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得到了较大改善并获得了明显增长,但与非民族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从1999年开始,理论界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西部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并由此展开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对西部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进安回族乡农民收入状况,包括收入水平、收入构成、收入分配三个方面的考察,分析影响西部农民增收四大因素,并提出了增加西部民族地区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玄  刘柳 《民族论坛》2012,(18):23-25
湘西自治州地处湖南西部,位于湘鄂渝黔四省边区,是国家西部开发中的武陵山区扶贫开发重点地区。改革开放后,湘西州在经济建设等诸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州农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农村贫困人口逐年下降。但贫困面积仍然较大,农民收入仍然很低。而民族地区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重视新农村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对制约湘西州农民增收的原因进行了解析,指出了湘西州农民增收的三个资源优势,探讨了湘西州农民增收的若干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4.
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转向城市型的历史过程,城镇化发展之路,是边疆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的一条必由之路,只有城镇化水平提高了,才能解决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才能解决广大农民离乡不离土的问题,才能解决当地经济发展的问题,才能真正使广大农民增收,也就是说,才能解决“三农”问题。本文结合云南的实际,就城镇化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实现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对策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观点摘要     
麻三山 《民族论坛》2005,(10):43-43
●《广西民族学院》2004年第2期发表了蒋彬博士《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一文,文中探讨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城镇化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小康社会建设的关系及意义:城镇化与小康社会建设都是西部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的一个过程;城镇化可以获得集聚经济效应,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城镇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推进城镇化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加速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步伐,加快西部民族…  相似文献   

6.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践对新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以武陵山片区34个民族县市为例,分析得出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区域间差距扩大、区域内均衡增长,收入来源结构单一。研究表明,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具有片区联动激励或制衡效应,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农民增收的捷径是"去农业就业",难点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贫困家庭的脱贫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全国广大农民群众受到极大的振奋和鼓舞,各地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湖南省少数民族人口多达64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0.13%,民族自治地方和民族地区分别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8%和28%。新形势下,湖南省少数民族自治县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如何呢?为此,湖南省民委和湖南省社科院对我省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并撰写了《湖南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调查报告,本刊将从本期开始予以选载。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在构建性和涌现性的共同作用下,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形成一定的发展路径,并体现出明显的演化轨迹。文章以路径演化为视角,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重点阐述了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短期资源优势困境、政策偏失性路径锁定、比较优势产业刚性陷阱等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路径战略选择,旨在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寻求理论支持与实践引导。  相似文献   

9.
(一)湖南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差距比较1、湖南民族地区农民收入与全省比较。长期以来,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几年来,民族自治地方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多一点,我们可以将这几年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2001年,湖南民族  相似文献   

10.
过去几年,因为多方面原因,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已成为各级领导年年都要研究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新世纪里,要解决民族地区的“三农”问题,尤其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现实情况,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战略思路。第一,加快富余劳动力的非农就业。逐步减少农业人口,改变农村就业结构,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结构的转型。第二,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敞开民族地区农民进城谋生的大门,满足少数民族群众追求效益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第三,加快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民族地区优质产品、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的比…  相似文献   

1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构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评指标体系,运用指标体系测评西部民族地区"五区三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程度,最后基于测评结果提出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西部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企业经营及服务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西部民族地区应牢牢抓住历史机遇 ,制订出务实的政策与措施 ,使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3.
(一)湖南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差距比较 1、湖南民族地区农民收入与全省比较.长期以来,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几年来,民族自治地方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多一点,我们可以将这几年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2001年,湖南民族地区人均纯收入是1365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265元,民族地区占全省水平的60.26%;2002年,湖南民族地区人均纯收入是1401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398元,民族地区占全省水平的58.42%;2003年,湖南民族地区人均纯收入是1487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533元,民族地区占全省水平的58.70%.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报告主要内容为:黑龙江省边境民族地区与西部民族地区基本情况、边境民族地区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和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边境民族地区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部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村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时期,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成为西部大开发和农民增收不容忽视的难题,同时也是其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只有顺利转移出农村的劳动力才能缓解人口过多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压力.因此,探索影响西部地区实际需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是现实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中的小城镇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池  戴玉珍 《民族论坛》2004,(12):56-5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当前西部大开发中,通过城镇化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转变农民谋生方式,既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又能给大自然以休养生息的机会。同时,城镇化还可以使当地经济建设投资更加集中,发挥更大的效益。通过城镇化,引导新型的工业化,达到集聚经济要素,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一、小城镇建设是促进西部城镇化进程的关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西部概念,并不单纯是地域概念,也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概念。也就是说,现在被称作西部地区的12个省区市,实际…  相似文献   

17.
过去几年,因为多方面原因,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己成为各级领导年年都要研究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新世纪里,要解决民族地区的“三农”问题,尤其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现实情况,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战略思路。第一,加快富余劳动力的非农就业。逐步减少农业人口,改变农村就业结构,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结构的转型。第二,加快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自主创新是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因素;在西部地区自主创新面临多重制约的条件下,国家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扶持政策因其风险分散效应、扶持效应和激励效应,是增强西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岛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特色农业点亮西部农村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启而难动,在西部农村尤为突出。而记者最近在宁夏、甘肃和贵州等西部省区采访时发现,一些地方依托优势资源开发特色农业,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培育和增强了他们的消费能力,还吸引投资提升了产业经营档次,从而形成了生产需求两旺的良性循环。特色丰盈钱袋子分析农村市场整体疲软的原因,归根结蒂还是农民的收入增长过缓。当前,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还十分低下,如何促进农民快速稳定地增收,越来越多的西部人开始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破解这道难题,就得开发特色农业培育支柱产业。甘肃省陇西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千年…  相似文献   

20.
陆九天  高娟  陈灿平 《民族学刊》2021,12(3):52-57, 99
网红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群体,随之产生的网红经济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脱贫攻坚战的推进,我国民族地区网红经济发展速度迅猛。网红经济在帮助民族地区民众增收脱贫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结合网红经济的生成逻辑和演化路径,对民族地区网红经济的生成逻辑、演化路径进行了探究,分析了网红经济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影响,摸清了网红经济在民族地区发展遇到的困境,并从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监管体系、特色民族文化等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