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笏园     
《中文信息》2008,(3):50-50
十笏园坐落于潍坊市潍城区的中部,原清末大地主丁善宝的一座私人花园,建于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至今已有百多年历史。十笏,是以十块笏板形容此庭园之小,面积仅仅有2000平方公尺,却有假山、池塘、曲桥、亭榭、书房等多种建筑,且布局得当,充分显示了园林设计者的精妙构思。  相似文献   

2.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和近代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黄遵宪的诗集《人境庐诗草》 ,集中反映了他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初期思想认识上变化发展的轨迹。诗集中许多充满新思想、新见解、新事物的篇章 ,是中日文化交流转折伊始的闻见录 ,是中日文学艺术交流的文化桥梁 ,深刻表达了学习日本、呼唤改革的文化诉求以及反抗日本侵略、建立平等友好文化关系的愿望。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见解 ,切中时代的脉搏。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进步经验、发展中日友好交往与反抗其野蛮侵略、维护祖国利益的辩证态度 ,在这里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校邠庐抗议》的作者冯桂芬(1809-1874),字林一,号景亭,晚号邓尉山人,江苏吴县人,中国近代改良思想家,教育家。冯桂芬一生力主变科举,采西学,实行新式教育,其教育改革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校邠庐抗议》中,此书被誉为是一本“关系民生国命,而旁及西人格致之学”①的书。本文将就其中的人才观的更新、教学内容的改革、考试制度的改革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一、人才观的更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冯桂芬首先提出了新的人才观。采西学,采用哪些内容,其决定因素是教育培养怎样素质的人才。冯桂芬提出人才的核心是对社会有用,教育应造就对社会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