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及对我国穆斯林民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敏贤良 《回族研究》2001,22(1):65-69
本文通过研究伊斯兰大兴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兴起的客观原因和伊斯兰复兴运动本身在教育穆斯林纯洁信仰、行善止恶、净化社会风气方面的积极作用。指出伊斯兰复兴运动与打着宗教旗号从事政治目的个人行为没有关系、和恐怖主义没有必然联系、极少数犯罪分子所从事的恐怖活动也是伊斯兰教所禁止和反对的,且与广大穆斯林群众无关。对人们认识伊斯兰复兴运动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亚伊斯兰发展的历史特点、它与西亚伊斯兰运动的关系以及当 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三股潮流的发展趋向等方面考察,认为最近中亚南缘伊斯兰活动的某种发 展,可能并非是“瓦哈比”那样的纯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3.
彭慧 《世界民族》2007,(6):35-41
二战后兴起的菲律宾穆斯林分离运动与伊斯兰复兴运动下相关国家及组织的支持和干预密不可分。"9.11"事件后,随着恐怖主义在全世界的蔓延,菲律宾南部地区的穆斯林分离主义与恐怖主义合流,其已成为东南亚乃至世界恐怖组织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菲律宾穆斯林分离运动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从冷战时期的相对明晰向后冷战时期的混沌状态之转化。菲律宾南部已成为世界上民族、宗教矛盾和恐怖主义汇聚的热点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面临信仰危机的回族分别以西安、南京、河州为中心掀起了一场伊斯兰教复兴运动,虽然三地运动的内容和形式不同,但经堂教育的倡兴、汉文译著的展开、教派门宦的形成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复兴伊斯兰教.本文试从人文环境、地理环境等方面探讨三场运动源起于西安、南京和河州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作为苏丹伊斯兰复兴运动的领军人物,哈桑·图拉比推崇伊斯兰教,主张泛伊斯兰主义,鼓吹普世主义;提倡穆斯林共同体,反对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主张"认主独一",否定国家权威,坚持真主主权论;革新苏丹社会.建立伊斯兰秩序;推崇沙里亚.主张"舒拉"、"咨议"、"公议"及"伊智提哈德".图拉比以自身思想为指导在苏丹进行了伊斯兰实验.图拉比的思想是自相矛盾的,在苏丹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他的伊斯兰实验注定要陷入理想与现实的双重困境.他领导的伊斯兰实验不仅是北方伊斯兰教极端化的表现,而且是苏丹历史进程的滑轨,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脱节,必将失败.  相似文献   

6.
泛伊斯兰主义简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泛伊斯兰主义是近代以来的一股宗教政治思潮 ,又是一场连绵不断的运动。本文阐述了泛伊斯兰主义产生的背景 ,归纳了古典泛伊斯兰主义和当代新泛伊斯兰主义的政治主张、基本特点、活动方式 ,又分析了泛伊斯兰主义与阿拉伯民族主义、凯末尔主义、泛突厥主义以及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互动关系。结论是 :由于伊斯兰教本身就具有强烈地参与政治的倾向 ,各种不同倾向的伊斯兰运动也并非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因此 ,包括新泛伊斯兰主义在内的各种伊斯兰运动之间的互动将呈现出极其复杂的态势 ,新泛伊斯兰主义的未来走势十分微妙 ,西亚、中亚政局走向也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7.
丁俊 《西北民族研究》2013,(1):162-169,190
伊斯兰中间主义是当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日益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思潮,它秉承伊斯兰文明中正宽容的文化传统,致力于弘扬伊斯兰教的和平理念,反对各种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主张不同文明的对话,谋求人类社会的和合共生与世界的持久和平。中间主义的诸多主张与中国倡导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并行不悖,其中正和平、宽容和谐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穆斯林抵御和防范各种极端思想,秉承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恪守和平中正之道,参与构建宗教和顺、民族团结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通 《回族研究》2000,21(3):88-92
“哈尼夫”思潮运动与希拉山洞是早期伊斯兰思想历程的起点,它们与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的早期历史紧密相连.文中通过对史实的追述,探溯了伊斯兰教一神教思想的起源,对研究早期伊斯兰教的历史及其思想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三)“9·11”事件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就面临着两难的抉择:要么站在美国一边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要么庇护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若选择前者,伊斯兰国家政府公开支持西方基督教反穆斯林的联盟就是一个风险巨大的行动;若选择后者,阿拉伯国家将因与恐怖组织有关联被列入“邪恶轴心国”而遭受美国的经济制裁或军事打击。基于一种素朴的泛阿拉伯信仰共同体的认同本能,本·拉登反抗美国霸权主义的斗争在每一个伊斯兰国家都能找到同情者甚至追随者,美国反恐5年来仍未抓获本·拉登、塔利班势力又卷土重来就是明证。同时,“9·11”事件不仅给美国…  相似文献   

10.
元代京杭大运河初通,元明清三朝运河成为南北交通主道,原主要聚居于江南城市的回回以及西北各地回回向运河沿岸迁移。清真寺在运河沿岸的商业城镇相继建起,回族成为运河商业的重要经营者,运河回回商圈应运而生,运河伊斯兰文化复兴运动也随之兴起。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清真寺传统建筑看伊斯兰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清真寺建筑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的产物,它不仅是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固态表现,更是中国伊斯兰美学思想的动态反映。本文从建筑功能、布局、装饰等方面出发,结合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思想,对中国伊斯兰的美学思想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2.
卧尔兹是伊斯兰教传统的宣教方式,每周五在清真寺聚礼时进行,对穆斯林群众影响很大。如何讲好卧尔兹,是我国伊斯兰教发展遇到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伊斯兰教的一些教职人员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讲经不准确,有的甚至受到伊斯兰教极端主义歪曲《古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70年代末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伊斯兰复兴运动风起云涌、蓬勃发展,席卷了整个穆斯林世界,成为全人类瞩目的国际大事之一,引起各国政治界、新闻界宗教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不同反应。这场伊斯兰复兴运动在80年代中期相对平静了一段时间之后,自80年代...  相似文献   

14.
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多学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政治学、经济学和宗教学三个层面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进行深层剖析.从政治学角度看,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加之中东各国的民族主义自身弱点和外部生存环境的恶化,导致了原教旨主义的兴起;从经济学角度看,现代化本身蕴含着极大风险,正是由于伊斯兰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失败,导致了原教旨主义的乘机崛起;从宗教学角度看,原教旨主义国家观与西方式政治理论迥然不同,加之传统文化层面对西方文化的抵触,激发起具有明显文化色彩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5.
埃及的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与伊斯兰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埃及为个案,论述了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意识形态根源之一在于回应民族主义的挑战.本文认为埃及地方民族主义在本质上是世俗民族主义,对伊斯兰教采取的是排斥宗教干预政治的世俗主义的态度.由于伊斯兰教在埃及社会文化中的传统地位,早期埃及民族主义思想家的理论主张中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深刻的伊斯兰印记,并成为伊斯兰现代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混合体;中期则渗透着民族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争夺;而后期则表现为与伊斯兰教决裂的较为彻底的世俗化立场,贬抑和排斥伊斯兰教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占据了上风.  相似文献   

16.
在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1000多年的历史中,为了生存和发展逐渐开始适应中国社会.明清之际,伊斯兰教通过经堂教育、汉文译著、教派分化等三大运动逐步实现了在中国的学说化,即伊斯兰教中国化.河南伊斯兰教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区域,中国化进程中在积极吸纳、接受外源性伊斯兰教中国化成果的同时又独立地形成了内源性的伊斯兰教中国化地区成果,成为伊斯兰教中国化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正1938年,在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较为发达的宁夏,诞生了一所伊斯兰师范学校,该校以"中阿并通、才德兼优,沟通汉回文化,开发西北,阐扬教义,复兴中国"[1]为办学宗旨,高举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旗,培养出了一批具有丰厚知识学养和鲜明时代精神的新型阿洪。这一类型的阿洪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精研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经典、对汉文和儒家文化隔膜较深的阿洪;也不同于热衷神秘主义、注重内部道统联系的念经人。他们显著的特征,是能够直面社会现实,强调伊斯兰文化和儒家文化并重,兴办学校,创办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的由来、盛行、与汉族戴盖头婚俗的异同及其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文章着重指出: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表现之一,它客观上反映了伊斯兰民族的一定的生活环境,反映了伊斯兰社会妇女的文化意识与审美价值观念,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何伟业 《回族研究》2002,24(4):96-100
本文回顾有关近代西方伊斯兰人类学发展的理论争议和前瞻以及当今最前沿的研究动向。在有关理论争议上,本文简介和评议过去几个主要的研究伊斯兰社会和文化的人类学观点,其中包括理解伊斯兰为社会符号、伊斯兰为受访者的主观演绎、伊斯兰为高等文化和民间信仰的钟摆现象、伊斯兰为独特的宗教传统、伊斯兰为殖民主义的建构等。另外,本文亦展望西方伊斯兰人类学的发展,如当代伊斯兰研究已逐渐朝跨科际的方向发展,消除已往人类学与社会科学对立的学术鸿沟。最后,本文指出在后现代、后殖民和全球化的急速社会转型下,当代西方伊斯兰人类学已从单一的地域研究转向多面向的跨科际、跨地域研究,惟有这种学术转向,一些新兴和复杂的课题(例如:跨国伊斯兰运动、伊斯兰与传媒)才能在多角度下被诠释。  相似文献   

20.
马平 《回族研究》2004,(3):100-103
波斯伊斯兰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一样,与中国伊斯兰文明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时至今日主要信奉逊尼派的中国穆斯林社会中,仍然可以发现许多伊朗什叶派的痕迹。波斯籍的传教士、波斯语的伊斯兰宗教经籍,对于中国穆斯林恪守宗教信仰、保存民族文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为内核的中国伊斯兰文明,对中国穆斯林的未来发展走向,必将继续起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