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清津 《东岳论丛》2011,32(10):101-112
与宗教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缺乏来世,即中国人的效用函数中没有来世效用。这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家庭轻社会、重现世轻来世以及政府与民间关系疏远等特征。这些文化特征体现在中国人的经济态势上,就是中国人重个人奋斗轻合作、重竞争而轻制度、重财富而轻科学;体现在企业经营上,就是华人企业家族企业色彩较重、重模仿而轻创新以及企业与政府关系疏远等。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必然有一个改变阻碍经济发展的文化、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传统科技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佰莲 《文史哲》2004,1(2):44-48
与西方科技所彰显出的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想特征不同,中国传统科技受其特定的哲学文化结构的制约,在其久远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重整体轻个体的有机自然主义、重直觉轻实证分析的非理性主义和重实用轻理论的工具主义等人文精神特征。中国传统科技所具有的这一充满人文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对于克服和遏制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效应,推动当代科技的全面健康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李梅 《理论界》2008,(11):173-174
教育思想的灵魂就是教育价值观。中国传统教育价值取向上重道德轻功利、重政务轻自然、重和谐轻竞争、重整体轻个体、重积累轻发现的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创新教育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显示出传统教育价值观的顽强阻力,是造成我国创新教育难以实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功利主义科研政策导向的危害及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科研政策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取向,表现为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重理工学科轻人文社会学科、重跟前利益轻长远效益。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我国科学的畸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工具理性、欠缺纯粹理性的品格是当今功利主义科研政策导向的文化渊源。中国先民宗教意识的淡薄决定了古代科研活动必然是重术轻学、重实用轻理论,难以做到“为科学而科学”。  相似文献   

5.
神话作为人类生活的原初基础观念和范式,与原始宗教以及信仰关系密切。神话以其丰富的含义表达着原始宗教甚至文明社会早期民族、国家宗教晦涩难懂的宗教义理。把握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内涵需要反诉诸于神话。中国的儒道思想传统以及希腊和印度的思想文化精神之特点都是神话与原始宗教密切关系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6.
<正> 由江南文化书院暨黄山分院、安徽大学、阜阳行署和蒙城县委等单位组织的全国首届庄子学术讨论会于10月中旬在庄子故里蒙城召开,会议收到论文近80篇。此次讨论会有四个议题:一、庄子思想(或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作用;二、庄子的文学及美学思想;三、庄子的人生思想;四、庄子思想同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关系。与会代表认为庄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儒道互补并不意味着道轻儒重,儒道思想一同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依法治国”的实践中,一些领导干部对法律持有明显的消极抵触的心态,严重阻碍了我国法律建设的进程。领导干部消极法律心态的文化成因主要有:一、传统文化是一种集权文化,它造就了君权至上的传统,使人们普遍“重权力,轻权利”。以至于以“权力信仰”取代了“法律信仰”;二、传统文化是一种“圣贤”文化,是“法律治民不治官”和“轻程序”等诸多不良价值观念的思想源头;三、传统文化是一种“人伦文化”,是当今关系网盛行和“重情轻法”价值观念的历史渊源;四、传统文化是一种“中庸”文化,是当今社会“轻法贱讼”等“非讼”思想的文化根源。因此,依法治国必须彻底摈弃封建的法律文化,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化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8.
朱恒 《理论界》2007,(7):139-141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中存在着明显的“重月轻日”现象,其形成有着深刻的文化原因;“日出而作”的农耕文明形态,“射日”、“奔月”的日月神话,“日为人君”的社会伦理观影响等规定了日月意象在诗词中的不同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化生存是艰难的,它为适应时代语境,去除(或弱化)其意识、思想、价值等内涵,而化约为现代知识。传统文化的知识化,成为"意识形态—国家权力—政治神话"的合法性路径。其中,政治神话在传统文化的常识性知识中实现文化认同以及民族主义的皴染;在伦理性知识中,政治合法性通过伦理的道德得以确证,从而实现国家权力与政治神话的自然化、永久化,并在一种看似顺其自然的秩序中实现政治意识形态的维系,实现权力合法性的孵化、生产与重构。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本文从文化即人化的观点出发,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现存的传统文化氛围、人与动态发展着的历史进程这四重现实的对象性关系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多维的反思,提出了四"轻"、四"重"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王小波形象十年来的接受境遇考察,在"文坛受难者神话"、"知识分子神话"和"中国文化神话"三重意义上,揭示文化场域内各种话语力量对王小波形象的改写企图,特别是"媒体"对"王小波"话语权的篡夺。媒体正是通过对王小波三重形象神话的塑造,人为制造文学消费热点,来实现自我形象的构造和符号消费利润。  相似文献   

12.
关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提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重民思想以及维护天下百姓利益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人类理想社会及民主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共同之处。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的这种共同之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文化基础,也是中国思想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陈阳 《中州学刊》2005,(3):253-255
新媒介力量在中国神话的当代发展过程中显示了惊人的作用,新媒介势力正在改写着我们的神话,改写着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文化.中国神话正面临着价值普遍缺失和意义转移的问题.传统的神话主题被一再地"利用"和"改写",结果使传统神话所拥有的艺术意蕴和民俗文化心理在潜移默化中被置换成多重含义和多种可能性的文化"产品".传媒的关注在使中国神话得到某种意义上拓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神话语言的萎缩或衰败.因此,中国神话在新的语境中必须审视和调整自我,并且重新加以建构.  相似文献   

14.
鞠荣祥 《齐鲁学刊》2000,3(1):13-19
殷、周之际的文化转型在宗教意义上表现为由殷文化“尊神”传统向周文化“尊礼”传统的历史转换。孔子的文化选择及其相应的诗学思想是在“吾从周”的历史原则的具体引导下完成的。在宗教意义上,孔子诗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尊神”文化向以“尊礼”为实践理性目标的儒家文化传统转化的过渡性的思想标志。孔子诗学思想对古代宗教、神话的彻底的实践理性态度决定了“天人合一”观念的内在矛盾性。  相似文献   

15.
神话学是西方人文科学研究的产物,而中国神话学的发展是在西方神话理论的影响传播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梳理西方神话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我们看到了中国神话研究者向西方的学习,也看到了中国神话研究者内部的讨论和冲撞,最后在借鉴西方理论、结合中国神话现状的基础上,中国学人建构了自己的现代神话学体系,有了与世界进行平等对话的资格。同时,神话学理论的日益成熟开拓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视野,赋予中国文化研究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正>从一般流俗的理解层面,儒家学说始终被视为中国文化的根基。儒学传统建基于古代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治世与政道的秩序目标.皇权与文官的管理制度,入世与致用的人本思想等等,都表现为一种重土思安的文化模式和以不变应万变的精神形态,由此造就了中国人崇尚权威、敬业乐群、重责任而轻权利的倾向。儒家思想作为主流化的意识形态,经过历代的圣贤阐述、官家提倡、学者发扬,终于成为稳定的东方专制主义类  相似文献   

17.
实现乡村农业企业化,既不能忽略区域传统文化的内在性资源,也不能拒绝合理的外援性资源。有关部门应结合区域实际,突破重农轻商、重经验轻科学、重产量轻质量等传统文化的束缚,引导传统生产观念、生产意识的转变,使农业发展逐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大力拓展外向型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玉华 《东岳论丛》2003,24(5):118-120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易传》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既是思想方法、原则,又是修养境界。二、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三、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且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批判地继承,更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神话学是西方人文科学研究的产物,而中国神话学的发展是在西方神话理论的影响传播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梳理西方神话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我们看到了中国神话研究者向西方的学习,也看到了中国神话研究者内部的讨论和冲撞,最后在借鉴西方理论、结合中国神话现状的基础上,中国学人建构了自己的现代神话学体系,有了与世界进行平等对话的资格.同时,神话学理论的日益成熟开拓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视野,赋予中国文化研究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洪水神话具有世界性,把中国洪水神话置于世界框架中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比较探寻世界洪水神话的异同、寻找洪水神话的历史渊源、研究洪水神话的文化内涵.中国华夏族的洪水神话在叙述洪水发生的原因和面对灾难的态度时呈现出和世界神话中普遍流行的"苏美尔模式"的不同,究其根本在于中国人传统的宇宙观、价值现以及文化心理和其他民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