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坚实的基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子林 《学习与探索》2006,3(6):123-128
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意识形态”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它大致经历了肯定性—否定性—描述性三个阶段。将“意识形态”作为一个描述性的概念,是目前通行的理解。“审美意识形态论”没有膨胀“审美”,更没有空置和淡化“意识形态”,也没有割裂人的精神活动与历史的关系;相反,它彰显了艺术实践的政治内涵———“元政治”。巴赫金的“意识形态科学”论述了“审美”与“意识形态”的融合,“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文学理论坚实的基点。  相似文献   

2.
王永平 《探求》2013,(6):16-27
陆学艺的社会建设理论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建设理论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社会建设理论可概括为“十论”:社会主要矛盾论、社会建设重点论、社会建设目标论、社会建设任务论、社会建设阶段论、社会建设动力论、社会建设推进论、放手发动群众论、历史眼光和放眼世界论、社会学者责任论.  相似文献   

3.
孔子和谐社会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三可 《唐都学刊》2006,22(5):51-57
孔子的和谐社会论是孔子政治理想、愿望的集中反映、概括与提升。“务为治者也”,孔学本质上是社会政治论体系。追求和谐社会理想之实现,达到“天下为公”的目标是其主旨所在;“齐之以礼”,是和谐社会的秩序保障;“依于仁”,是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保障;“足食”,是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孔子之论即是和谐社会论,孔子之观即是和谐社会观。  相似文献   

4.
文化因素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绩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价值信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安排即可以统称为“文化”的东西,是经济活动赖以进行的社会形式,它通过对人的行为选择和激励作用,以及对正式制度安排的制约,对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据此着重分析了计划体制下的文化价值观念、改革开放以来的主流意识形态、传统文化等非正式制度安排与当代中国经济增长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文革”结束后,厘清毛泽东晚年意识形态遗产,解构“文革”意识形态、重构新型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摆脱社会危机、开创崭新局面的关键抉择。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创新精神在解构与重构的双重变奏中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替代性转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价值取向、精神引领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艺术哲学的“关系”哲学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物质生产为原点,以“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与物的自然关系”为两个基本向度,意识形态性艺术、商业化艺术、自由艺术,乃是马克思艺术哲学勾勒出的艺术的三种形态。马克思艺术哲学的“关系”哲学重构,超越了传统的“经济基础一上层建筑”理论框架,突破了单一的艺术意识形态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11个部委《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国办发[2000]19号),明确提出“基本建成以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的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主要目标。这一目标的确定,是社会福利事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结果,是符合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其核心就是倡导通过“社会办”而不是“民政独家办”的手段,实现真正的面向全民的、全方位的‘’社会福利”而…  相似文献   

8.
对“三个代表”思想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我国经济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与此同时 ,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又向中国提出了由传统经济向新经济转型的新课题。面对来自于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的这种冲突 ,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 ,从而为中国意识形态的转型指明了方向。“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是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在于发展经济与共同富裕 ,为此就必须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前提和文化更新。这就是“三个代表”思想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相似文献   

9.
“十五”上海社会发展:战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 ,上海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上海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龙头”。当上海即将迈进21世纪的时候 ,展望未来 ,一个中等发达城市的美好前景正期待着上海1300多万人民共同描绘 ,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将大大提高上海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上海将真正成为一个以经济、金融、贸易为中心的国际性大都市。社会发展阶段的判断标准与特征(一)社会发展理论 :现代化理论、社会发展观和中国的现代化社会发展阶段的判…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意识形态作为理论观念、社会心理和社会制度的存在形式,构成意识形态的三大要素--理论学说、价值理想和政策主张,意识形态的三个层面--政党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民间)意识形态,以及意识形态的传媒化和文化化两大趋势,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进展与存在问题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推进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总体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求是学刊》2015,(6):130-137
清中叶之前,词集笺注一般重在注解语辞典故,清中叶至清末民初,词集笺注主要以疏证体的形式出现,重在人事考订,笺注转向注重知人论世,为编年笺注的兴起提供了重要基础。民国时期,随着新学术思想的影响与现代词学学科的建立,以龙榆生、夏承焘、唐圭璋、邓广铭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学人将词集校勘、笺释、编年等内容融为一体,极大推动了词集编年笺注的兴盛与成熟,既体现了词集文献整理走向学术化与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标示着20世纪词别集整理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郭弘 《社科纵横》2004,19(5):132-133
民国时期甘肃藏区的教育体制呈现多元并立的格局 ,本文试就其近现代新式学校教育的历史沿革、理论渊源、运行实践及其历史地位予以分类述评。所涉资料均以民国时期的历史档案及社会调查等第一手资料为依据 ,并参照有关学术著作予以参佐、补充和考证。作者认为民国时期甘肃藏区新式学校教育的蕴生与发展 ,是甘肃藏区社会的重大历史变革 ,研究其理论与实践活动 ,对推进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仍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进  吴金艳  刘海虹 《创新》2010,4(2):64-67
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上市民企是民营经济及上市企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武汉市上市民营企业债务风险变化情况的分析,发现民营企业债务风险在危机时期得到不同程度的显现,变动情况与宏观经济走势高度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民营企业的自身属性以及不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债务风险形成的重要制度性因素,必须重点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儒家宗教性研究的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诗朗 《求是学刊》2002,29(6):27-36
本文对晚近四十年来英语世界中儒学研究的概况进行了精要的说明。透过本文 ,我们可以掌握当前英语世界儒学研究的整体情况与主要动向。本文首先介绍了儒学研究在英语世界中最近的历史发展 ,继而说明了儒学研究在当前英语世界中的几种不同类型。在此基础上 ,着重指出了从宗教性角度研究儒学的最新动向 ,并通过对代表这一动向主要人物如狄百瑞、杜维明等人相关思想的分析与探讨 ,使我们对这一研究动向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关注城市老人群体的养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双秋  李少虹 《社会》2003,(11):16-18
自2000年我国步入老龄型国家以来,随着社会进步、社会福利的推进,城市老年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群体。 为此,笔者根据接受的民政部科研课题调查的需要,利用假期组织本校民政行政管理专业的近1200人的调查队伍,分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城市,实施“城市社区老人问题调查方案”。其中所涉沿海地区6个省、3个直辖市,中部地区10个省,西部地区11个省、自治区和1个直辖市,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调查社区5125个、老人4856人,完成有效样本2246个。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反观20年的文献资料,我国关于教学管理队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该队伍自身建设、问题分析与对策、专业化和素质要求等方面,成果丰富,但仍存在基础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应用性研究亟需加强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教师要分析俄语专业教学的现实难题,了解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该文深入慕课时代教学工作在技术、师资等方面面临的新挑战,包括:网络教材资源不足、师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等.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了相应对策:通过强化师资培训增强师资专业水平、重视俄语专业课程内容的开发等措施,不断提高俄语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俄语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赵文洪 《求是学刊》2000,(3):105-108
为了推进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在新的世纪中健康发展并获得长足的进步,必须首先回答这样的问题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应该如何发展?一种答案是同国际史学接轨、对话,像发达国家史学家那样从事世界史研究。另一种答案是吸收国际史学研究的营养,根据中国的需要来发展世界史学科。对此,本文逐一进行较为深入且有见地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下半年以来石油、铁矿石、煤炭、钢材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下跌,一方面将使中国相关行业收入减少,给财政收入和就业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及世界范围内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研发进展造成困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中国物价水平的全面回落,并为生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以及贸易条件的改善作出贡献。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两点,乐观面对负面影响并充分利用正面效应,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状况 ,认为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总体水平低和劳动力转移滞后 ,其结果使得西部地区农民纯收入偏低。其次 ,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 ,提出扩大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