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通过发放问卷、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理论探索等手法,对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以及他们对宗教信仰的认识,参加宗教活动的情况,获取宗教知识的途径,对宗教政策和宗教现状的评价,所关心的宗教问题,对宗教与邪教、宗教与迷信的区别以及对待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由此总结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自身特点,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党和国家之所以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由以下原因决定的。 (1)只有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待人们的宗教信仰,才符合宗教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宗教是一种具有一定历史必然性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存在有其客观基础。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宗教存在的基础和条件依然存在。在宗教赖以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自然根源还远未消除的情况下,如果采取禁止人们信仰宗教的政策来人为地消灭宗教,这是违反宗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违反客观规律,对宗教实行所谓“开火”、“灭教”,在实践中无不遭到失败。这已被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所证实。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认为,只有采取宗教教信仰,也就是说允许人们有信教或不信教的自由,才是符合宗教发展规律的正确政策。  相似文献   

3.
当今西藏宗教信仰的特点及与现代化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春玲 《西藏研究》2000,(2):102-106
宗教是人类社会进入氏族社会以来就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 ,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存在形态。旧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全民信教的社会。 2 0世纪 5 0年代 ,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 ,随着西藏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变迁 ,其宗教信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 ,西藏与全国人民一样 ,迈开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本文结合在昌都地区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材料 ,就西藏当前宗教信仰状况及宗教与现代化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宗教信仰的特点1、从 80年代的“宗教狂热”基本上走向正常“文化大革命”期间 ,党的宗教政策遭到…  相似文献   

4.
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存在着宗教泛化的现象,即宗教信仰普遍程度高、宗教活动频繁并存在着继续发展的趋势。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这样的宗教泛化现象对意识形态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建设形成了挑战,如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功能的广泛、宗教本质认知的片面以及少数民族党员信教等问题影响着意识形态建设的范围、程度、方式和效果。为了维护边疆意识形态安全,必须深化对宗教信仰自由的认知,增强意识建设途径的常态化,深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传播,并因地制宜的解决和利用少数民族党员信教来建构多元宗教环境中的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以京内外三所大学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取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MZ大学、CM大学、HG大学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对这三所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的对比分析,试图揭示当代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以及校园文化对于其宗教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据《辽宁日报》l月7日报道,1月4日至6日,辽宁省委副书记张行湘带领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阜新市检查指导社会稳定工作。在谈到宗教问题时,张行湘强调,宗教是历史现象,是一种意识形态,产生、发展、消亡有其客观规律,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问题的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他指出,宗教问题非常敏感,宗教工作政策性很强。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依照宪法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使全体信教…  相似文献   

7.
当今国际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几乎都与民族、宗教问题相关联。宗教问题涉入民族问题当中并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影响国际政治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一种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将对社会稳定、国际关系发挥长期的影响作用,各国应该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强宗教文化的交流,促进宗教间的平等对话,使宗教发挥其社会功能的良性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黑龙江流域诸民族的传统宗教信仰为视角,从中探寻宗教和民族舞蹈的内在关系,并以满族、赫哲族和鄂伦春族为例说明宗教和舞蹈相互依赖、共生共荣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始宗教意识在舞蹈中逐渐弱化,但它的影响并未终止,而是深深地沉积于当代舞蹈艺术中,并对舞蹈艺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历史上,宗教自产生之日起,就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及其心理意识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出现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宗教文化。壮族亦然。因此,研究壮族的宗教信仰,是深入了解壮族传统文化的面貌及其内容的关键。由于历史的原因,壮族历史上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宗教。其宗教信仰主要是由原始宗教发展而来,逐步形成以巫教为主,兼收佛教和道教为一体和信仰多神的宗教信仰格局。巫教以其多样的形式和神秘的内涵,至今在壮族民间仍有着广泛而  相似文献   

10.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深深地植根于人类社会之中,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成就了宗教,宗宗教一旦形成就不可避免地反作用于社会,它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正向功能和积极作用,这也是其他社会组织和团体所无法替代的。盘点2012年国内的宗教热点问题,深入剖析各宗教热点的发生缘由、外部表现和内在本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宗教的发展规律、社会功能及其发展趋势的理解,对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无疑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深深地植根于人类社会之中,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成就了宗教,宗宗教一旦形成就不可避免地反作用于社会,它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正向功能和积极作用,这也是其他社会组织和团体所无法替代的。盘点2012年国内的宗教热点问题,深入剖析各宗教热点的发生缘由、外部表现和内在本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宗教的发展规律、社会功能及其发展趋势的理解,对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无疑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宗教包容是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一个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方式也决定了这个国家力图营造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本文对这一问题予以分析,并且集中阐述马来西亚是如何通过尊重国民的宗教信仰来实现国内的宗教包容。马来西亚的宗教问题给宗教包容带来了新的考验,比如:天主教刊物《先驱报》要求在该刊物上使用"阿拉"一词。现在,虽然最高法院已经允许《先驱报》可以使用"阿拉"二字,但是有关当局出于国内安全原因的考虑,曾委婉的建议该刊还是不要使用为佳。这也是针对国内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间所出现的一些纷争所做出的一种反应,如暴力纵火烧毁教堂、烧毁穆斯林祈祷室以及将猪头扔进清真寺之类的事件偶有发生等。因此,宗教包容的前提是互相尊重、相互信任,宗教包容是安邦兴国的策略之一。任何社会都需要相互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欲减少宗教冲突,宗教教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宗教包容是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一个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方式也决定了这个国家力图营造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本文对这一问题予以分析,并且集中阐述马来西亚是如何通过尊重国民的宗教信仰来实现国内的宗教包容。马来西亚的宗教问题给宗教包容带来了新的考验,比如:天主教刊物《先驱报》要求在该刊物上使用"阿拉"一词。现在,虽然最高法院已经允许《先驱报》可以使用"阿拉"二字,但是有关当局出于国内安全原因的考虑,曾委婉的建议该刊还是不要使用为佳。这也是针对国内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间所出现的一些纷争所做出的一种反应,如暴力纵火烧毁教堂、烧毁穆斯林祈祷室以及将猪头扔进清真寺之类的事件偶有发生等。因此,宗教包容的前提是互相尊重、相互信任,宗教包容是安邦兴国的策略之一。任何社会都需要相互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欲减少宗教冲突,宗教教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宗教历来在青海藏区社会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与藏区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藏区的行政、司法乃至日常生活亦与宗教息息相关.因此,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区别对待多元与统一、私人事务的宗教信仰与国家公共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信教群众的人心向背,影响到民族政治行为的趋向和藏区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少数民族青年宗教信仰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少数民族青年的宗教信仰主要以本民族信仰的传统宗教为主 ,所在的社会环境及家庭对青年宗教信仰的确立仍有重大的影响。调查显示 ,少数民族青年中信仰宗教的人数亦十分可观 ,宗教信仰在少数民族地区将会长期存在 ,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青年之间在宗教信仰程度上有较大的差异。青年教职人员在宗教职业者中所占的比重较高 ,他们在积极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由于历史的原因,壮族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笃信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和信奉多神.纵观其宗教信仰的形态,主要还是由原始的自然崇拜发展而来的,是远古社会原土的历史淀积.自然崇拜作为一种原始宗教形态,是氏族制度的产物.它既盛行于原始社会,又不同程度地残存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社会形态之中,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与生产产生很大影响,并成为壮族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份.《国语·鲁语》云:"社稷山川神,皆为功烈于民者也,天之三辰,民所瞻仰也;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其言一语道出了古代先民崇拜诸自然物的真谛:一方  相似文献   

17.
宗教应对:少数民族压力应对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教与应对密切相关,当宗教的行为和思想用于压力应对时,这样的应对便称为宗教应对。文中对宗教应对的内涵、宗教对我国少数民族压力应对的影响进行了阐述,指出宗教应对是少数民族压力应对的一种特殊方式,包括宗教行为应对和宗教思想应对。研究少数民族宗教应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袁琳蓉 《民族学刊》2014,5(3):59-66,126-127
宗教现象是民族学者了解羌族文化的一个极重要的方面,对羌族宗教研究作回顾与反思有重要价值。二十世纪初,英国传教士、民族学者陶然士以传播论为依据,认为羌族是希伯来人的子孙后代和一神论者。三十年代,美国学者葛维汉以鲍亚斯的文化相对主义研究羌族宗教信仰,批评陶然士的观点。中国民族学家胡鉴民以功能论来论证羌族原始宗教是羌族文化的本质。从五十年代到现在,中国民族学者结合了欧美以及我国民族学的传统,对羌族宗教信仰进行研究,基本上与前辈一脉相承。不同之点,过去是筚路蓝缕,现在是日渐茁壮。胡鉴民认为宗教是“羌族文化中最可宝贵的一部分”的概念,促成了一种新形态的研究模式,其影响是深远的。学界对白石崇拜信仰研究已逐渐成为羌族研究里的显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疆医科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发放问卷、抽样调查、比较分析等手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需求现状、政治信仰状况、宗教信仰状况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0.
宗教扩大化是近些年在国内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由于其在民间已经对民众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极端宗教思想也乘机钻宗教扩大化的空子,挤占合法宗教的空间和话语权,争夺合法宗教的信众,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基于关注宗教活动变化的现实状况,提出宗教扩大化的概念,分析其对民众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是将合法宗教(包括合法教派)和极端宗教思想分开来讲(事实上它们原本也不是同一个教派),就是为了便于理解,宪法中是如何确定合法宗教(包括合法教派)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的,而极端宗教思想的非法渗透,不仅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同样也是对合法宗教本身的一种侵害.文中所提出的宗教扩大化是相对于合法宗教超出了其规定在场空间和本身赋有的修身职能而言的,是专指宗教在场的扩大化和宗教职能的扩大化.宗教扩大化对民众生活所涉及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民权利、民族与宗教的关系、制度、法规等广泛的层面.因此,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和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