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魏的烈帝翳槐和昭成帝什翼犍均曾“客居”于后起的邺城。邺城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大都会。中原地区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对二人都有重要影响,这可能是烈帝和昭成帝执政时颇有建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盐铁会议是西汉昭帝时期举行的一次讨论武帝时期政策得失的会议。据《盐铁论·杂论》载 ,参加这次会议的贤良、文学共有茂陵唐生、鲁国万生等 6 0余人 ,这些人于《汉书》中无传 ,其人其事已不可详考。王利器先生的《盐铁论校注》经考证认为魏相是参加盐铁会议的贤良之一。其立说中颇有失误之处。  相似文献   

3.
"两用昭、景"是楚宣王和楚威王一贯运用的重要制衡策略。楚怀王初年,昭、景坐大。为了抑制昭、景,强化王权,怀王调整策略,转而重点扶植屈氏。这是屈原后来得以出任左徒的根本原因。但丹阳一战,屈氏猝然遭遇重创;蓝田战后,怀王更是威略难振。嗣后怀王,包括顷襄王不得不再蹈宣、威旧辙,继续两用昭、景,是以屈原始终难获起复。屈原一生命运沉浮完全与怀王、顷襄王调整"两用昭、景"这一制衡策略的整个过程相始终。  相似文献   

4.
库车昭怙厘大寺遗址库车昭怙厘大寺遗址位于库车县北20公里处,初建于东汉末,魏晋南北朝至唐为盛期,12世纪后废弃。遗址分布于库车河出山口之两岸,当地人称之为苏巴什古城。“苏巴什”为维吾尔语,意为“水头”。昭怙厘西寺面积约1平方公里,有佛殿、僧房、掸室、...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8,(1):129-137
明成祖御制《圣学心法》是明初官方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它取法唐太宗《帝范》及宋儒编集的多种帝学书,以洪武朝《储君昭鉴录》、永乐初《文华宝鉴》为基础,逐步发展成型。内容涵盖"君、父、子、臣"四道,并以君道为主,重点阐明成祖时期的治国理念。其结构以《大学》为纲,宋儒"心法"为理论内核,旨在为后世君主提供治国法则、历史经验与理论指导。《圣学心法》在近世政治思想史中有关键地位,它体现了君主理论与儒家伦理的高度结合,是明成祖君师职责合一思想的确认及其对治统、道统关系的处理结果,对后世的帝王之学及政治思想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2001年12月,是我们爱不释手的《松州学刊》发刊100期的纪念日。本刊于f982年创刊(其前身是《昭乌达社会研究》)以来,约发表社会科学论文3600篇,并刊发美术摄影书法作品约600幅,集政治思想性、学术资料性与文学鉴赏性于一体,与时俱进,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7.
上表是包山二号楚墓墓主昭佗的家谱。昭佗是楚怀王的左尹,主管司法,他死于楚怀王十三年,即公元前316年。这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第一份楚王族支庶的家谱,从楚昭王熊珍到墓主昭佗,父子相承凡六代,前后绵延二百余年,从春秋的后期直到战国的后期。昭氏家谱是笔者根据《包山楚简》及其它历史资料,综合考证而得出的。  相似文献   

8.
人的生理特性、社会存在性和循环发展性决定人之间具有互为存在前提、相互的心理依托、相互的价值确认和相互的自我存在及价值实现之存继关系。这决定且要求人必须有德性之昭。这种德性之昭是社会及其个体健康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现实中,应设法促使这种德性之昭的实现,以消弭社会生活或人的存在状态的碎片化。  相似文献   

9.
昭穆制新探     
昭穆制起源于上古贵族依母系分宗传统,其核心是一夫多妻制下三代之间的本生关系,原则上系于祖母而不系于祖父,但实际三代亲属关系仍系联于父系宗法。其主导机制是夫妻同昭穆,古文献所见祖孙同昭穆、父子异昭穆、兄弟同昭穆等特征都由夫妻同昭穆连带而来。体现于宗庙制度,即昭者恒为昭,穆者恒为穆;当太祖位次变动时,则昭列与穆列各自递补。昭穆制的宗法基础是贵族诸妻及其诸子均不分嫡庶,否则昭穆制即发生动摇。后世衍传的昭穆制发生质变,已非原初意义上的昭穆制所能规范。  相似文献   

10.
一、孔子交际思想的理论基石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核心是“仁”。正像他的理论大都是围绕着“仁”这一核心展开的一样,孔子的交际思想也是建构在“仁”这一基石之上。孔子出生的鲁国是周公的封地,保持有浓厚的商周奴隶制文化。据《左传昭公二年》记载:韩宣子访鲁时,“观...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郁达夫研究如果从大正5年服部担风(1867——1967)对郁达夫的评价算起,那么,到昭和60年将近七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分散到集中,由零杂到系统的过程。综观日本将近七十年的研究史,我们将它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从大正5年——昭和24年;后期为昭和25年——60年。 前期的研究者除服部担风外,较有成就者为小田岳夫(1900——1979)和冈崎俊夫(1909——1959),其他如佐藤春夫(1892——1964)、山口慎一、大内隆雄、增田涉、榛原茂树、近藤春雄以及小牧近江、里村欣三、一户务、竹内好等都曾为介绍、评论郁达夫及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合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传统文献、民间传说以及学术史等多种信息,考述昭、屈、景三姓渊源以及"与楚王同姓"的过程.本文结论的是战国三大姓昭、屈、景均源于楚王族,"与楚同姓",昭氏源于楚昭王,屈氏源于楚武王,景氏源于楚平王.  相似文献   

13.
晋公室为帝喾高辛氏元妃姜嫄子后稷弃之裔,始封君为文王昌之孙、武王发庶子唐叔虞,春秋时期世系为:穆侯→文侯仇、公子成师,文侯仇→昭侯伯→孝侯平→鄂侯郄→哀侯光、晋侯缗(无后)→小子侯(先晋自此绝),公子成师→庄伯、韩万(后别为韩氏)→武公称→献公诡诸→太子申生(无后)、文公重耳、惠公夷吾、公子奚齐(无后)、卓子(无后),文公重耳→襄公讙、成公黑臀、公子雍(无后)、公子乐(无后)、公子儵(无后)、公子刘(无后),惠公夷吾→怀公圉(无后),襄公讙→灵公夷皋(无后)、公子捷→公孙谈→悼公周、扬干(无后)→平公彪、公子慭(奔卫,无后)→昭公夷→顷公去疾→定公午→出公凿,成公黑臀→景公獳→厉公州蒲(无后)。其中,有传世文学作品者为献公诡诸、太子申生、文公重耳、襄公讙、厉公州蒲、悼公周、平公彪、昭公夷、顷公去疾、定公午,献、文、襄、厉、悼、平、昭、顷、定九君可称之为晋诸公作家群体,太子申生属晋公族作家群体。  相似文献   

14.
西汉《周易》经学经孟喜、焦延寿、京房等人的努力,发生了阴阳灾异化的转向。这一转向肇端于宣帝时的魏相、孟喜,至元帝朝京氏《易》立于学官,始成就经学的地位。而之前立于学官的孟喜《易》仍然保持汉初儒门易学的宗旨,与京房假托的孟京之学并存。京氏《易》的官方化,得益于彼时阴阳灾异说的盛行。同时,它又反过来改变了西汉《周易》经学的格局,造成了《易》与律历之学的杂糅,导致《易》在五经之中地位的提升,最终经刘歆等人的努力而推出《易》为五经之原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5.
“唐武宗平泽潞”之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武宗平泽潞”之再评价李文才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四月,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病死,其侄刘稹向朝廷提出继任此位,唐廷予以拒绝,并进行讨伐,历时一年多,平定了昭义镇。因昭义镇也称泽潞镇,故史书多称“武宗平泽潞”。这一历史事件,是所谓“会昌之政”的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16.
昭穆制(the right side position in ancestral temple)是古代宗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昭穆制应当缘于两姓氏族相互通婚且母系氏族分宗,班位在两系中轮流变动这一根本原则,其本质在于昭穆之间互通父子,且昭与昭、穆与穆之间属于同族,而昭穆之间分属异族,及至后代,昭穆开始异变,成为合宗收族的一种礼法,开始表现为大宗宗子在宗族日常事务中据核心地位并有别于君统之外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正> 公元前356年,在齐国临淄的王宫里,一个年轻的君主即位了,这就是影响未来一个时代的齐威王。威王继位之初,国内问题是很多的。齐国虽然有鱼盐之利,经济上占一定的优势,但由于过去长期处于姜齐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之下,国力孱弱,军旅不整,有“齐号为怯”之称,在与魏国为首的三晋的较量之中,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同时,因袭下来的那套国家机器腐败不堪,尚待彻底改造;而官僚机构本身也极不健全,等等。具有“扬皇考昭统,高祖黄帝,迩嗣桓文,朝问诸侯”伟大政治抱负的齐威王,决心改弦更张,革故鼎新,奋发图强。经过一段时期的准备,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上,大刀阔斧  相似文献   

18.
灾害信仰向来是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昭泽王是华北浊漳河流域一种古老而传统的灾害信仰,由于明清域内灾害的频发,其御灾捍患的形象得到了广泛重视与认可,祠庙沿浊漳河谷迅速向腹地及华北各地分布,走向兴盛.在民众事神的过程中,昭泽王信仰与乡村产生了更为深刻密切的联系,昭泽王成为"社神",其职能也发生了诸多调适与衍化,被深深嵌入...  相似文献   

19.
论孔子适齐     
<正> (一) 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婴到鲁国去,曾与孔子晤谈。当时景公向孔子询问秦国的发展趋势,孔子极其精辟地分析了秦国的情况,博得了齐景公的赞赏(见《史记·孔子世家》)。公元前517年,鲁国上卿季平子与(后耳)昭伯因为斗鸡发生了争执,得罪了鲁昭公,昭公率师攻打季平子。季平子使约鲁国的另外两个大家族孟氏和叔孙氏,三家共同攻打鲁昭公,结果昭公师败,逃往  相似文献   

20.
作者按"诗经"原则,从西周铭文中"读"出诗四首,将不合诗韵的旧释"推陈出新"。"史墙盘"旧释有误处略作纠正,"术语解释"作说明。文章考证"庙"即"灵台",先哲在此测黄道而治平朔历。考证古人祭祀"北子"(月王),非时王之父。证"昭格"(各)为"昭阁",均以出土文物、遗址为凭证据。首创西周铭文学:以科学的西周年代学为前提,再以周文字、语规律讨论铭文内容,考证周史时自觉规范于二大学科部类中进行史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