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英宣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00-103
人鬼恋题材经由六朝志怪的发端,到唐代,已日臻成熟。唐代小说中形形色色的鬼们,脱离开六朝志怪中的恐怖怪异,人情味儿已很浓厚。对他们多加看顾,便发现这也是一个可憎、可爱、可鄙、可叹的多情世界。 相似文献
2.
废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尔不群的作家,以诗人的气质创作小说,是我国现代诗化小说的鼻祖之一。小说的诗化,其实质是小说的抒情化,废名的诗化小说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质。本文将从诗化小说的艺术特质出发,着重探讨其前期创作的诗化小说的情感特征及缘由。 相似文献
3.
南翔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1(3):103-107
情感是文艺作品无法回避的表现内容.小说作为一种长于叙事的文体,其情感的蓄积与感发,是评价小说优劣的一个重要尺度.世纪之交的文学在展现当下情感的时候,多取一种回望感怀的姿态.戏仿因为对应着一本正经的生活现实,其潜藏幽微而以谐谑出之,更具有一种讽喻效果.官场情感作为官场语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探索人性轨迹和行为范式两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李张建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2):18-21
随着时代的发展,军旅题材小说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军旅日常生活成为作家创作的又一焦点。辽宁作家曾剑的小说以军旅底层人物日常生活为背景,揭示了小说人物的生存状态与内心的情感历程。特别是曾剑小说的情感叙事打破了传统军旅小说的叙事模式,他以单一与多重的情感叙事、两极化情感叙事、显性与隐性情感叙事来深刻揭示了军队底层人物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6.
吕汉东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4)
巴金小说有什么样的审美特征?一些学者认为是悲剧美;本文在分析巳金创作小说的背景后认为,忧郁美是巴金小说的审美特征。它来源于巴金以真挚的情感塑造了一系列的凡人悲剧典型和英雄悲剧典型。 相似文献
7.
马丽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4)
黑格尔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和“世界”,而不是“寓言式的抽象品”。从某种程度上讲,深入了解作家的内心世界,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他的艺术世界。作为活生生的人,茅盾有他独特丰盈的情感世界。任何远离茅盾内心真情实感的作品读解,都是不全面的,起码未窥视到他心灵的“别一半”。因此,我想从零散的茅盾生平资料出发,探寻他小说艺术情感的起源,为更深入理解和品评茅盾小说,提供某些情感素材,进行某种心灵佐证。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小说的重要情感品质之一是作品呈现的优美化;不但人与人之间大多充满了温情友爱,就是景物风情也有着温馨的色彩。汪曾祺小说的重要情感品质之二是情感呈现的感觉化;作家通过作品中的意象、形象把情感提供给感觉,同时提供出自己的情感评价。汪曾祺小说的重要情感品质之三是依附于感情表现思想。 相似文献
9.
吴凤祥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
鲁迅的《呐喊》、《彷徨》从美学范畴界定,多数篇章属于悲剧,他主要运用了情感的逆行、抑止等方法,对悲剧形象的主体情感进行逆向强化。1,悲剧情感的逆行和强化悲剧艺术传达的主体情感,由于外物连续刺激和悲剧人物自身的变化,使它处在不断的流动中。流动的过程一般表现为强化的过程。主体情感在向前流动的过程里逐步增加深度和强度,一直达到舒泄的高潮,这是顺向流动达到强化悲剧情感的目的。在悲剧 相似文献
10.
11.
彭海燕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62-65
萧红是一个身心俱受摧残的不幸女性,一个被家庭、爱情和社会所放逐的灵魂。在悲壮而又充实的悲喜岁月里,萧红用文字倾心地演绎自己的悲喜人生,犹如杜鹃啼血,无怨无悔地完成她那短暂的生命绝唱。如果说萧红的文字如一幅画,那么忧伤就是它的底色。萧红小说中的忧伤情感体现在流浪的坎坷中、在沉寂的土地上、在农民的苦难中、在女性的苦根里。 相似文献
12.
郭亚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2):76-79
汪曾祺小说的重要情感品质之一是作品呈现的优美化;不但人与人之间大多充满了温情友爱,就是景物风情也有着温馨的色彩。汪曾祺小说的重要情感品质之二是情感呈现的感觉化;作家通过作品中的意象、形象把情感提供给感觉,同时提供出自己的情感评价。汪曾祺小说的重要情感品质之三是依附于感情表现思想。 相似文献
13.
刘铁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6)
《源氏物语》这部奇书的传世价值在于塑造了光源氏这一形象。我国以往对这一形象的分析研究,多侧重于挖掘其蕴涵的社会批判内容,且具有脱离作品、超越文本的倾向。问题在于,日本文学史上这一贾宝玉式的人物,在中国关于他的形象描述与评价中几乎成了薛蟠、贾琏之流。何以产生如此大的认识距离?笔者以为,我们做得相当不够的是,依据文本,摈弃单一甚至绝对化的道德——文化批判模式,去把握这一形象本来鲜明突出的情感特征,并以此确立这一形象的底色,复原这一形象的本色。源氏的性格很有复杂性。借用俗气但又不失精当的比喻,他是集恶魔与天使之特征 相似文献
14.
15.
肖岱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Z2)
生命是无穷尽的.艺术创造也是无穷尽的.社会在不断发展,艺术在不断创新.“变则通,通则久”,社会的发展带来艺术新的创造,不断的创新使艺术生生不息,经久不衰,新的生命,新的社会脱胎于旧的生命,旧的社会.新的艺术创造与发展离不开历史上的借鉴与探本穷源.不是吗,16世纪文艺复兴追摹古希腊.20世纪的现代派向着原始艺术的质朴天真索求.“温故而知新”是对治学而言;又何尝不是艺术创作与探索应持的态度.今天的中国绘画正站在中国美术史的又一转折点上.正处于新的思潮逐渐形成之际.值此之际,更清楚地了解和认识传统绘画;辨别良莠;弃渣存精,于今日的创新也不无必要. 相似文献
16.
伍厚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2)
理查生以《帕米拉》、《克拉丽莎》等为代表的书信体情感心理小说为欧洲近代长篇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扫除了传奇小说的巨大影响,以个人日常生活为表现对象,以爱情、婚姻、家庭问题为核心,开始了18世纪的文学革命。它一方面以质朴、真实和准确的生活细节为小说的描写内容,另一方面又使小说的重心从外部转向内心世界,集中刻画情感和心理。书信体小说形式也因理查生的创作而得以确立和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7.
陈广录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3,(3)
鲁迅先生在1936年夏曾计划l刨作一系列表现母爱的作品,由于重病未能实现这一愿望,给后人留下了永久的遗憾。不过,鲁迅早年的作品特别是小说依然清晰地表现了他对母亲、母性、母爱的透彻感悟和理解。综观鲁迅表现母爱情感的小说,可以发现如下显著特征:一、注重发掘母爱情感的社会性;二、努力揭示母爱情感的自然属性和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8.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4-58
母题研究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小说中的错位情感进行母题解读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作品研究方式。严歌苓小说的错位情感故事可以提炼出苦难与救赎、放逐与回归和命运与悲剧三类母题,通过对这三类母题的解读可以挖掘出严歌苓小说深刻的人性内涵。 相似文献
19.
伍尔夫认为,传统小说只能反映外部客观世界、不能真正体现现代西方人纷繁复杂的意识活动。她致力于开发小说创作的新园地,将创作焦点转向人物的精神领域,与柏格森的直觉主义观念不谋而合。她在心理时间和记忆的处理方式上都体现出直觉主义观念。本文运用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观从遵循心理时间、抓住瞬时记忆两个方面对伍尔夫小说的直觉主义特征进行分析,探索伍尔夫是怎样通过不断发掘人物的意识领域,将人物的心理和意识呈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20.
李中华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44-46
孙犁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决定了其小说具有众声喧哗的复调特征.<光荣>与<铁木前传>就是突出的例子.<光荣>中的秀梅和小五思想不同,性格迥异,构成二声部合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