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天地》期刊作为中老年心灵驿站,在原来《老人天地》的基础上绽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奇光异彩。她已成为我的挚友、密友和导师。说句毫不夸张的话,每次我见到《新天地》期刊,总会萌生一种亲切感,总会产生一种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新天地》2006,(8)
“老朋友”焕然一新了编辑部同志:你们好!我已75岁,退休后单位赠订了一份《老人天地》,我一直读它。2004年前看了10多年《老人天地》,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革命讲革命故事。2005年单位改订《健康报》,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我订阅《老人天地》杂志的第20个年头了,回想当初与《老人天地》结缘,实属一种巧合。20年前,由于体弱多病,不到50岁我就下岗当了调研员。那是我情绪最低落的一段时间,整日无所事事。1985年10月,我  相似文献   

4.
图片报道     
《新天地》2011,(4):35+57
3月2日在北京逝世的吴阶平先生是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和著名社会活动家,也是《新天地》的前身——《老人天地》杂志社的顾问和老朋友,多年来对杂志社的工作十分关心,几乎是有求必应。那时我作为杂志社的编委一直负责直接与他联系。找出这张吴阶平先生生前在《老人天地》活动现场的图片,借此表达我们深切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读了《老人天地》杂志社原社长姚明同志写的反映她一生奋斗历程的《逝水波光》一书,深受鼓舞和教育。姚明同志14岁时,通过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区和日本鬼子的封锁线,历尽千辛万苦到了解放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新老读者朋友:你们好!多年以来,你们对《老人天地》杂志的信任和厚爱鼓舞和激励着我们,你们是我们最可靠的朋友和知己。最近,杂志社将有一项重大的变动向您报告。经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已经沿用了23年的《老人天地》刊名,在基本读者定位不变的前提下,明年将更名为《新天地》,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变更为CN11-5523/C,邮发代号(2-290)不变。  相似文献   

7.
挚友的教益     
在《山西老年》刚刚5岁的时候,我和她便结成了忘年之交的挚友,从此再未分离。时间真如白驹过隙,我已白发苍苍,她已年华似锦,15年来她像一位无声的老师给我传道、授业、解惑;又像一位挚友默默地给我教益。她的“心理导航”、“养生之道”、“金色年华”、“旅游天地”……使我生活得有滋有味。当我失落、茫然、忧郁、寂寞时,“心理导航”就像一盏明灯透过薄雾,散射出温柔的光芒,驱走阴影,送来希望。“养生之道”不仅教会了我许多养生的方法,更重要的在生活方式、道德修养方面给了我许多启迪。提醒我淡泊名利,好善乐施,寄情山水,吟诗怡情,童心…  相似文献   

8.
1997年老伴入住干休所后被选为支部宣传委员,她建立了“党支部工作专记手册”。2000年区里的军休办成立通讯报道联络站,她被吸收为成员,随之建立了“通讯联络工作专记”。由于老伴在一个时期常为《老人天地》撰稿并聘为业余编委,就建立了“《老人天地》工作专记”。2004年北京市军休系统成立  相似文献   

9.
姚明 《新天地》2012,(2):31
每当看到报载有关张家港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报道,我都会感到由衷的欣喜,会想到这个新兴城市初建时,与《老人天地》(《新天地》的前身)之间的事。上世纪80年代,现张家港的中心城区的前身还是沙洲县杨舍镇。《老人天地》为振兴足球,  相似文献   

10.
本刊从2001年第1期起,选载《李德生回忆录》,到本期已选载完毕。《李德生回忆录》给我们的教益是多方面的,他的这篇《结束语》更是他60年战斗历程的经验总结,话虽不多,但很值得我们思考和记取。  相似文献   

11.
心境与年华     
《新天地》2007,(1)
不久前北京办书市,在我们《新天地》的展位上,放着几张新闻出版报,报上登有评论这本杂志改版更名的文章。一位年纪不轻的女士在我们展位前停留片刻,订了一套2007年的杂志。她指着报纸上评论文章的标题对我说:“我太喜欢这段话了——青春,不是年华是心境……”顿时,我被她的话和在她心底涌动的情愫感染。那句话是一位叫塞缪尔·厄尔曼的美国老人在数十年前写的一篇短文——《青  相似文献   

12.
前几年,《老人天地》老社长、现名誉社长姚明同志将珍藏的个人照片印了《我的人生写真》,她战争年代的两位老战友陈冰、于冠西欣然题词:一位称赞她“口若悬河无所惧,心如皎月不须藏”;另一位则说:“其为人也,旷野之劲草,山向之清泉。”都只有两三句话,却极其贴切传神。姚明本人也很满意老友对她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编辑部同志:我在教育发行战线工作多年,同事友人较多,交谈中了解到订阅《新天地》(原《老人天地》)的面不广。我自己多年订阅贵刊,但  相似文献   

14.
读者俱乐部     
《新天地》2007,(2)
《新天地》读者俱乐部:作为离休13年来与贵刊相知、相伴从未分离的老战士、老党员、老干部,我对你们始终怀有深厚又特殊的感情,有什么心语总喜欢向你们诉说。尤其是《老人天地》正式更名《新天地》之后,我内心对你们充满了感激和信任。  相似文献   

15.
女儿临睡前突然问我:“妈妈,你知道《老人与海》里老人的结局吗?”她刚刚读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想了想说:“是老人与一群鲨鱼搏斗,最后胜利了,拖回一条大鱼,发财了吗?”她表示鄙夷:“叫我怎么说你?真是看书越多越迷糊!”我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读者俱乐部     
《新天地》2006,(9)
《老人天地》改名为《新天地》了,应该更加贴近读者办出新意。只想给我心爱的杂志提个建议,以抛砖引玉:希望为老年人搭建一个关爱下一代的平台,互相交流教育下一代的经验,尤其是教  相似文献   

17.
读者俱乐部     
《新天地》2007,(4)
《新天地》读者俱乐部:在《新天地》2007年第一期卷首语看到夏欣同志《心境与年华》的文章,心里很受感动。连看数遍,诱发我谈谈对《老人天地》改名后的感受。我是离休后阅读贵刊12年的老读者,该杂志是我的良师益友,每期都要看。文章中最后说的"营建美丽的心境需要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8.
姚明 《新天地》2013,(1):12
在深圳一家期刊上看到《将门之子——张德江》一文,我这个耄耋老人也不由想起多年前与年轻的张德江打交道的一段时光。1986年,张德江时任民政部副部长,我在《老人天地》(《新天地》前身)任主编。因为杂志面临变更主管单位,重新注册,我找到了张德江同志。他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对这份由老同志白手起家、自主创办起来的杂志给予特别肯定,并很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社区》2005,(4)
谁来救救我的母亲很感谢《社区》杂志来关注社区卫生服务的问题。我母亲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去年在住院期间,她在医院被满世界的绿脓菌感染,成为一位抗药性很强的老病人。去年7月出院以后,她的病情有所好转,可是现在,她旧病复发,不断地咳嗽、气喘,经常透不过气来。我们不愿在大冷天冒着交叉感染的危险,送她到医院去治疗(这样做无疑会使老人早早地离去),可不去医院,医生见不到病人,又不能开处方药。但医院坚持按规矩办事。我们只好反复去医院协商,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拿些一般药品维持我母亲的生命,坚持到春暖花开能出门时再让她上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20.
读者俱乐部     
《新天地》2007,(11)
《新天地》:我连续订阅原《老人天地》十多年,去冬杂志更名为《新天地》试刊4期,感觉很好。我早早就预订了2007年的全年杂志。谁料邮电所给漏订了,虽然有单据,但是收不到杂志,大失所望。试着写信给贵社要求补订《新天地》。幸得贵社诚实守信,关爱老年人,服务周到,为我补寄了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