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开展的我国人口素质“逆淘汰”问题的讨论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对我国人口素质“逆淘汰”的发展过程缺乏周密的分析;2.对人口控制与人口素质“逆淘汰”间的关系做了错误的评价;3.对人口素质“逆淘汰”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研究缺乏辨证观点。基于上述原因,作者认为对人口素质“逆淘汰”很难有特定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时下众说纷纭的人口“逆淘汰”问题。作者认为,与其说中国存在人口素质的“逆淘汰”,不如说是人口的“逆淘汰”来得准确,并据此明确界定了讨论对象。作者对以往论者所假定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提出三点质疑,认为不能用生育率的相对差异去简单替代人口素质本身的诸多差异,这是必须澄清的一个基本认识。再者,本文的分析表明:局部地看,“逆淘汰”问题理当引起关注,但从全国范围看,没有理由认为“正淘汰”不是主要的(人类文明史也可佐证)。比较而言,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及其程度是人口淘汰机制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人口控制方式及其力度的作用是其次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遗传学理论对我国人口素质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人口素质并未出现逆淘汰,也不会出现逆淘汰。同时又认为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出现了相对缓慢的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完善落实好计划生育政策并积极开展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4.
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确立已近20年,中国在人口数量的控制方面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它也面临着因遗传素质差异、文化素质差异和人口自然结构的变化而引致的人口素质逆淘汰的严峻挑战。为此,作者认为,我们必须强化完整的人口控制观念,即人口的数量控制与质量控制的紧密结合。以创立全新的生命道德意识为先导,以优生和优死为手段,逐步地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5.
李倩 《社会学》2008,(4):55-58
改革开放以来,在理想子女数目方面,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呈现出一种随年代发展而逐渐下降的趋势。与数量偏好的变化相比,性别偏好的变化则显得较为缓慢和滞后。我国已经从被动的低生育状态转向自觉自愿的低生育状态。由于中国现行生育政策在各地区的差异性,造成了地区间的生育率不同,也造成了人口素质方面的差异。农村地区相对贫困,文化教育水平落后,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反而可以多生育孩子;而我国城镇地区社会经济条件较好,对孩子的培养投资也相对较多,但却受到国家生育政策的严格控制。长此以往,低素质人口所占比例扩大、高素质人口比例缩小,这种情况显然违背了社会良性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到底能生多少孩子?——中国人的政策生育潜力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广州  张丽萍 《社会学研究》2012,(5):119-140,244
本文以1985年以来全国大型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生育水平、生育意愿与生育潜力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对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与生育潜力的变化范围进行估计,结果表明,目前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低于更替水平,二孩生育目标占绝对优势,潜在二孩生育的比例不到50%。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随机微观人口仿真模型研究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出生人口规模的影响,认为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也不会引起很大的出生人口堆积。  相似文献   

7.
生育率随着社会发展而降低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口本身必须持续发展,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世代更替),目前发达国家需要妇女平均生育2.1个孩子,而由于非正常死亡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都比发达国家要高,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需要妇女平均生育2.5到3.3个孩子。  相似文献   

8.
受生育率水平和死亡率水平地域差异的影响,世界人口演变正在发生分化,最典型的表现有两个:一是人口规模两极分化,发达国家长久持续稳定的低生育水平,甚至部分国家长期保持超低生育率水平,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维持相对较高的生育率水平,促使人口越来越向发展中地区聚集。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人口自1988年以来自然增长率和绝对增长量都已连续7年下降,妇女总和生育率已持续下降到人口生育更替水平以下,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近(1.9),远远低于中国之外的发展中国家(4.4)。这一现象体现了中国人口控制和发展的独特规律。正因为政府的强有力的控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计划生育工作,今后仍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继续有效地、合理地控制人口增长,那末,在本世纪把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亿内是做得到的,使下世纪中叶中国总人口的极峰不超过16亿也有望。  相似文献   

10.
1.85亿.这是当今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总数.远远超过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总量。13.7%.这是我国老年人所占人13总数的比例,老龄化程度大幅赶超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人口问题,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有二:一是人口过多问题,二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关于人口过多问题之重大,2000年3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指出:“人口过多仍是我国首要的问题”。而人口老龄化问题,则是仅次于人口过多问题的第二位的重大人口问题。笔者把二者称为两大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这篇文章通过1990年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和有关数据,阐述了计划生育工作在“七五”期间取得的新成绩:年平均总和生育率由2.5降至2.4。同时指出了人口形势仍然严峻,“八五”期间正值我国第三个生育高峰的峰顶,必须充分利用这次普查数据,开展国情教育,提高人均观念和人口素质观点,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张冬 《现代交际》2011,(4):28-29
人口环境素质是人口素质的应有之意,只是人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经意地忽略了。文章通过界定人口环境素质的概念,梳理环境素质对人类道德、法律和管理思想等方面的要求,对传统人口素质观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14.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告诉我们: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按联合国的规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的国家或地区被视为老龄国家或地区。因此,在公布“五普”统计数字的同时,国家统计局指出:“这反映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特别是人口生育水平的迅速下降,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15.
谢淑萍  曹艳 《科学发展》2022,(2):99-104
我国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立足国情,遵循规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积极应对生育水平持续走低的风险,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6.
王德俊  陈冀霞  王捷 《城市》2002,(4):46-48
根据近年人口普查的数字分析,我国的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突出的是老龄人口的比例增加较快。据国家老龄委提供的数据来看,我国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占全国人口的9.7%以上,达1.2亿人,大约占世界老龄人口的1/5,亚洲的一半,并仍有增长趋势。特别是城市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例比农村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还要大。从人口的年龄结构标准来看,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研究老年型城市规划,解决老龄社会带来的问题,是我们城市规划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老龄社会的特征(一)我国老年人的基本情况现在,我国人口中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7.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确是缓解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的良药,但是,延迟退休年龄必然会挤压原本饱和的就业空间,加大就业难度。要解决这一困局,就必须使未来的劳动人口至少保持与现在相同的水平,这意味着要提高我国的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18.
葛洲  韩蕾 《社会学》2007,(1):11-13
倡导和谐社会,保障问题是基础。我国农村人口年龄65岁以上的占人口总数的7.5%,这已经超过国际老龄社会7%的比例。城乡非均衡发展战略,二元社会结构的分割造成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几乎空白,占绝对比例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现状的不乐观,给探讨和解决这个问题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施以来。转眼间已过三十几个年头。计划生育的目的是对人口的出生增长实行计划调节和控制,以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三十几年来,计划生育政策不仅深刻改变着每一个中国家庭的生活。而且改变了整个中国发展的轨迹。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任何政策的实施都是一把“双刃剑”,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生育政策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例如人口老龄化、生育率过低、出生性别比例失调、人口“逆淘汰”等问题都引起了社会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论。种种问题最后都指向中国的生育政策:是继续推行还是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人的特殊需要”。这就从法律上规定了家庭赡养仍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法律之所以作出这种规定,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的经济、文化的基本情况决定了家庭赡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解决老龄化时代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家庭赡养: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 1.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百分之八十人口在农村,这就决定了社会化养老的实现还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从实际情形看,城镇靠子女养老的比例低,农村则比例大,其原因主要在于经济上要靠子女供养,只有在家养老才能解决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还相对较低,有相当一部分群众还没有解决温饱。国家要办的事比较多。如果把老人都推向社会,就会大大增加社会负担,不利于国家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