚信运行.在我国的司法现实中,侦查权与公民权发生冲突需要司法制衡时,刑事审判权严重缺失;刑事审判过程中审判权难以保持中立.不能公平对待控辩双方的权利请求;审理中难以保持司法公正独立,存在行政化、审批化裁决方式;裁判文书论证简单、说理性不足且不能依法公开等诸多问题严重违背了司法诚信原则.由此展开理性反思,需要针对与刑事审判权相关的诉讼制度和审判组织制度进行系统性改革.以保障刑事审判权在法治框架内诚实信用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目标,防止出现被肆意滥用的情形.  相似文献   

13.
审判权独立是我国现行宪法明文确定的基本原则,也是维护和彰显社会正义的最坚固防线。审判权独立的真正实现需要摆脱行政权的干预,充分保障和发挥舆论传媒的监督作用。然现今由于法律对舆论监督之保护和规范的相对滞后及审判权自身的体制欠缺,在实践中又出现了"媒体审判"以干扰甚至威胁司法权独立行使之势。本文拟在浅显触及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的关系的基础之上,找出其中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美国舆论政治文化的土壤是法治社会以及言论开放,我国从近代以来也具备这个传统,但制度不够完善,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美国舆论监督的长处,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舆论监督制度,以此推动政治文明建设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5.
网络民粹主义传播的政治潜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民粹主义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问题一直很难让人作出简单的定性.网络事件引发网民舆论监督热情高涨的同时,也鼓舞了网民对抗主流文化的士气,激发了网民对抗权力中心、对抗权力话语的意识.当下人们渴望公平公正和言论自由,却对民粹主义的社会危害认识不足.网络民粹主义具有议程设置和社会动员功能,其公开的旗号是“人民公义”,行为是人民审判,本质却是多数人正义,我们必须认清其实质,并对其极端化行为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6.
"媒体审判"是近年来国内学者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学者们观点颇多争议.本文以2009年引起国人广泛关注的浙江"南浔协警强奸案"为例展开分析,从舆论监督权利的防卫性本质出发进行学理阐释,强调权利的启动是否具有合法性、监督方向是否恰当是判断"媒体审判"的关键性标准,这一视角可望为当前国内评判正当的舆论监督和不当的"媒体审判"提供较为清晰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2013,(1):30-40
2013年1月22日,检察日报社发布《法治影响生活·2012中国法治蓝皮书》,盘点了2012年影响中国百姓生活的法治事件和法治人物。其中包括人物篇、法律篇、民主篇、倡廉篇、反腐篇、热词篇、网络篇、公益诉讼篇、舆论监督篇、财经篇、文化篇和传媒篇。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本文以"药家鑫案"为视角,从"媒介审判"与舆论监督的关系谈起,通过分析民意与司法独立的内在联系,指出将"媒介审判"回归舆论监督、法官严格依照真正表达民意的法律进行司法裁判是实现司法独立的必经之路。而只有实现司法独立,才能达到司法公正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明确地阐述了加强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并就如何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提出相应的措施:加快法治建设,切实保障和规范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利;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大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恪守新闻真实性,把握好新闻舆论监督的“度”;改革现行管理体制,扩大新闻舆论监督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增强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提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等。  相似文献   

20.
刑事审判是犯罪控制的基本机制,有其内在的机理、功能和目的,通过法律性、公力性、程序性、刑罚性、恢复性、强制性的机制和方式,促进了犯罪控制这一社会工程的建设、运作与维护,体现了法律的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之目的,实现了法律正义和社会正义.在现代法治社会,提倡恢复型司法,刑事审判通过刑罚,一方面惩罚了犯罪,实现了社会防卫和社会控制;另一方面诉诸强制,诉诸改造、矫正,让其回归社会,重新成为守法的公民.在现代法治国家建设中,应该树立和发扬以人为本、人权至上、法律至上、正当程序、法律平等、程序优先等法律理念,健全和完善人权化、法律化、理性化、公平化、大众化、正当程序化的刑事审判制度,进一步深化刑事审判制度改革,推动刑事审判实践的深化,促进犯罪全面控制的实现,促进包括犯罪人在内的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