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各种外来宗教先后传入之前,萨满教在我国北方各民族的信仰世界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满族、蒙古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等民族的民俗生活中至今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萨满教信仰活动。改革开放后,各地萨满活动和祭祀仪式明显增多。萨满文化对当代人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表现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在传统的基础上的继续发展,对于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和旅游经济,都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但在开发利用萨满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保护萨满文化的本真性,注重真实,浓缩精华,强调知识性和观赏性,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正确区分萨满祭祀风俗和封建迷信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吉林市满族文化研究会、吉林省民族研究所、吉林市社科联等四单位联合举办的 2 0 0 1年国际满族萨满文化研讨会于 8月 2 5日至 2 8日在吉林省吉林市举行。国际萨满学主席霍帕尔、中国戏曲家协会副主席曲六乙等几十名中外著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就萨满文化的内涵、表现方式、表现艺术等问题 ,展开了专题讨论。大会主持人认为 :作为一种古老文化 ,中国的萨满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 ,包含有丰富的文化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医药学、艺术学及文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来研究这…  相似文献   

3.
萨满面具的功能与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萨满面具是萨满教思想观念的物化形态和特殊的表意符号 ,反映着信仰萨满教的北方民族的信仰、禁忌、思维心理和审美意识。本文论述了萨满面具所具有的神象征、通灵媒介、隐己屏障、赐福灵物和护魂盔甲等多重功能 ;并以傩文化为参照系 ,阐述了萨满面具的特征 ,揭示了我国萨满面具文化和傩戏面具文化迥然不同的历史命运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民族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满族语言与萨满文化的关系及其特征进行探讨分析,揭示出满语中蕴含的萨满文化因素,进一步印证满语语义与萨满文化的内在联系,深入认识满语独特的文化意义,并为民族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客观例证,以推进深层研究.  相似文献   

5.
北方民族萨满跳神的原始娱乐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民族萨满跳神的原始娱乐功能陈伯霖萨滴教是北方民族共同信奉的自然的多神的原始宗教。是北方民族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也是研究西方民族社会文化的“百科全书”。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的萨满教的祭祀功能、社会功能和医病功能等多有论述。本文试图探讨萨满跳神的娱乐性...  相似文献   

6.
杨军 《青海民族研究》2012,23(1):155-160
青海回族在漫长的历史形成、发展进程中,在坚守主流伊斯兰文化的同时,不断吸收、融摄周围各民族的文化,包括周围少数民族历史上信仰的萨满文化。萨满文化遗俗至今仍在青海回族,尤其是农村回族聚居区较为流行。这一现象可视为青海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互融的典型。  相似文献   

7.
《尘埃落定》是阿来以藏族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将藏民族的历史文化与雪域高原的神秘相结合,表现出神秘的高原色彩.并于2000年度获得茅盾文学奖.小说对嘉绒藏族的历史再现,凸显了作为藏族作家独特的身份背景.藏民族赋予阿来的民族文化心理机制潜移默化地转化为作品的风格.本文试从典型人物设置、民族文化心理的坍塌、作家原生情感表现三个方面试图说明作品的创作风格是作家民族"原生情感"的外化.  相似文献   

8.
《尘埃落定》是阿来以藏族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将藏民族的历史文化与雪域高原的神秘相结合,表现出神秘的高原色彩。并于2000年度获得茅盾文学奖。小说对嘉绒藏族的历史再现,凸显了作为藏族作家独特的身份背景。藏民族赋予阿来的民族文化心理机制潜移默化地转化为作品的风格。本文试从典型人物设置、民族文化心理的坍塌、作家原生情感表现三个方面试图说明作品的创作风格是作家民族"原生情感"的外化。  相似文献   

9.
<正>9月7日,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贵州省国际文化科技交流中心的支持下,由国际萨满文化研究会和贵州师范学院共同主办,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会具体筹办的第11届国际萨满文化研讨会暨世界仪式人类学高级论坛在贵州师范学院召开,这也是国际"萨满"文化研讨会第2次在中国召开。  相似文献   

10.
萨满神话是通古斯一满语族传统文化深层的历史沉积和文化痕迹,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它从古至今一直口头传承于该语族萨满之间,直到当代经一些学者采录、翻译、整理,才公诸于世。萨满神话的传承者和保存者是该语族的萨满。传承特点有二:第一是属于秘密传,上一代萨满传给下一代萨满。如满族萨满神话带有浓重的宗教气息,“只有德高望重的萨满或氏族。部落首领方可传讲,其在严感与神秘性一直保留到近世……以原始文化为基础的萨满教最忌泄漏萨满自身的秘密。”①因此,这些在氏族部落内单传、秘传的萨满神话,在过去一些史书文献中根…  相似文献   

11.
蒙古萨满面具的演变与消失白翠英中国面具文化历史源远流长,面具形态和内涵极为丰富。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可为滩面具文化、藏面具文化和萨满面具文化等几大类别。各民族的面具文化在自已特殊的地域、心理因素、审美习俗和社会生活条件下保持和发展,同时也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9月7日,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贵州省国际文化科技交流中心的支持下,由国际萨满文化研究会和贵州师范学院共同主办,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会具体筹办的第11届国际萨满文化研讨会暨世界仪式人类学高级论坛在贵州师范学院召开,这也是国际"萨满"文化研讨会第2次在中国召开。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从民族文化传统出发去研究萨满治病现象时,一经深入探讨,即可发现须深入分析萨满治病时所形成的心理场效应,这种心理场效应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物理能。而民族共同的心理文化又是萨满跳神治病时必要的心理场之形成的基础或前提。当然,若要有  相似文献   

14.
萨满教思想与达斡尔族习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习俗文化背后都有很深的宗教思想影响根基。因为信仰观念一旦形成,便会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在当时的传统习惯和观念、道德风尚中,以其承前启后的作用给后代民族的习俗文化以重要影响。古老的萨满教便是这样深刻地影响着达斡尔民族的。无处不在的萨满文化萨满教因其巫师“萨满”而得名,它是以万物有灵为基础,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为内容,以一定的祭祀活动为表现形式的一种原始宗教。历史上,包括达斡尔在内的中国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都信仰萨满教,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对萨满教的信仰甚至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以至于今…  相似文献   

15.
萨满跳神治病机理研究宋抵萨满能不能治病,能不能治好病,其治病的手段内在机理何在?本文拟从萨满跳神所包含的民族文化,民族情感与萨满跳神本身所形成的心理场与自身生命场效应出发,对跳神治病这一重要萨满现象的机理进行分析。不当之处恳盼四方同道赐教。萨满治病是...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民族研究所郭淑云女士撰著的《原始活态文化》一书,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郭淑云女士多年耕耘的硕果。拜读后确实感到耳目一新。《原始活态文化》是一部北方萨满文库,是一部原始文化集成,也是一部多学科文化会典。它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萨满文化作出了科学的诠释,它用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肯定了萨满文化的历史价值,它用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萨满文化的内涵,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崭新的力作。《原始活态文化》从萨满教思想观念与哲学思想、萨满教与北方自然科学的萌芽、萨满教预测、萨满的心理与药物治疗的结合、萨…  相似文献   

17.
阿尔泰学是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上的国际性语言学科.中国是阿尔泰语系民族非常重要的发祥地,中国东北阿尔泰语系各民族的萨满种类很多,如蒙古族的萨满、鄂伦春族的萨满等.在这里通过关于鄂伦春族萨满舞的考察报告,主要介绍鄂伦春族的民族由来、民族习俗及萨满舞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勤劳勇敢的赫哲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物质财富,同时还创造了丰富多采的口头说唱文学伊玛堪。 文学界的老前辈王平凡在今年五月参加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时热情赞扬说:“从赫哲族的《伊玛堪》和鄂伦春族的《摩苏昆》等说唱文学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使我们了解到,在我国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中,同样存在着史诗般的作品,开拓了我们对史诗认识的视野.” 而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都受萨满和萨满教文化的影响,赫哲族并不例外。伊玛堪是赫哲族的文化遗产,随着近几年的采录发表,填补了我国民间文学的宝库,越来越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瞩目和关注。 本文从伊玛堪和萨满教文化的各自特征出发,论述一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求教于专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19.
以萨满面具造型艺术为启示,深入分析萨满面具独特艺术风格,综合运用设计基因提取的研究方法,论述萨满面具核心视觉元素的提取思路,将提取的设计因子按照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应用在文化创意产品中,形成产品视觉特有风格,更好的传播和发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土著民族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及对古典作家的作品进行详细考订的基础上 ,从考古学、语言学、神话学等方面入手 ,对希腊语民族到来之前生活在希腊本土的非希腊语土著民族佩拉斯基人和克里特人的身份、族源及其所创造的文化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