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文斌  董宏 《阴山学刊》2009,22(1):44-47,51
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后,邓小平曾就这一问题发表了精当的见解,他认为文艺应当“为人民服务”,文艺创作“必须表现人民的优秀品质”,“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他的上述论断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新时期文艺创作中的种种失误,其根本原因在于违背了邓小平的上述思想。  相似文献   

2.
论文艺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文艺理论界强调文艺和社会一历史的关系,着重探讨文艺的社会一历史本质和文艺的社会一历史功能,注重文艺表现时代精神和历史精神。这种考察尽管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偏差和失误,但对文艺的社会一历史研究毕竟取得了可观的成果。然而,相对地说,从人学视角,着重阐释文艺和人的关系,叩问文艺的人学本质和文艺的人学功能,追求文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意向,有待进行新的开掘和新的拓展。一、关于人学观念和人文精神人学观念、人文意向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的总和,应当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总体把握。可…  相似文献   

3.
文艺是有主观性的。文艺的主观性是由文艺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文艺作为认识现实的一种特殊的方式或形式,作为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必然经过文艺工作者的世界观的透视和折射。文艺是精神生产,它的产品以观念的形态出现。这种以观念形态出现的艺术形象,既是对生活的认识,反映着客观对象的内涵,又渗透着、流露着艺术家对所反映的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和  相似文献   

4.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个原则运用到文艺创作上,就是创作必须从生活出发,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因此,文艺的真实性问题,,就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四人帮”以极“左”的面目出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在参加古代、近代及现代文学的学术研讨会中,以及参加讨论当代湖北一些作家及其作品的座谈会或对话会中,日益深切感到,纵横贯通,是开拓古典文学研究新局面与提高文艺评论及创作水平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研究者,评论者,作家和诗人一以贯之,纵向贯通古今,横向贯通中外.所谓"一以贯之"者,是指贯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其  相似文献   

6.
文艺的描写对象是什么,这是探讨文艺审美特征必然遇到的问题。从五十年代以来,我国文艺界曾经长期流行所谓“诗人与哲学家反映的对象相同,只是手段方法各异”的说法。其实,毛泽东早在此以前就提出了迥异于这种偏颇之见的正中肯綮的观点,并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论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从精神与物质、意识与存在的关系的角度,特别强调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唯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限丰富的源泉。但当讲到文艺的描写对象的时候,他并不只是一般地提社会生活,而认为文艺的描写对象是人。因此,“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文艺理论主张和文学创作实践两方面论证了鲁迅对文艺真实性和倾向性问题的见地。文章指出,鲁迅提出反对“瞒和骗的文艺”、“大胆地看取人生”的口号和“敢于如实描写”的写作方法是现实主义艺术的基本原则,是达到文艺真实性的基本方法,也是对自然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等创作思想的批判;鲁迅主张积极的“写实主义”,他“理想的真实”观是反对艺术上的虚无主义、爬行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又和夸大到绝对化的超现实的理想不相容;鲁迅认为,任何作家和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只承认文艺的真实性,否认文艺的倾向性,或用文艺的真实性取代文艺的倾向性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文艺倾向性是由主观方面的政治或思想的观念、态度或评价和客观对象的政治或思想的本质、本性或属性两方面决定的,优秀的文艺作品应做到文艺的真实性与倾向性尽可能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论文艺的双重主体结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的双重主体结构,是指文艺主体以自身为对象所形成的内在的主客体关系结构。文艺主体的审美活动过程,具体表现为主体自身把自己分为自身主体和自身客体的二重化过程,无意识的忘我活动和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协调统一的活动过程。文艺就是在这双重主体的交感效应中,获得了自己的本质规定,成为了一个与科学意识和伦理实践意识相区别的,独立的艺术意识结构、艺术意识领域。  相似文献   

9.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有两位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思想家、革命家,那就是毛泽东和邓小平。邓小平是继毛泽东之后,在新的历史时期,创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而这些概括和总结都是邓小平理论思维的科学结晶。本文试图通过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些重要观点的形成和发展的探索,透视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思想家的理论思维活动。我们认为,从这个视角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加深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提高全党全民族的思维素质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思维方法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思维方法主要由求实思维、求异思维和辩证思维三个方面构成。这其中,求实思维是根本,求异思维是关键,辩证思维是灵魂。这三者有机结合构成了邓小平独特的思维方法的完整框架。研究邓小平独特的思维方法,对于开发人们的智力和潜能,培养创造型人才和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对于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来说,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应该着力于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为此就要研究邓小平理论思维的特色。 什么是理论思维能力?为什么要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小平同志有一段话讲得很清楚。他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这就“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离不开“特色方法”,在这一理论创立过程中,邓小平立足于时代的高度,以独特的风格运用了一系列创造性思维方法,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卓越贡献。创造性思维方法是把多种思维方法加以组合综合运用,研究邓小平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对当代思维方式的变革和优化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一、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结合从思维角度来说,任何创造成果的获得,要么是求同思维的结果,要么是求异思维的结果,或者是两者兼具的产物。“求同”就是把握对象的共性或共同之点,“求同思维”就是善于在…  相似文献   

13.
论邓小平的创造性思维曾德盛邓小平作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在其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造精神,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都能够适应形势和开拓新的局面。特别是在他成为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以后,锐意改革,表现出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一般哲学家来说,以艺进道是庄子所特有的个性,正是借助于叙述故事、塑造形象、运用对话、启动想象、进行虚构等独特的艺术手段,庄子向世人传达了自己深刻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阴山学刊》2011,(2):89-89
《中国文学年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杨义主编,2010年卷)载丁国旗、张冰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综述》,文中摘录了《阴山学刊》2009年第1期刊发的刘文斌、董宏著《邓小平论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一文中提出的邓小平关于文艺与人民关系的论述,如文艺应当“为人民服务”,文艺创作“必须表现人民的优秀品质”、“人民是文...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和谐文化的历史语境下,文艺与政治既不是"从属"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一种交融的关系。文艺最重要的属性是审美,而进步政治本身可以经由审美主体化为政治审美因素,文艺应当表现和反映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之美,应当从根本上改变文艺与政治的疏离状态,实现交融,达到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7.
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邓小平同志对于文艺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则是他的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对马列“文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今天,重读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以下简称《祝词》),备感深刻和亲切。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哲学思维方法,这就是"求真务实、无私无畏"的"求是性"思维,"全面性的要求"的"辩证性"思维,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创新性"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邓小平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其理解上的困惑我在一篇探讨邓小平创造性思维内在机制的文章中,曾这样说,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往往表现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论断,诸如,“一国两制”、建设经济特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中姓“资”姓“社”的问题、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等等。同时。我又指出,“如上各个论断的相对独立只是外在形式,它们在创立的方法论上都是共同的,既解放思想,又实事求是。可以这样说,没有这一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就不可能有这些主要论断的创立。我们应当…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改革开放大战略的成熟与确立,是邓小平科学把握世界格局变动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结果,而这些都离不开他独特的理论思维方式.同样,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深刻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的理论思维方式,具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